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治痔瘡祖傳方
單位:克
?組方:槐花15 甘草6 積殼9 仙鶴草12 蒼術9 荊芥9 地榆炭15 黃柏9 柏葉10 土茹(土奴,地龍)30 生地15 刺猬皮9 水煎服 最好加一點崗松(掃把枝)20~30克一起煎服
2022.10.21陳昭祖供
崗松(掃把枝)的功效與作用
王強副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山東省立醫院
崗松是一種中藥名稱。具有祛瘀止痛、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跌打淤血、肝硬化、熱淋、濕疹、瘙癢、小便不利、陰癢、疥瘡、水火灼傷、蟲蛇咬傷等。
1、祛瘀止痛
崗松可促進人體各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退,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可治療風濕筋骨痛、胃痛腹脹等病癥。
2、清熱解毒
崗松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熱毒、瘟疫、火毒、溫毒等治療。
3、利尿通淋
崗松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解決淋漓不盡的癥狀,可用于治療膀胱炎、小便不利、尿不盡等疾病。
4、殺蟲止癢
崗松具有良好的殺蟲止癢作用,崗松對陰癢、腳氣、濕疹、皮膚瘙癢、疥癬等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二、治痔瘡的最佳中草藥
王燕主任醫師中醫老年病中日友好醫院
中醫認為痔瘡是由于濕熱導致的,中醫治療痔瘡主要是清熱利濕,化瘀止血,潤腸通便。可以治療痔瘡的中草藥主要有白芷,川芎,蒲公英,黃柏,苦參,赤芍,丹皮,桃仁等。
組方有:一、蒲公英,黃柏,赤芍,丹皮,桃仁兒,土茯苓,白芷水煎外用,患者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到30分鐘,可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
二、白芷、川芎、清帶、紅花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三、莧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蓮草30克,水煎服或外洗都可以,可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治療痔瘡。
9個治療痔瘡常用民間偏方:
[方一]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鐘。
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適用于痔瘡。
[方二]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前藥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處。
本產適用于濕熱而致痔瘡。
[方三]
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參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劑,日服2次。
本方為凌朝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于痔瘡。
[方四]
浮萍適量。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本方適用于痔瘡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熏洗肛門。
本方為黃洪坤方,功能清腸利濕,止血,適用于痔瘡。
[方六]
柞樹葉30克。搗爛敷患處。
本方源于《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適用于痔瘡。
[方七]
劉寄奴、五倍子備等分。研為細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類編朱氏集驗方》,治痔瘡。
[方八]
生豆腐渣,鍋內炒干為末,每服9克,白砂糖湯下,日3次。
本方源于《危氏方》,適用于血痔。
[方九]
絲瓜,燒存性,研末,酒服6克。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
【偏方】治療內外痔及大便下血的老中醫秘驗方11方
先行醫社 2022-09-02 13:25 發表于江蘇
本公眾號匯聚千家妙方,十萬金方。呈現名家臨床驗案、秘方驗方獻方等。傳承中醫文化,致力于中醫人的成長。
1 .大便下血方 陳慈煦
(組成及用法)旱蓮草120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內痔大便下血鮮紅量多。
(解析) 載:“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旱蓮草 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謂旱蓮草“洗九 種痔瘡”。旱蓮草藥用全草,甘酸而涼,多見其治尿血、衄血;然 善治血痢、熱痢,知其人大腸經而消炎解毒涼血;然本方用量稍 重,恐傷脾胃陽氣,大便不實者,酌加姜汁可也。
2 .腸風下血方 石玉書
(組成及用法} 赤芍12g(酒炒) 槐花12g(酒炒) 荊芥 9g(酒炒)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內痔出血。
(解析) 內痔出血,多因大腸中聚風邪、郁熱與瘀血、濕 毒。本方清腸涼血祛風以治其本源,便血自止。諸藥均用酒 炒者,欲其人血分;若不用酒炒則療效甚不如也,當重視此點 為要。 若明顯外感風邪,惡寒發熱,加防風、薄荷;略有熱,加黃芩; 勞累引發者,加泡參、炒扁豆以扶正氣。
3.王氏痔瘡驗方 王希仲
(組成及用法) 刺猬皮18g 無花果90g 白豬大腸頭 工具 共燉服之.
(主治] 內痔流血,久治難愈者。
(解析] 無花果甘平,健胃清腸,消腫解毒,歷來文獻多載 其治痔瘡良效;豬大腸頭善治血痢臟毒,文獻亦多載其治痔良 效;《神農本草經》謂刺猬皮“主五痔陰蝕下血”,多炒焦研末 吞服。
王氏又有痔瘡驗方3個:
方1:紅包谷1個 槐花30g 豬大腸頭工具 三者燉湯服。
方2:地榆18g 槐角30g 當歸18g 金銀花18g 側 柏葉24g 荊芥炭12g 豬大腸頭工具 共燉食之,如肛門發癢加刺猬皮18g。
方3:槐角9g 地榆12g 樗皮9g 猬皮9g 棕炭6g當歸15g 熟地黃15g 牛膝6g 苦參9g 文蛤9g 枳殼 9g 黨參9g 黃芪9g 柿餅工個 無花果5個 用豬大腸1段,將上藥裝入腸內煮爛,去藥吃腸喝湯。
4 .二槐柿餅湯 歐陽性成
(組成及用法) 豬大腸連肛4寸 槐花12g 槐角12g 柿餅工大個(去蒂) 地榆12g 苦參12g 刺猬皮15g 無花 果12g 黃連9g 黃柏12g 上方諸藥共燉服湯吃腸,早晚空腹吃。
(主治]各種痔瘡。
(解析) 結合病情加減如下: (1)因嗜酒所致者,加葛花15g、金銀花15g。 (2)發怒所致者,加黃芩9g、白芍9g、木賊9g。(3)多食辣椒引發者,加梔子9g。 (4)吸煙過多者,加桑白皮9g黃芩9g. (5)發炎腫痛特甚者,重用黃柏、黃連、苦參。 (6)流血者,加炒蒲黃12g、陳棕炭工2g;流血特多者,再加茜 草根12g、白術9g;噴血者,更加黨參9g、北芪9g。
5.內痔下血驗方 陳仲寅
(組成及用法] 馬齒莧30g 老君須12g 燉豬大腸服。
(主治) 內痔大便下血。
(解析) 豬大腸甘微寒,主大腸風熱臟毒,諸痔腫癰,或與 芫荽,或與黃連,或與槐花,或與地榆同煎食之,古今有方。考馬 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老君須為蘿藦科植物,氣味辛溫,健脾 益氣強陰,止痛去毒,可用于虛腫瘡瘍。本方不惟可用于內痔下 血,外痔疼痛亦當可用。
6.白芷散 楊世操
(組成及用法) 香白芷 為末,每用6g米湯送服。
(主治) 內痔出血。
(解析] 內痔出血者,每因中氣下陷、風邪濕火郁于大腸下 端所致也。白芷祛風邪,散濕火,和血脈,內提清陽之氣,故可治 腸風下血證。然白芷畢竟芳香燥烈,米湯中若加少許蜂蜜滑潤 解毒更妙。
7.無花豬肚湯 王明庵
(組成及用法) 豬肚1個 無花果35g 用文火慢燉熟,代萊食之。
(主治] 內痔流血,外痔疼痛。
(解析) 痔瘡者,無論內外,脾胃中氣多虛,清陽不能上行, 血流淤于痔靜脈而回流不良,加之感染則內外痔大發流血疼痛。豬肚甘微溫,療虛損,健脾胃,為補中益氣良藥;無花果性平甘 酸,人手足太陰、手足陽明經,可清解胃腸腫毒,治腸炎、痢疾、便 秘、痔瘡,亦治喉頭癰、癰瘡、疥癬,外用亦良。本方為標本兼治 之食療方。
8.楊梅消痔食療方 王明庵
(組成及用法) 楊梅樹皮五六寸(約150g),刮去粗皮 用肥豬肉燉吃3—4次。
(主治] 內痔。
(解析) 楊梅樹皮澀平,有消炎收斂、止瀉止血、消腫止痛 散瘀功效,云南用此藥較廣,然未聞治內痔;豬肉甘平,滋陰潤 燥,補虛乏、益氣力。服本方后,中氣漸旺,瘀腫得消,內痔出血、 外痔疼痛均可消散。本方亦標本兼治方。貴州本地有方治內痔 出血:楊梅樹根皮120g,燉工只老鴨吃;燉豬肉吃,治吐血、血 崩,其理亦同本方。
9 .金針菜紅糖水
紅糖和金針菜各一百克左右,之后準備金針菜和兩碗水放在鍋內進行煎煮,煎煮成一碗水就可以了,之后再加入一些紅糖,溫熱的時候服用就可以了,每天吃一次,有很好的活血消腫的情況,尤其是對于初期的痔瘡,是有很好的改善的作用的。
10、茄子粉
準備茄子適量,切段以后燒成炭再研磨成粉末。之后每天需要在早上,中午,晚上的時候吃三次,每次吃十克左右就可以了,此方法對內痔不錯,有清熱止血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