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房契的法律效力
——老舊房地契,是否還有效?
【權屬證明】
……
【裁判依據或參考】
1.法律法規或其他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契約已載明借錢借房的房產糾紛不宜確認為房屋買賣的批復》(1987年4月8日)。(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批復》(1986年11月14日〔1986〕民他字第33號,后因被《物權法》取代,該司法解釋于2008年12月24日被廢止)。(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解放前勞動人民之間宅基地租賃契約是否承認和保護問題的批復》(1985年11月21日〔85〕法民字第11號)。(略)
林業部《關于山林定權發證有關問題的答復》(1992年7月14日 林函策字〔1992〕165號)第1條。(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城市宅基地所有權、使用權等問題的復函》(1990年4月23日 〔1990〕國土(法規)字第13號)第1條。復函附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城市宅基地所有權、使用權等問題給國家土地管理局的函》(〔90〕民他字第10號)。(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印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通知》(1995年5月1日〔1995〕國土〔籍〕字第26號)第16條。(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對山東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答復》(1992年2月22日 國土函字第23號)。(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城市宅基地所有權、使用權等問題的復函》(1990年4月23日 〔1990〕國土(法規)字第13號)第1條。(略)
外交部、司法部《關于對解放前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歷史資料的公證、認證事》(1989年8月10日 〔89〕領四函195號)第2條。(略)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城鎮私有房屋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意見》(2010年9月16日京國土籍〔2010〕462號)第5條。(略)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浙江省土地登記實施細則〉的通知》(2010年3月1日浙土資辦〔2009〕143號)第12條。(略)
廈門市《農村土地房屋權屬登記發證若干規定》(1998年8月11日廈府〔1998〕綜083號)第4條。第5條。(略)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2002年12月1日)第10條。(略)
北京市落實私房政策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關于落實“文革”中接管的私房政策的若干規定的實施細則〉的通知》(1983年3月20日市落房辦字〔1983〕第013號)第3條。(略)
2.相類似案例。
2010年3月浙江某房屋買賣合同案。(略)
2009年6月上海某房屋買賣合同案。(略)
2008年8月上海某房屋登記糾紛案。(略)
2008年2月海南某房屋侵權糾紛案。(略)
2005年10月廣東某房屋使用權糾紛案。(略)
2003年8月河北某房屋權屬糾紛案。(略)
【同類案件處理要點】
當事人持有土地改革前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書或權狀等“老舊房(地)契”或其存根主張相應權利的,原則上不予支持。但訴爭房屋現狀未發生改變或房屋所有權未發生變更的,前述憑證可作為房屋權屬的證明。
【相關法律風險提示】
1.房屋權屬證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老舊房(地)契非法定房屋權屬證。
2.房管部門設立的房屋產權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購房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應盡量到房屋權屬登記部門查詢擬交易房屋的權屬狀況。
【附注】
參考案例索引:福建福州中院判決“陳某等訴某房管局行政訴訟案”,見《陳豪等訴福州市鼓樓區房地產管理局出具房屋產權證明行政爭議案》(劉希星),載《人民法院案例選》(2002年第2輯,總第40輯),該案一審認為房管局出具證明非具體行政行為,裁定駁回原告起訴;重審認為《房產登記總冊》雖記載訴爭房屋系劉某所有,并有相關房產證號碼,但房產證并不存在,且陳父與劉某之間無房屋買賣契約,房管局出具證明的確權行為主要證據不足,改判撤銷確權證明;二審認為房管局出具的確權證明有效。編者認為終審判決體現的利益衡量原則傾向于維護房管部門公信力,但無論如何,案涉“老地(房)契”,即《土地所有權狀》所證明的原始權屬,自始至終是兩審法院認定事實的基礎材料。浙江寧波中院(2010)浙甬民二終字第167號“邱某等與邱才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上海一中院(2009)滬一中民二(民)終字第1350號“趙某等與陳某等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上海一中院(2008)滬一中行終字第243號“沈某與某房管局房屋登記糾紛上訴案”;海南省海南中院(2008)海南民二終字第82號“黎某訴黎吉某等房屋侵權糾紛上訴案”;廣東汕頭潮陽區法院(2005)潮陽民再初字第1號“陳某訴陳振某等房屋使用權糾紛再審案”;河北滄州中院(2003)滄民終字第860號“李某與某婦幼保健院房屋財產權屬糾紛上訴案”。
——摘自書稿《房屋買賣合同疑難案件裁判要點與依據》(陳枝輝編著,法律出版社,120萬字,2012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