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4號——財務報告
第一條 為了規范企業財務報告,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本指引所稱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第三條 企業編制、對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財務報告,至少應當關注下列風險:
(一)財務報告編制違反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可能導致企業承擔法律責任、遭受損失和聲譽受損。
(二)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審核不嚴或審計不當,出現報告虛假和重大遺漏,可能誤導者投資人等報告使用者,造成決策失誤,干擾市場秩序。
(三)財務報告未能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浪費,不利于揭示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和經營風險失控。
第四條 企業應當嚴格執行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加強對財務報告編制、對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過程的管理,明確相關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實責任制,確保財務報告合法合規、真實完整和有效利用。
企業財會機構負責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其他相關機構應予積極配合。企業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或總會計師負責組織領導財務報告的編制、對外提供和分析利用等相關工作。
企業負責人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 企業財會機構應當制定財務報告編制方案,明確對財務報告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交易和事項的審批權限和程序,規范財務報告的編制程序、方法和要求。
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對財務報告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如對外投資、企業并購、資產減值、研究開發、工程項目等,應當按規定權限和程序經過審批后執行。
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報告前,應當進行全面的資產清查、減值測試、核實債權債務,按規定經審批后處理。
第六條 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規定的財務報告格式和內容,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財務報表,做到內容完整、數字真實、計算準確,不得漏報或者任意進行取舍。
第七條 企業反映財務狀況的報表列示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金額應當真實可靠。各項資產計價方法不得隨意變更,如有減值,應當確認損失,嚴禁虛增或虛減資產。各項負債應當反映企業的現時義務,不得推遲或不確認負債,嚴禁虛增或虛減負債。
所有者權益應當反映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由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留存收益等構成。企業應當重視保護所有者權益。
第八條 企業反映經營成果的報表列示當期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構成。
各項收入的確認應當遵循確認標準,不得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提前確認收入。
各項費用的確認應當符合規定,不得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企業不得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第九條 企業反映現金流量的報表列示各種現金流入、流出和結存情況的信息,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企業應當即時關注和密切跟蹤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保證生產經營過程的正常運行,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防止現金短缺和閑置。
第十條 附注是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報表中需要說明的事項,做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
企業應當本著對財務報告使用者負責的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規定編制附注。
第十一條 企業存在子公司的,應當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明確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和內部交易的抵銷方法,如實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第十二條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編制差錯和人為調整因素。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有關財務報告提供期限的規定,及時對外提供財務報告。
第十四條 企業財務報告編制完成后,應當裝訂成冊,加蓋公章,由企業負責人、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簽名并蓋章。
第十五條 財務報告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報告一并提供。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依照章程的規定,向投資者提供財務報告。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按一定的方式對外公布。
國有企業、國有控股的或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應當至少每年向本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公布財務報告。
第十七條 企業應向有關各方提供的財務報告,其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應當一致,不得提供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不同的財務報告,國家法律法規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企業對外報送或披露的財務報告應當及時整理歸檔,并按有關規定妥善保存。
第十九條 企業應當建立財務報告分析制度,明確財務報告分析的組織形式、分析方法和指標體系,定期召開財務分析會,充分利用財務報告反映的綜合信息,全面分析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財務報告分析應吸收有關機構負責人參加,主管財務工作的負責人或總會計師應當在財務報告分析利用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十條 企業應當結合反映財務狀況的報表及相關報表和附注,分析企業的資產分布、負債水平和所有者權益結構,通過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資產周轉率等指標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分析企業凈資產的增減變化,了解和掌握企業規模和凈資產的不斷增值過程。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當結合反映經營成果的報表及相關報表和附注,分析各項收入、費用的構成及其增減變動情況,通過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標,分析企業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的增減變動情況,了解和掌握當期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當結合反映現金流量的報表及相關報表和附注,分析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的運轉情況。
第二十三條 財務報告分析是內部報告的組成部分。
企業應當做到財務報告分析與內部報告的相互協調,及時將財務分析報告結果通過內部報告傳遞給各有關管理層級,充分發揮財務報告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