木瓜海棠盆景
木瓜海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無枝刺。小枝圓柱形,紫紅色,幼時被淡黃色絨毛,樹皮片狀脫落,落后痕跡顯著。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5至9厘米,寬3至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刺芒狀細鋸齒,齒端具腺體,表面無毛,幼時沿葉脈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時密被黃白色絨毛,葉柄粗壯,長1至1.5厘米,被黃白色絨毛,上面兩側具棒狀腺體。托葉膜質,橢圓狀披針形,長7至1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沿葉脈被柔毛。花單生于短枝端,直徑2.5至3厘米。花梗粗短,長5至10毫米,無毛。萼筒外面無毛,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長漸尖,邊緣具稀疏腺齒,外面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內面密被淺褐色絨毛,較萼筒長,果時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紅色,雄蕊長約5毫米,花柱長約6毫米,被柔毛。梨果長橢圓體形,長10至15厘米,深黃色,具光澤,果肉木質,味微酸、澀,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至10月。
一, 苗源。
木瓜海棠用于制作盆景的可以從小苗培養,常用播種、扦插、高空壓條和嫁接的方法繁殖。樁景盆栽取材于野生蒼老的樹樁,在春季未萌芽前采掘。有些主根深長的種類,在起掘后要及時剪除過長主根。樹樁要帶好宿土,護根保濕,如作長途運輸,更要特別注意根部保濕,防止根須失水而影響成活。經過1至2年的養胚,待樹樁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前上盆,栽培樁景應選用淺盆。初栽時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會成為具有山林野趣的海棠樁景了。
二,造型。
木瓜樹干挺拔,花艷果香,葉色濃綠,冬季落葉后枝干剛勁,頗具陽剛之美,常用于制作直干式、斜干式、雙干式等不同形式的大樹型盆景。
三養護。
木瓜海棠的移栽和翻盆宜在早春進行,應帶有土坨,并將主根剪短,多留側根。用中性至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栽種,并施以腐熟的餅肥末作基肥。成活后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護,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4月初向葉面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使花蕾健壯,給以后的開花結果提供充足的營養。由于盆栽土壤較少,養分有限,座果不能太多,一般每盆留3至5個果實即可,其余的果實應及早摘除,以免消耗過多的營養,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每月施1次礬肥水,以防止土壤堿化,并使果大味香。養護中經常打頭摘心,以保持株形都優美。冬季落葉后對植株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枯枝、弱枝以及其它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壯枝,使來年花繁果豐。
木瓜海棠耐寒,冬季可留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最好能將花盆埋入地下,也可置于 0℃以上的室內,溫度過高植株會提前發芽,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故最高溫度不要超過10℃,以使植株充分休眠。每1至2年的早春翻盆一次。
新上盆的木瓜海棠樁景要遮蔭一個時期后,才可轉入正常管理。為使樁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應該加強。花前要追施1-2次磷氮混合肥,花后每隔半個月追施1次稀薄的磷鉀肥,以促使果實豐滿,減少落果。每年春季開花1次的海棠花,如采用降溫、減水、遮光等方法,能使它在當年的秋季再次開花。具體方法是7月上旬把盆栽的海棠花樹移到避雨的陰涼處進行降溫,減少光照,控制澆水。澆水務要漸漸減少,減至使植株葉片發黃自行脫落為止,以促使其休眠。爾后繼續少量澆水,以維持生命和不萌發新芽為度。這樣經過35至45天的休眠期,再將植株置于全光照下,澆透水、加施液肥,使之蘇醒萌發新芽,再經過5至7天,就能見到鮮艷奪目的海棠花。另外,還可利用其芽苞對溫度敏感的習性,在隆冬采用加溫催花的方法,將盆栽海棠樁景移入溫室向陽處,澆透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適當噴水,保持室溫在20至25℃,經過30至40天后,也能開花,可供元旦或春節擺設觀賞用。
木瓜海棠的主要病蟲害有蚜蟲、螨蟲,通過噴灑殺蟲劑可以有效的防制。海棠花類特別容易遭受蛀干性天牛的危害,發現的時候用毒簽插入樹體的方法進行殺滅。海棠葉片在春季較易感染梨檜銹病,在栽培海棠的小范圍內,最好無龍柏、檜柏類,或每年在新枝抽葉后及時噴布波爾多液,以防銹病孢子的轉主寄生。海棠春天還易遭金龜子、卷葉蟲、蚜蟲、袋蛾、紅蜘蛛等的危害,要經常檢查植株,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