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女博士健康說原創美文第538期
今天科普的這個治療寒濕痛風的著名經方來源于中醫醫生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原文記載:“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從上面可以看出,桂枝芍藥知母湯,是針對以寒為主,熱為輕,濕阻經絡骨節的痛風證,應用好的話,頻獲良效。
到底療效怎樣,通過一則具體醫案說明——
老李,那年52歲,2年前右腳第一跖趾關節腫痛,反復發作,之后便頻繁發作,一旦老李喝酒、受涼等情況后,右腳第一跖趾關節的腫痛就會發作,且逐漸浸潤到其他足趾關節。
老李與其他痛風患者不同的一點,是他平素不管冬夏,都是雙腳穿著棉鞋,唯恐因為一絲風寒而發病,但老李的右腳第一跖趾關節觸之灼燒的燙手。
刻診查血沉為22,血尿酸為648,舌淡苔薄,脈沉細,中醫辨證為風濕阻絡,郁而化熱證,治療方法適宜以祛風通痹、兼清泄郁熱,治療方劑就用張仲景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組方(應平臺要求略去克重,感興趣可關注@北大醫學博士后私信)由桂枝、赤芍、白芍、制附子、防風、白術、青風藤、穿山龍、知母、鮮姜、生姜、麻黃、甘草組成,連服5劑,水煎溫服早中晚各一次。
煎藥的藥渣開水泡腳,治療期間不要肥甘厚味飲食,不喝酒。
五天后復診,老李關節腫痛基本緩解,效不更方,原方減辛散加通絡之品,調方如下:桂枝、赤芍、白芍、制附子、白術、青風藤、穿山龍、知母、絲瓜絡、麻黃、防風、甘草組成,再服五劑,服法同前。
后用此方治療二月有余,諸癥皆消。
從這個案例看出,凡是痛風以寒為主的,得熱則舒,頭眩、溫溫欲吐等癥,可以考慮施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再犯,遠離痛風石。
2022除了堅持做科普,還牽掛著痛風者的苦辣酸甜,爽利打造《2022年度開啟痛風健康千名援助計劃》,如果您正處于尿酸高痛風反復發作困境,可關注@北大醫學博士私信回復“01”報名。為您一對一解惑答疑,科學有效降尿酸,遠離痛風發作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