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健脾化飲,鎮逆平眩。
主治:痰濕眩暈(耳源性眩暈──梅尼埃病)
方藥:葛根30g、澤瀉30g、炒白術15g、磁石30g(先煎)、生半夏15g、川芎12g、石菖蒲10g、川牛膝10g。
歌訣:眩暈濕痰蒙上清,菖蒲白術配葛根;川芎牛膝建澤瀉,磁石先煎半夏生。
按:《金匱要略》的澤瀉湯,僅以澤瀉為君,白術為臣,2味相伍,功能健脾燥濕,降濁利水,主治:水飲之邪上乘清陽之位,而見“苦眩冒”的頭暈目眩癥狀。因方簡效著,本人業醫之初,即以此方治療內耳眩暈,每每奏效。
為了做到以少花錢能治好病,很少用半夏天麻白術湯類。爾后加葛根以升清陽,擴寬脈道;磁石、半夏以降濁陰,平逆緩沖;石菖蒲、川芎辛宣透達,利竅通絡;川牛膝活血行滯,導邪下行。觀察之療效大為提高,往往3劑而愈,故定名為“暈可平”。爾后為了避免與厭煩的“廣告詞”重名,故改為葛根澤瀉湯。近年來似此方加減化裁,治療突發性耳聾之眩暈和腦震蕩后遺癥的眩暈,亦有良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