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包含著老師對學生的一片陽光雨露般的愛心和由愛生出的技巧。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是這樣。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掌握愛的藝術,給孩子以尊重、信任、寬容和一個愉悅的心境。一個不懂得適當表達愛的家長可能會毀掉孩子美好的明天。
2. 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于沒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相信不久后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3. 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語言?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教。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
4. 當孩子心中懷有怨氣的時候,父母沉默有時能夠幫孩子更好地發泄這種怨氣。有時,父母也要做子女的聽眾,把子女的話聽進去,不僅是尊重兒女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溝通的必經之路。
5. 在親子關系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沖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于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6. 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講究方法,通常來說,強硬的處世待人態度往往適得其反,而溫和又充滿愛心的方式最易安撫人心,被人接受。這樣做事,要比用其他方式更有力量。
7. 雖然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但是他們之間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誰也不應該侵入另一方的秘密生活,任何人都是獨立的人體。父母往往在無意中破壞了這種平等,因此,也往往在無意中自行了斷了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紐帶。可以設想,沒有信任作為基礎,教育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8. 快樂永遠不會是奢侈品。生活再苦,錢再少,也不要忘記給孩子愛與快樂。只要用心即使生活條件再艱苦,生活環境再惡劣,也能締造美好的時光,讓快樂環境在孩子周圍。而這種快樂,將滋潤孩子的一生。
9. 孩子們最討厭父母早上叫醒他們,破壞他們的美夢。這時,最好能換一種叫醒他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買一個鬧鐘,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10. 有些父母認為吃飯就要像吃飯,其實有時候也需要因勢利導,不可一味強求。在餐桌上講故事的例子里,我們發現游戲并沒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相反,游戲融洽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而且父母避免了潛在的沖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1. 苦似良藥的嚴格和情深寬宏的理解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也都要看一看是否具有實施的條件。“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合父母與孩子間的爭執。兩代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就無法達成一致,不妨理解一下對方,互相做一些讓步,事情就可能圓滿解決。
12. 當孩子惹出麻煩時,家長要做的不是承擔并且解決這些麻煩,而是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麻煩。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有責任感。
13. 對于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父母都要用心去揣摩,或許一個不經意的忽略就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永久的創傷。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夠跟孩子帖得更近,才能及時除掉孩子心中不必要的顧慮和疑問,消除與孩子間不必要的誤會。
14. 當孩子向你抱怨心中的不快時,最好不要用訓斥的口吻教訓他,要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并細心地傾聽他的想法。這樣不僅增添了家庭的融合感,也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15. 孩子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訓斥。一味地斥責只會讓兩代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這樣更利于親子溝通。
16. 孩子很容易為某件事情而煩惱,這時父母應該懷著一顆平靜的心去傾聽。在交流中引導孩子找出貼近他自己思考方式的解決之道,為他化解這種煩惱,撫平他的心。
17. 很多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能體貼和理解父母。父母每天不但要工作,還得操持家務,特別是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可孩子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癥”,對父母并不“領情”。其實,造成孩子“薄情”的,正是家長們自己。你的這份愛心讓孩子體會到了嗎?如果你總是對孩子不吭不響,默默地做著“無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認識到這種平凡中的偉大呢?
18. 應該多花一點兒時間來陪伴你的孩子,而不要讓時間從手指間輕易溜走,在不經意之間忽略了人間最珍貴的親情。孩子在成長的階段,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愛,不僅體現在物質的給予,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溝通,真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可親可愛。
19. 孩子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有了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應多騰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使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體會生活的幸福。
20. 孩子有了煩惱時,總喜歡找一個傾訴的對象。這時,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聽眾。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為孩子的煩惱做出指引,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傾訴的過程中思路慢慢拓寬、理順,進而也就會順理成章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1. 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后,家長不要馬上揭穿他,這樣做會激化彼此的矛盾,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許孩子犯錯誤,給他一個自己認識和學習長大的空間。
22. 不要讓孩子掉入權勢和財富的旋渦。不要讓現實物質的陰影過早地改變他們純潔的心靈。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很富有,金錢并不是財富的全部,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
23.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誠信的基石。任何不誠實的行為都無法長久隱藏,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自己更應時時注意以身作則。
24.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行為的參考和示范。要及時利用身邊的機會,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夠向好的方面發展。
25.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父母要教育孩子積極向善。不要縱容孩子的過錯,要不然只會害了孩子,使他越陷越深以致將來鑄成大錯。
26. 年齡的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總是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父母的言行舉止無論好壞都會被孩子不自覺地效仿。好的行為被效仿,當然很好,但壞的習慣被效仿了,改變起來就很難的。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一定要直到表率作用,這樣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27. 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耐心地教育,用正確的言論引導孩子,讓他明白整理。只有這樣他才能在今后的待人處世中注意規范自己和約束自己。
28.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以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為人父母,應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和形象,切不要漠視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29. 要教育了誠實的孩子,首先父母必須誠實,說話算數。如果對孩子說話,提出要求或回答孩子的問題總是如同兒戲,久而久之失去的不僅僅是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也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放棄誠實和信用。
30. 搖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孩子未來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1. 真正能夠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天資聰穎的孩子;而一直努力不斷的孩子,即使天資不好,也一定能夠成功。父母不但應對有天賦的孩子充滿期望,就是對那些天賦不高甚至愚笨的孩子也不要喪失信心,也應給以良好的期望。要改變對孩子的不良印象,并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達給孩子,它會在很大程序上影響孩子的行為,孩子最終也會讓父母滿意。
32. 要讓孩子學會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類似“蕁麻”的話,反而可能被它刺傷;如果大膽地伸出手去,你會發現原來它比想像的要柔軟得多。
33. 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了錯事只要敢于勇敢面對,就還有補救的機會。如果逃遮掩掩,不僅會鬧得心情忐忑不安,還會繼續下去,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后果。
34. 教育孩子有多種方式。有時應該溫和,有時必須嚴厲甚至狠心。“嚴是愛,松是害”,一味嬌寵孩子,容忍孩子的惡心,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所以,該狠心的時候就要狠心,把孩子逼到很為難的境地,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問題。
35. 教育孩子也應該賞罰分明,孩子做得好,就應該適當獎勵一下,做得差,就要受到適當的“懲罰”,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正確地看待自己,也為他正確地看待別人和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此外,我們還要教育孩子不能因為困難而灰心喪氣,要勇于進取。
36. 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也代表了天下父母的愛子情懷,但是,為人父母者,你們都能做到這些嗎?如果不是,那么就從現在開始,以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吧。
37. 讓孩子通過親身經歷去掌握內在的知識,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適當地給孩子們出點難題,讓他們出出丑,然后選擇時機就事論事,往往能夠鼓勵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8.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因為粗心而遺漏某事時,做家長的不要馬上提醒他,而應該讓孩子在事后的體驗中嘗到粗心的滋味。這樣,孩子才能及時汲取教訓,警示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39. 面對困難,抱著頑強的態度與執著的精神固然不錯。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借用你周圍人的力量,可能會使你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孩子從小具有團隊精神尤為重要。
40. 沒有不犯錯、不出錯的孩子,關鍵是如何看待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分析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切不可輕視和責罵曾經犯過錯的孩子,要給予孩子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要孤立和拋棄自己的孩子,他們是需要雕琢的玉石,你就是雕刻家,而要全力幫助、挽救這些孩子。
41.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但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愛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作為父母應像故事中的富商一樣讓孩子學會自己追求快樂,體會快樂的生活。
42.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認清自己,不要以別人的行動決定自己的取舍,而要有自己的態度,自己的思維方式。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跟著別人隨大流。
43.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誘惑,有些誘惑大得足以讓你為之而心動。但人格的魅力不在于如何捕捉住誘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在涉及原則性的關鍵問題加以堅決制止和引導,將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44. 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人父母者,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很多方面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價值觀念和處世原則往往會通過自己的行為根植于孩子心中,成為將來孩子人生態度的一部分。所以,父母要嚴謹自律,為自己的孩子做個疏忽,使自己的不良言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人格。
45.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瑣屑之事造成誤會、導致不和甚至動氣傷神,造成永遠的傷害。而言語的傷害勝過利箭的傷害。當孩子脾氣不好時,就容易說出傷人的話,這時家長應當幫助孩子轉移這種情緒。如果孩子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