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與細菌的戰爭不同,人類在病毒面前,多數只有被動防御的份兒。
和抗菌藥物的“琳瑯滿目”不同,抗病毒藥物的覆蓋面要小上很多。
幸好人類發明了疫苗,這才躲過了大多數致命病毒的威脅。但是有些病毒的變異性比較強,研制疫苗的難度很大,例如艾滋病病毒疫苗;還有的病毒雖然可以研制出疫苗,但是需要周期。如每年的流感疫苗菌株都有所不同,疫苗的研制需要一定的周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亦如此。
難道就沒有藥物可以用來對抗病毒嗎?
咱們開始盤點一下那些出現過的抗病毒藥。
通過了解這些抗病毒藥物,我們會知道兩件事:一,要敬畏生命,正視疾病;二,要敬畏科學,人類其實一直在努力。
金剛烷胺,1959年合成,1964年被發現有抗病毒的作用,1966年美國上市。極高的上市效率,也從個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了人們對抗病毒藥物的渴求。
這個藥物的名字有點意思:金剛烷胺,顯得這個藥物十分得“硌牙”:這“金剛”二字從何說起?
金剛烷胺是金剛烷的衍生物:金剛烷母核,加上一個胺基即可。
金剛烷,去掉分子中所有的氫原子,結構就和金剛石,也就是鉆石一模一樣。
凡人是沒有辦法將金剛烷中的氫原子全部去除掉讓它變成鉆石,不過金剛烷胺的母核結構決定了,這個藥物有著穩定的結構。
金剛烷胺可以抗病毒的原理,有研究認為是因為它可以阻止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中去。
病毒的個頭很小,小到連細胞這一級別都混不上。電鏡下看一個病毒,除了遺傳物質RNA或DNA以及包裹在外面的蛋白質外殼,啥都沒有。
如此簡陋的結構,怎么成家立業?那就需要借用細胞的身體,將細胞本身作為“婚房”用一用了。
病毒遇見了宿主細胞,必須先進入到細胞內部,才能利用細胞內的各種資源,完成自己的復制與繁衍大業。
而金剛烷胺,據說可以阻止病毒穿透細胞的過程。聽上去很有效的樣子。
金剛烷胺被合成之處,被發現具有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上市之初,正好趕上不少國家的流感爆發,時勢造英雄,金剛烷胺恰好大顯身手。于是成功登陸世界各國的藥房中。
然而,問題很快顯現出來。
問題一,除了流感病毒,金剛烷胺對別的病毒都沒有防治作用。
要知道,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兩種疾病,前者和流感病毒沒有關系,卻占據了感冒的大部分比例。
咱們把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那一部分隱去不看,單就看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不是流感病毒引起的,自然也就不適合用金剛烷胺來治療。如果吃的感冒藥中含有金剛烷胺,這金剛烷胺吃了也是白吃,沒有任何作用。
也就是說,金剛烷胺的治療窗非常窄,很難遇見可以適用的場景。
問題二:金剛烷胺不適合小朋友服用。
金剛烷胺需要經過腎臟和肝臟代謝,而5歲以下兒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使用含有金剛烷胺的感冒藥,就存在有相應的風險。
因此,含有金剛烷胺的感冒藥,1歲以下患兒禁用,5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
此外,有些老年人也會有肝腎功能受損的情況,因此這“一老一少”都不推薦使用含有金剛烷胺的感冒藥。
問題三:對金剛烷胺敏感的流感病毒快要絕種了!
換句話說,現在的流感病毒對金剛烷胺普遍耐藥。九成以上的流感病毒通過氨基酸點突變,已經對金剛烷胺產生了耐藥性。
前面的問題一還說呢,金剛烷胺的治療窗非常窄,只會對流感病毒有作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使用,這僅有的“窗口”也即將被關嚴。
沒有病毒可抗,那這金剛烷胺還能算得上是抗病毒藥嗎?它抗誰去呢?
最重要的是,現在有了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等抗流感藥物,現在看來效果都挺好的,那么金剛烷胺在抗病毒領域,就可以安心退下了。
新型冠狀病毒?別逗了,和金剛烷胺沒有一毛錢關系,指望金剛烷胺沒戲。
金剛烷胺同時還是一款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藥物。
由于各種原因,大約有2%的老年人口,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逐漸下降,機體出現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等癥狀。
動物研究表明,金剛烷胺可以增加大鼠腦中L-氨基酸脫羧酶的活性,從而導致多巴胺的釋放增加。多巴胺釋放得多一下,那么帕金森綜合征的病癥應該就能緩解一些。
然而,這些只是在動物實驗上觀察到的結果。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臨床研究結果尚有不同意見。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游走在有效和無效的邊緣。
這么說吧,要不是因為價格便宜,同時對付以震顫為主的患者效果還可以接受,金剛烷胺造就被多巴絲肼、卡左雙多巴、司來吉蘭、溴隱亭等一干后繼者給打的無影無蹤了。
金剛烷胺,實現了抗病毒領域零的突破,不論是抗病毒還是治療帕金森綜合征,都曾被寄予厚望。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人類與病毒、與帕金森綜合征,至今都仍在進行刺刀見紅般的斗爭。
加油吧!不會輕易低頭的人類。如此倔強的世界,值得去征服!
參考文獻:
[1]趙桂宏,王育琴.金剛烷胺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2):190-192.
[2]周玉濤.金剛烷胺:蛻變還是退變[J].中國藥店,2014,(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