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源遠流長
每個市,每個區,每個縣的名字
都有其獨特的由來
下面就跟著小編
一起來漲知識吧~
鄭州市
鄭州: 源于春秋之鄭國。
新鄭市: 古鄭國由陜西鄭縣搬遷至此,得名新鄭。
惠濟區: 惠濟區名字具有美好深刻的字意與內涵。
金水區: 金水區因起源于春秋戰國時代、從西往東貫穿全區的金水河而得名。
中原區: 中原區的前身就是鄭州第三區。
二七區: 為紀念二七大罷工而得名。
管城區: 因是古管國都城和今天回族聚居地,故有此名。
上街區: "上街區"名,沿自"上街火車站"名,而"上街火車站"名,又源于"上街村"村名。上街村屬峽窩鎮地域。
鞏義市: 西周、春秋時,鞏為鞏伯國。戰國,稱東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置鞏縣。鞏縣以 "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而得名,歷代因之。
新密市: 在西周滅商之后是密國和鄶國所在地。密國是以密山為名,密山以"密"為名,是因為這里山的形狀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稱為"密"。
滎陽市: 鄭州市西部的滎陽市在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古人在滎澤向陽的高崗上群聚為生,建起了滎陽城。
中牟縣: 今中牟縣境在西周時名莆田,是周天子打獵的地方。戰國時期,莆田又名梁囿。囿是古代飼養禽獸的地方。
金水河:金水區因此得名
二七塔:為紀念二七大罷工修建
周口市
周口: 因周家首先開辟渡口得名。
川匯區: 因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處而得名。
扶溝縣: “扶溝”一詞的來歷據《讀史方輿紀要開封府》記載,因縣境內有扶亭和洧水溝,各取一字合稱扶溝而得名。
太康縣: 隋文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因陽夏縣有太康陵而更名為太康縣。
鹿邑縣: 在西周時期,黃河流域還是鹿的棲息地,那時現在的鹿邑縣域草茂林密,常有鹿群出沒其間,鹿群相呼,鳴聲不已,故其地最早稱為鹿鳴。后來,在此定居的人越來越多,鹿鳴改稱鹿邑。
鄲城縣: 隋朝開皇六年首次在今鄲城縣域設鄲縣,到了唐朝撤去縣的建制,分歸鹿邑、真源和項城縣。鄲縣的老縣城后來建了城墻,就叫鄲城集。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準設置了鄲城縣,鄲城集就成了現在的鄲城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