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嬌嫩軟骨,好好保護,一旦損傷,盡早治療
軟骨損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最常見于膝關節。此外髖關節、踝關節和肘關節的軟骨損傷也較常見。軟骨損傷很難自愈,有時比較隱匿,容易漏診,長期拖延,最后釀成大禍,毀了整個關節。本文以膝關節為例科普軟骨損傷相關知識。


軟骨有多軟?有多嫩?
我們平時吃的“掌中寶”、“豬軟骨拉面”和各類脆骨有些嘎嘣脆,有些很軟口感很舒服,實際上都是動物的軟骨經過烹飪后的形態。軟骨是一種特殊的組織,既堅韌又具有彈性,覆蓋于關節的表面,起到減震潤滑的作用,讓骨與骨之間的運動達到絲般柔順。
健康的軟骨非常優雅,潔白無暇,絲般順滑,正常情況下,軟骨和軟骨/半月板之間直接接觸,且關節內有滑液存在,一般不會造成損傷,理論上可以使用一輩子。但是現實非常殘酷,軟骨非常嬌嫩脆弱,稍微戳一下就會有個凹陷,稍微劃一下也會有個劃痕,處女座實在是不能忍受。軟骨非常容易在平時的運動損傷和/或退形性骨關節炎癥的打擊下受損。例如,受損的半月板游離緣就對所接觸的軟骨有切割和研磨的作用,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通常在損傷的附近可以發現不同程度的軟骨損傷。
在關節鏡手術中,醫生會用一枚探針代替手指對軟骨進行觸診,并用outerbridge分級法對軟骨損傷進行分級:
0度為正常軟骨
I度為軟骨軟化水腫
II度為軟骨部分層厚缺損裂痕未達軟骨下骨或者直徑未超過1.5cm
III度為缺損裂痕達到軟骨下骨且直徑大于1.5cm
IV度為軟骨缺損,軟骨下骨暴露。


軟骨缺損部位的軟骨碎片往往不翼而飛,散落在關節內,形成游離體,造成關節疼痛、彈響和交鎖等癥狀,進一步加重關節內其他組織的損傷。
由于軟骨再生能力差,很多軟骨損傷無法自愈。輕微的軟骨損傷(0度、I度)可能會在數周內到數月內自行恢復,但是大部分稍重(II度及以上)的軟骨損傷最終可能都要進行手術治療。
膝關節軟骨損傷的癥狀?
關節疼痛:即使在休息時也疼,在關節上施加壓力會加重疼痛
腫脹:在損傷后數小時至幾天后逐漸出現
關節僵硬
關節彈響:如喀噠聲或打磨的感覺
關節交鎖:屈伸時突然卡住疼痛,多數可自行恢復
有時可能很難將軟骨損傷與其他常見的關節損傷(例如半月板、韌帶損傷)區分開來,因為癥狀相似,同時也會共同出現。例如前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和軟骨損傷經常是一起出現的。半月板損傷長期不治療也會引起損傷附近的軟骨磨損。髕股關節病的患者經常會出現髕骨軟骨磨損不均勻的現象。
3.0T的磁共振檢查能清晰地看到軟骨損傷,如果出現關節面附近的骨髓水腫,有時可提示存在軟骨損傷的可能。對有些病例進行長期隨訪可以發現,軟骨損傷通常無法自愈,并且會逐漸加重。

何時需要就醫?
如果你扭傷了你的膝關節,出現腫脹疼痛的癥狀,去急診拍X光片骨頭沒有異常。可以先自我觀察一周,建議做一個磁共振檢查。如果損傷很輕微,自己可能會好轉。但是大部分中、重度的軟骨損傷無法自愈。如果不加以治療,它最終會磨損關節。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下,請及時找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診治:
1、 你無法正常地活動膝關節,和健側比,屈伸無法到底。
2、 用普通消炎鎮痛類藥物無法控制疼痛
3、 你走路時候會刻意不讓受傷的肢體承重量,會害怕并且沒有信心
4、 和健側比,受傷的部位畸形,有異常凸起
5、 受傷部位出現感到麻木,變色或發冷
6、 自我觀察一周后的癥狀仍未開始改善
你的醫生需要對你進行問診、查體,并且建議你去做磁共振檢查或者診斷性的關節鏡檢,以明確關節內軟骨是否受損,是否合并其他損傷。
損傷和疼痛是否有關?做手術能否解除疼痛?可以由專業運動醫學醫生進行體格檢查判斷,如果關系不明確,可以進行治療性診斷,即關節腔內封閉療法后再進行查體。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可以認為疼痛和損傷有關。
軟骨損傷的治療
如果自己感覺沒那么重,首選自助治療,包括如下方法:
使用膝關節支具來保護患處免受進一步傷害
運動損傷通用的RICE原則:
1. 休息。如果膝蓋疼痛,制動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扶拐走路,減輕患膝壓力。
2. 冰敷,可有效減輕疼痛和腫脹。每次15-20分鐘,每天4次,直到疼痛和腫脹等癥狀消失。
3. 加壓包扎。可以對腫脹的膝蓋用彈性繃帶進行加壓包扎,消腫止痛,注意不要包得太緊。
4. 抬高患肢。坐下或躺下時,在腳跟下用枕頭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
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例如布洛芬、塞來昔布、洛索洛芬等
如果癥狀嚴重或幾天后沒有改善,請及時找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調整治療方案,包括物理治療及關節鏡手術。
軟骨損傷手術怎么做?要花多少錢?
軟骨損傷的手術治療以關節鏡微創技術為主,通過在膝關節表面作2-3個手指粗細的切口進行。關節鏡直視下可以對膝關節內的軟骨、韌帶、半月板組織進行評估,同時能夠發現滑膜炎癥、游離體、痛風結晶等各種異常病灶。
根據患者的年齡、損傷情況、運動水平和經濟狀況決定具體的手術方案。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關節鏡下軟骨修復技術如下:
關節腔灌洗、關節清理、軟骨成形術:使用關節鏡刨削器和射頻刀頭清除關節內的炎性物質,摘除游離體和碎片,修剪和打磨受損軟骨的表面和邊緣使其光滑,清除損傷的軟骨組織,使其剩余的軟骨保持平整、穩定。這是最為傳統的技術,只能讓軟骨損傷不再變差,無法逆轉已經損傷的組織。基礎費用在2萬元作用,大部分可報銷。


微骨折技術:在軟骨缺損的部位對暴露的軟骨下骨鑿數個洞開有小孔,刺激骨髓細胞向軟骨下骨遷移,啟動軟骨的再生,對緩解疼痛和軟骨修復有很好的作用,無需額外花費,經濟實惠。美中不足的是,此處再生的軟骨是纖維軟骨,可以理解為山寨貨,僅能湊合著用,并非關節內原裝的透明軟骨。
自體骨軟骨移植技術:從患者自身膝關節的非承重區域取出一小塊健康的圓柱形帶骨軟骨(<1cm),形狀有點像紅酒瓶塞。將這塊“瓶塞“移植到軟骨缺損區域。當使用多個”瓶塞“治療單個較大軟骨缺損時,稱為馬賽克技術,有時需要切開手術。缺點顯而易見:拆東墻,補西墻,看著就有點疼。



異體骨軟骨移植技術:原理同自體,優勢是不需要取自體組織,創傷較小。缺點是,組織來源為人體組織庫,并不是所有人能接受。存在排異、感染、傳播疾病的風險。此外費用昂貴,數萬元不等,且為自費,有時需要切開手術。
富血小板血漿療法(PRP):對受損區域的軟骨進行富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PRP內的高濃度生長因子對促進軟骨再生修復有一定作用,療效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大部分臨床結果是正面的,目前還在研究中。治療費用為6000元/次,純自費。適用于對臨床療效和運動水平恢復要求較高、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年輕患者。
此外還有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組織工程支架等技術,屬于試驗階段的技術,價格昂貴,目前尚未在臨床廣泛應用,不再贅述。
術后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術后即可就開始逐漸進行相應的運動康復和物理治療,從非負重到負重,從被動至主動,同時加強力量和拉伸訓練。如果需要重返運動,還需要進行重返運動前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術后膝關節腫脹和疼痛是正常的情況,切忌不要熱敷或用過熱的水洗澡,會加重膝關節腫痛的癥狀。
對于軟骨成形的患者,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多數情況下無需扶拐。如果覺得不那么好走,可以行走時使用登山杖輔助。傷口愈合后就可以開始游泳,1個月后開始慢跑和騎自行車。
對于微骨折、軟骨移植的患者,術后第二天扶拐下地行走,并佩戴膝關節支具保持膝蓋穩定,術后2周逐漸開始脫拐,到1月時完全脫拐,以減輕膝蓋的負擔。傷口愈合后就可以開始游泳,3個月后開始慢跑和騎自行車。
軟骨損傷的預后和其面積和程度息息相關,早診斷早治療,能夠有效保留較多健康軟骨組織,去除致傷因子。反之如果軟骨缺損面積較大,則今后容易患膝關節骨關節炎,且發病時間可能會提前。
無論你想做什么運動,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切莫操之過急。只有達到下列標準之后,才能嘗試恢復以前的體育鍛煉水平:
1. 你可以完全彎曲和伸直膝蓋而不會感到疼痛。
2. 走路,慢跑,沖刺或跳躍時,膝蓋不會感到疼痛。
3. 你的膝蓋不再腫脹。
4. 受傷的膝蓋與未受傷的膝蓋一樣強壯有力。
5. 你的醫生同意你重返運動。
如果在愈合之前開始使用膝關節,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術后要記住早期康復的概念
要盡早開始早期術后運動康復鍛煉。
受傷之后,局部的解剖結構發生改變,損傷帶來的炎癥產生疼痛,影響大腦對肢體本體感覺的感受和對運動指令的調控。就如同如果計算機的某個硬件壞了,換了另外一個牌子的硬件,除了把硬件裝好之后外,需要重新安裝驅動程序。而肢體的驅動程序則是通過早期、積極的運動康復鍛煉進行重新安裝的。
膝關節損傷之后,整個下肢肌肉都會開始不均勻的萎縮,會嚴重影響下肢功能。因此,需要在癥狀控制之后,盡早進行下肢的拉伸、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訓練,防止肌肉萎縮,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此外,如果需要重返高水平的運動,則需要進行本體感覺、協調、敏捷性等高級康復治療。
運動康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吃苦也需要花錢花時間。低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家自學鍛煉。但是絕大部分有運動需求的患者,需要在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接受運動康復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和訓練。
不做手術會怎么樣?
不能“撇開劑量談毒性”。軟骨損傷的預后由損傷的大小、位置、形態等具體情況決定。如果損傷軟骨不穩定,或者變成游離體在關節內興風作浪,不僅會有癥狀,使患者喪失一定的肢體功能和運動能力,還會日益加重,繼而磨損其他軟骨、半月板組織,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提前到來。大面積的軟骨損傷往往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骨關節炎(俗話說膝關節長骨刺了)發生,意味著膝關節進入“報廢階段”,這個階段進展可快可慢,時好時壞,患者在此過程中倍受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煎熬。
反之,如果患者的軟骨損傷程度輕微,面積很小,膝關節沒有發生交鎖、痛性彈響、反復腫脹疼痛等情況,且患者本人對自己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滿意,則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就足夠了。每年復查一次MRI,并與主診醫生保持聯系。
如何預防軟骨損傷?
軟骨損傷通常是意外造成的,基本無法預防。但是一些預防措施可能會降低膝蓋受傷的風險。你應該:
1. 定期鍛煉以保持大腿肌肉強壯。
2. 參加運動前要熱身,做完運動后要拉伸。
3. 兩次運動之間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人體過于疲勞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4. 確保運動時穿著正確合腳的鞋子,鞋底要有足夠的緩沖能力。
5. 保持身體和四肢的靈活性。
6. 切勿突然增加鍛煉強度和難度,循序漸進,不要過于勉強自己。
7. 盡可能不要帶傷上陣。
二、半月板損傷該怎么辦?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門診經常遇見半月板損傷的患者,會有種種疑問,例如:半月板損傷要不要做手術,不做手術會有什么后果,多久恢復,費用多少,有沒有并發癥、后遺癥等等。所以筆者寫這篇文章答疑解惑。

半月板損傷是什么意思?
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中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損傷。其主要癥狀是疼痛、無力,有些半月板損傷不穩定,會引起彈響(膝關節屈伸時有嘭嘭嘭的響聲)、交鎖(膝關節突然卡住,動彈不得),同時伴有疼痛。這些癥狀會讓患者無法恢復運動,影響生活治療。
半月板是膝關節中兩片C形的軟骨,充當墊片的角色,躺在脛骨平臺上,起到緩沖減震的作用,并可維持關節穩定,大大減少膝關節軟骨的壓力,保護其免受磨損。但是,半月板有時相當脆弱,只需一個巧勁,扭轉并研磨膝關節就可以使半月板撕裂,同時也會造成軟骨損傷,產生游離體。有些情況下,一塊半月板或軟骨碎片會卡在膝關節中,使膝關節發生交鎖,動彈不得,同時伴有劇痛。
半月板撕裂在諸如足球、籃球之類的接觸性競技運動非常常見。同時也常見于一些需要反復跳躍、急轉急停、變線的運動,如網球、排球等。當人在跑步時突然改變方向時,就有可能會發生半月板撕裂,并且通常伴隨其他膝關節損傷,例如前交叉韌帶(ACL)損傷、軟骨損傷等。中老年體育愛好者也更易于出現半月板撕裂,因為半月板的主要成分是膠原,其強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不少中老年人即使沒有頻繁運動,半月板也會逐漸退變,易于撕裂。 6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40%以上的人會有半月板損傷。
損傷和撕裂有啥區別?
注意,撕裂(tear)和損傷(injury)的關系是:撕裂包含于損傷內,損傷是比較籠統的稱謂,不一定會有撕裂,例如磨損是損傷,而不是撕裂。而撕裂則是顧名思義,裂開來了。
半月板的損傷的形式非常復雜,有多種類型,包括半月板退變、半月板磨損、半月板挫傷和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撕裂按形態可分為:縱裂、水平裂、放射裂、瓣狀裂、復雜裂、半月板囊腫以及根部損傷和桶柄狀撕裂這兩種特殊類型。
半月板損傷的類型
半月板撕裂的主要癥狀包括:
· 膝關節側面疼痛,集中在外側或內側,可偏前、偏后
· 腫脹、積液
· 膝關節彈響,伴有疼痛
· 膝關節彎曲、伸直困難
· 膝蓋有時會卡住、交鎖,伴有疼痛,有時無法自行解鎖。
· 癥狀和運動有關,休息后可好轉,運動后會加重
起初,疼痛的癥狀不甚明顯,可以忍受,你甚至可以忍痛繼續運動。但是一旦炎癥開始發作,你會感覺到疼痛,無法繼續運動,休息后可以好轉。
要診斷半月板撕裂,需要找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進行問診和查體。你需要回憶自己當初如何受傷的,受傷和癥狀是否存在先后關系,將這些信息準確提供給醫生。有時候 X線檢查可以排除骨折和其他問題。MRI(磁共振成像)是必須的,只有做MRI才能對膝關節內軟骨、半月板和韌帶等軟組織進行更詳細的評估。
如何治療半月板損傷?手術要不要做?
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取決于損傷的類型、撕裂的大小和位置。決定治療方案的其他因素包括年齡、健康狀況、活動水平和其他合并疾病。按照半月板的血管分布,半月板的外側三分之一通常被稱為“紅色區域”,具有良好的血液供應,如果撕裂很小,有時可以自行愈合,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半月板中間三分之一被稱為“紅-白區域”,有部分血供,自愈潛力較低。而半月板內側三分之一(稱為“白色區域”)幾乎沒用血供,該區域的撕裂將無法自行愈合。

并非所有的半月板撕裂都需要手術。有時拿到磁共振報告會有半月板損傷I度,II度,III度的字眼,通常而言,只要影像診斷正確,只有到了III度才需要進行手術,II度、I度可以繼續隨訪,但是有時報告帶有一定主觀性,并不一定不準確,例如明明是III度,結果寫了II度,反之亦然。
反之,如果患者的半月板損傷程度不大,膝關節沒有發生交鎖、痛性彈響、反復腫脹疼痛等情況,且患者本人對自己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滿意,則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就足夠了。每年復查一次MRI,并與主診醫生保持聯系。
在非手術治療方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運動損傷通用的RICE原則:
1. 休息。如果膝蓋疼痛,制動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扶拐走路,減輕患膝壓力。
2. 冰敷,可有效減輕疼痛和腫脹。每次15-20分鐘,每天4次,直到疼痛和腫脹等癥狀消失。
3. 加壓包扎。可以對腫脹的膝蓋用彈性繃帶進行加壓包扎,消腫止痛,注意不要包得太緊。
4. 抬高患肢。坐下或躺下時,在腳跟下用枕頭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
5. 日常活動中佩戴膝關節支具,保護關節穩定性,避免再次受傷。需在醫生指導下購買。
藥物治療:
1.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例如塞來昔布、洛索洛芬鈉、布洛芬等藥物,足量服用,堅持服用2周。傳統民間觀點認為止痛藥對身體不好,不能多吃。事實上,這些藥物通過抑制炎癥達到鎮痛目的,同時可以消除腫脹,不會成癮。短期服用1個月也是比較安全的。但是,這類藥物類別較多,有些可能會有副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本人推薦塞來昔布,相對安全。
2. 如果癥狀不重,疼痛表淺,也可考慮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外用版本,如氟比洛芬凝膠貼、雙氯芬酸乳膏、酮洛芬凝膠等,這類藥的缺點是需要反復涂擦,且只能作用局部,對較深的組織無法穿透,對多個部位的疼痛使用起來較為麻煩。
3. 如果急性期很痛,且膝關節內大量積液,可以考慮進行膝關節穿刺抽液和封閉治療,對改善癥狀有較大幫助。
損傷后要記住早期康復的概念
· 非手術治療患者傷后1月內需避免奔跑和跳躍等對膝關節沖擊較大的運動。何時能重返運動,需咨詢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
· 無論是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都需要盡早開始早期術(傷)后運動康復鍛煉。
受傷之后,局部的解剖結構發生改變,損傷帶來的炎癥產生疼痛,影響大腦對肢體本體感覺的感受和對運動指令的調控。就如同如果計算機的某個硬件壞了,換了另外一個牌子的硬件,除了把硬件裝好之后外,需要重新安裝驅動程序。而肢體的驅動程序則是通過早期、積極的運動康復鍛煉進行重新安裝的。
膝關節損傷之后,整個下肢肌肉都會開始不均勻的萎縮,會嚴重影響下肢功能。因此,需要在癥狀控制之后,盡早進行下肢的拉伸、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訓練,防止肌肉萎縮,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此外,如果需要重返高水平的運動,則需要進行本體感覺、協調、敏捷性等高級康復治療。
運動康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吃苦也需要花錢花時間。低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家自學鍛煉。但是絕大部分有運動需求的患者,需要在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接受運動康復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和訓練。
但是,這些保守的治療并不總是足夠的。如果撕裂較大,不穩定或導致交鎖癥狀,則需要手術修復或去除不穩定的撕裂邊緣。大部分半月板手術非常簡單,微創、迅速、且安全。通常只需住院1-3天即可。如果只做半月板成形,術后第二天即可走路,從事低體力要求的工作。如果進行了半月板縫合修復,則需要進行支具保護,同時需要扶拐行走2周后逐漸開始脫拐。
半月板手術怎么做?要花多少錢?
半月板手術在關節鏡下進行,通常膝關節前方內外側各做一手指寬度的小切口,用關節鏡的鏡頭和器械伸入關節內,鏡頭末端有攝像頭和照明燈。可以讓醫生看到你的關節內部,診斷膝關節內的損傷,并在直視下對半月板進行手術操作。膝關節鏡手術的基本費用為2萬元左右(含住院、檢查、藥品、麻醉、手術等),部分可以進醫保。
· 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成形的意思就是部分切除(修剪),切除半月板撕裂的一部分,解除癥狀。適合對運動要求不高、年紀較大、半月板質地不佳,縫合意義不大的患者。
· 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修復術。切除部分質地不佳的半月板組織,盡可能多地保留健康組織,以“全內技術”用一次性半月板縫合器將裂口縫合起來,使其愈合。該術式對患者年齡、運動水平和半月板組織的健康程度都有一定要求。縫合后的半月板需要一定愈合的時間,因此康復進程相對緩慢。此外,因為半月板是由縫合裝置固定于關節囊上,有些患者會有膝關節內牽拉或者“吊住”的感覺,隨著康復的進展,會逐漸適應。一次性半月板縫合器的價格在5000-6000元/針,部分可以進醫保。
· 關節鏡下半月板移植術。適用于半月板反復損傷或者大部分缺失,已經“沒藥救”,但關節軟骨尚好的年輕患者。手術適應癥非常嚴格,能做移植的患者不多,目前國內開展較少,采用同種異體半月板組織,費用昂貴(10萬元起),并沒有廣泛使用。
富血小板血漿療法日趨流行,在手術完成后對修復的半月板周圍進行富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療效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大部分臨床結果是正面的,治療費用為6000元/次,純自費。適用于對臨床療效和運動水平恢復要求較高、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年輕患者。
半月板手術的風險很低,并發癥很少見。包括對膝關節周圍的皮神經損害,感染和膝關節僵硬,還有罕見的深靜脈血栓。皮神經損害表現為皮膚麻木,感覺減退,大部分人1年后會恢復,可耐受。感染很少見,半月板縫合患者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可預防。膝關節僵硬大多為術后早期康復不及時所致。因此術后即刻就應該循序漸進開始運動康復。深靜脈血栓發生概率很低,若導致肺栓塞,則后果比較嚴重,應予以警惕并及時診治。
術后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術后即可就開始逐漸進行相應的運動康復和物理治療,從非負重到負重,從被動至主動,同時加強力量和拉伸訓練。如果需要重返運動,還需要進行重返運動前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術后膝關節腫脹和疼痛是正常的情況,切忌不要熱敷或用過熱的水洗澡,會加重膝關節腫痛的癥狀。
對于半月板成形的患者,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多數情況下無需扶拐。如果覺得不那么好走,可以行走時使用登山杖輔助。傷口愈合后就可以開始游泳,1個月后開始慢跑和騎自行車。
對于半月板縫合修復的患者,術后第二天扶拐下地行走,并佩戴膝關節支具保持膝蓋穩定,術后2周逐漸開始脫拐,到1月時完全脫拐,以減輕膝蓋的負擔。傷口愈合后就可以開始游泳,3個月后開始慢跑和騎自行車。
對于半月板撕裂手術的85%至90%的人來說,短期效果滿意度高。但是為了達到較好的遠期療效,應當盡可能保留足夠的半月板組織,并加以修復。如果半月板損失較多,則今后患膝關節炎的風險可能更高,發病時間可能會提前。
無論你想做什么運動,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切莫操之過急。只有達到下列標準之后,才能嘗試恢復以前的體育鍛煉水平:
1. 你可以完全彎曲和伸直膝蓋而不會感到疼痛。
2. 走路,慢跑,沖刺或跳躍時,膝蓋不會感到疼痛。
3. 你的膝蓋不再腫脹。
4. 受傷的膝蓋與未受傷的膝蓋一樣強壯有力。
5. 你的醫生同意你重返運動。
如果在愈合之前開始使用膝關節,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如何預防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撕裂很難防止,因為它們通常是意外造成的。但是一些預防措施可能會降低膝蓋受傷的風險。你應該:
1. 定期鍛煉以保持大腿肌肉強壯。
2. 參加運動前要熱身,做完運動后要拉伸。
3. 兩次運動之間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人體過于疲勞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4. 確保運動時穿著正確合腳的鞋子,鞋底要有足夠的緩沖能力。
5. 保持身體和四肢的靈活性。
6. 切勿突然增加鍛煉強度和難度,循序漸進,不要過于勉強自己。
7. 盡可能不要帶傷上陣。
三、盤狀半月板是上天的恩賜,但它很弱雞,扭一下就撕裂

半月板損傷,大家都不陌生,這篇文章已經講了很清楚了。
半月板為啥叫半月板?因為它是形狀為半月形的板子,準確地說是月牙形的。然而,并不是每個人的半月板都是月牙形的。有些人受到了上天的眷顧,他們的板子出現了變異,和正常人不一樣,先天就是滿月形的,叫盤狀半月板。

盤狀半月板較正常半月板厚度更厚,形狀呈橢圓形或圓盤狀。常見于外側半月板,有時雙膝都有。別看它皮糙肉厚,其實是只弱雞,盤狀比正常半月板更容易撕裂。
有一部分盤狀半月板患者可能一生都不會遇到任何問題。 如果盤狀半月板不會引起疼痛或不適,則無需治療。但是,大部分盤狀半月板的患者都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出現半月板的撕裂,最好發于青少年時期。所以青少年突發膝關節交鎖、疼痛、屈伸障礙,需要排除盤狀半月板撕裂。
根據盤狀半月板到底是不是又大又圓,分為不完全盤狀(小盤狀)和完全盤狀(大盤狀)。

盤狀半月板比正常半月板更容易損傷撕裂。因為盤狀半月板又厚又大,撕裂后更容易卡在膝關節中,例如桶柄樣撕裂,引起屈伸膝困難、彈響、交鎖和疼痛。由于半月板缺乏血供,一旦撕裂,很難自行愈合。
有趣的是,對于盤狀半月板的患者而言,即便沒有受過外傷,也會出現相應癥狀,這是因為日常生活的強度都能夠引起盤狀半月板撕裂。

到底是不是盤狀半月板,查個磁共振就很清楚了。
對于盤狀半月板而言,沒有其他選項,只能等它壞了或者出現癥狀了進行關節鏡手術。

手術時機取決于有無損傷或癥狀。術中盡量成形半月板至正常的月牙形,將多余的半月板組織一并切除。對于撕裂處,應當積極去縫合修復半月板,避免過度切除引起將來因半月板缺失造成的種種問題。

術后康復計劃依照術中操作而定:
僅成形沒有縫合:術后第二天就能扶拐下地,1周雙拐變單拐,2周完成脫拐,快走、跑步、自行車都是可以逐漸開始的。競技性體育運動可以在康復完成后參加。
做了縫合:術后第二天就能扶拐下地,2周開始脫拐,3周雙拐變單拐,4周完成脫拐,快走、跑步、自行車在2個月后逐漸開始的。競技性體育運動需要在康復完成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