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代醫(yī)家王清任在其著作《醫(yī)林改錯》中自創(chuàng)的方劑。此方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是治療淤血病癥的代表方劑之一,具有很高的臨床意義。應讀者要求,今天總結一二以饗彼此。
【組成】:
牛膝、川芎、生地黃、赤芍、枳殼、紅花、當歸、柴胡、甘草、桔梗、桃仁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主治】:常用于氣滯血凝,淤血阻絡,肝氣郁結,宗筋失養(yǎng)所導致的胸脅少腹脹滿疼痛,夜寐不安,夢Y,心悸怔忡,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舌暗紅,有瘀斑。
【方解】:
牛膝可以引血下行,活血通經(jīng);
生地黃、當歸有養(yǎng)血益陰,清熱活血的作用;
桃仁、紅花可以活血潤燥祛瘀止痛;
赤芍、川芎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
桔梗、柴胡、枳殼具有升達清陽,理氣行滯的功效;
甘草調(diào)和諸藥。
【案例】:
吳某,男,29歲,干部已婚。訴反復發(fā)作陰囊、會陰部墜脹或酸痛2年多。曾到醫(yī)院求治,診為“慢性前列腺炎”,有腰酸,尿道口滴白濁粘液。小便余瀝不盡,無尿急尿痛,伴倦怠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肛指檢查前列腺I度腫大,中央溝變淺,質(zhì)軟,前列腺液量多、清稀,鏡檢WBC< 10個/HP,卵磷脂小體滿視野。小便常規(guī)正常,B超提示前列腺炎。診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
中醫(yī)辨證為久病入絡,瘀血停滯,氣機不利,氣郁血阻。治當活血化瘀,疏暢氣機,予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柴胡,枳殼,王不留行,虎杖,萆繭,甘草。
一個療程后吳某會陰脹痛減,時有小腹、陰囊墜脹,小便余瀝。上方加郁金、沉香5劑。之后在來復診:酸脹感大減,尿道口無滴白濁,諸癥悉解,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問題不妨說一說,幫你辨證分析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