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糧食作物種植史

  在中國歷史的糧食作物大多稱為五谷(“谷”是“穀”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谷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穀。穀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即粟(稷)、豆 、黍、麥、稻,也有種說法是(稷)、豆 、黍、麥、麻,這與古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在北方,而水稻多產于南方,在北方的影響有限故由此五谷的說法。

  (1) 在中國北方種植最早糧食作物就是粟(稷)既谷子。粟脫殼后就叫小米,帶殼就叫谷子。它原產于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7000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谷子是首要作物。周代拿稷來代表谷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并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干旱、貧瘠,又不怕酸堿,所以在我國南北干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甲骨文“禾”即指粟。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粟”文化。粟既可熬粥,也可釀酒,也可做糕點。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 著名品種有山西沁縣黃小米,山東章丘龍山小米、山東金鄉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2)小麥,是當今種植面積最廣的糧食作物。小麥原產于西亞,在伊拉克北部發現過最古老的小麥,有8000年的歷史了。大約在4000-5000年前傳入中國,1955年在安徽省毫縣釣魚臺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有炭化小麥種子;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麥"記載,說明公元前1238~前1180年小麥已是河南省北部的主要栽培作物。 最先種植的是春小麥,現在東北和內蒙一帶仍種植春小麥。在華北一帶種植是冬小麥。小麥在我國的種植經歷了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先是春小麥后到冬小麥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小麥可能最先就是由西亞通過中亞,進入到中國西部的新疆地區(1979年,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西北約70公里的孔雀河下游北岸,一個原始社會的墓葬的隨葬草簍內又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小麥粒)。時間當在距5000年左右,后又進入甘肅、青海等地,如成書于戰國時代的《穆天子傳》記述周穆王西游時,新疆、青海一帶部落饋贈的食品中就有麥。《史記·大宛列傳》等的記載,中亞的大宛、安息等地很早就有麥的種植。春秋時期,麥已是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作物,這時勞動人民經過勞動實踐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始種植冬小麥,解決了青黃不接的糧食危機。在漢代小麥在關中地區大面積推廣。然而,唐初以前,北方地區的小麥和粟(小米)相比,仍然處在次要的地位。在《齊民要術》中,大麥、小麥被排在了谷(稷、粟)、大豆、小豆、大麻等之后,位置僅先于北方不太適宜的水稻,唐初實行的賦稅政策中規定國家稅收的主要徵收對像是粟。到了唐中后期,經過“兩稅法”小麥的地位才上升到與粟同等重要的地位。唐宋之亂,北方大量人口南遷把小麥種植技術帶到了南方,但是地位仍次于水稻。至明代末年,小麥在北方的主食中已占據半壁江山。但小麥沒有完全取代中國本土的糧食作物。

(3)玉米亦稱“玉蜀黍”、“包谷”、“棒子”、“珍珠米”等。原產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后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現在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志》,當時叫“番麥”)。 直到18世紀上半葉,玉米才大規模地向一些海拔較高、不宜傳統五谷的山地蔓延,并逐漸成為山地的主要農作物。

(4)黍 拼音: [shǔ]黍類是禾本科一類種子形小的飼料作物和谷物。亞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黍的果實去殼后叫黃米,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后很黏,可以做糕,也可以釀酒,在商代大多用黍釀酒。黍北方俗稱:黃糕。 主要產于黃土高原,是北方的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戰國時代的書里面,已經看不到黍稷連稱,而是常常菽粟連稱了。這就反映出黍的重要性在春秋戰國時期又比以前下降了。戰國以后,麥的重要性超過了黍。

(5)菽shū 大豆,大豆原產于我國,從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獻可以證明。但隨著外來農作物的普及,大豆推出糧食行列,只作為蔬菜來利用了。在戰國秦漢時代,菽和粟是人民的主要糧食,豆飯和豆葉湯尤其是一般窮人經常吃的東西。在河南西部,大豆甚至成為主糧。

(6)麻,五谷的有種說法是:麻、黍(黃米)、稷(小米)、麥、菽。麻的果實就是大麻子,可以食用,就象瓜子一樣的吃法,故歸為糧食行列。另外他的芽可以當蔬菜吃。隨著麥等外來農作物的推廣和普及,麻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糧食作物的行列,光剩下用它的皮作為紡織用來制作麻線,麻衣,繩子,麻紙。特別說明的是古代北方的布幾乎全是用大麻織成的,絲綢是貴族的衣料。

(7)高粱,高粱是我國最早栽培的禾谷類作物之一。高粱古稱蜀黍,因為我國蜀地民族最先種植的。有關高粱的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最少也有5000年歷史了,如《本草綱目》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高粱的果實曬干后去殼就是高粱米,食用方法主要是為炊飯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種食品,比如面條、面卷、煎餅、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釀酒和制酒精等。

(8)水稻,水稻原產于中國,起源于野生稻。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但當時主要生產在濕潤多雨的南方。水稻脫殼后叫大米。唐宋以后尤其是宋朝,中國的經濟中心轉移到南方,一直延續到現在,水稻在糧食供應中占據主導地位,而粟、麥則降到次要地位。當時有那個種說法:“蘇湖熟,天下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麥飯”到“饅頭”:小麥在中國
國際小米年來了,一起了解小米的歷史
五谷起源
古代糧食有哪些
米面玉米番薯:從古至今百吃不厭的主食
小米早年當軍糧,有一大不為人知的好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迁安市| 资溪县| 浮梁县| 寻乌县| 济宁市| 珲春市| 北川| 大石桥市| 泰兴市| 西和县| 安达市| 德钦县| 怀来县| 仁布县| 友谊县| 崇明县| 德令哈市| 绍兴县| 汕尾市| 英德市| 法库县| 汶上县| 蒙山县| 临洮县| 武威市| 武乡县| 义乌市| 北票市| 盘锦市| 绩溪县| 巨野县| 方城县| 龙川县| 绥宁县| 梁平县| 苍梧县| 浦北县| 闽侯县| 无极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