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少說話(少說無用的話)才是合乎自然之道的。就像刮風下雨一樣,都不能長時間的持續(xù)下去,就算是冬至后的淫雨霏霏,反而會招來人們的厭惡。即便是自然現(xiàn)象都不能持續(xù)的保持同一狀態(tài),何況人呢?所以,真的按“道”的邏輯辦事的人,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道”的思想,和大道融為一體,自持以培養(yǎng)自身品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有德行的人,連最簡單的“道”、“德”都不遵守的人,當然就會承受失道和失德帶來的后果了。理解了“道、德”并始終修持的人,就會獲得大道和大德的眷顧,身心安樂,取得成功,失掉“道”、“德”的人,往往會遭受煩憂的困擾,并導致失敗。毫無誠信可言的人,怎么能叫人信任呢?
生活中我們總會經(jīng)常看到路邊酒肆中兩口黃酒下肚之人的滔滔不絕,或賣弄見識以提升自身地位,或闡表忠義以換名爵,或說人是非以取樂者......如此類者不一而足數(shù)不勝數(shù)。翌日起身,有酒友需要幫忙處理困難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昨晚酒后,不該放大言,而自取其擾,事沒能解決,反而丟掉了自己的誠信,長此以往,還有什么人會相信自己呢?俗語有云;言多必失。失語則德行不立,無德行則無信,無信之人,是無法讓自己身心安樂,并獲人助,取得成功的。以話語權得人心者,終究會挖出老大的坑,然后自己跳下去,人之相交,貴在交心,心里保持正當?shù)倪壿嫞愿嗟男袆觼碜C明自己的本心,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自然明白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往往那種事前滔滔不絕,事發(fā)藏頭縮尾,事后惺惺作態(tài)的人是最容易失掉臂助,自身失信于人之外,失敗也會加于自身。
《道德經(jīng)》中常有“抱元守一”的見解,心地純粹,口不亂言,處事合道,則助力自來。儒家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說法,道家講究“省心”,常于閑暇處擦拭內(nèi)心的灰塵,使之輕靈通透,遇事自然有條理,遇人自然得信任,內(nèi)心沉靜而外有臂助,就能取得成功,豈不強于練口舌之技反而獲罪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