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男,生于公元前281年,也即周赧王三十五年,死于公元前233年,即秦王政十四年。漢族,是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居住在駐馬店今西平縣境內,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孤憤》、《說難》。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為韓國公子,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采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于時的憤懣。
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秦國出兵逼迫韓非來秦,韓非在秦王問計時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因不滿姚賈進為上卿,誹謗于嬴政,姚賈知道后懷恨在心,進讒加以陷害,后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