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前應先浸濕牙刷。如不事先將牙刷浸濕,則牙刷的刷毛會變得非常硬,容易損傷牙齦。另外,很多人糾結到底該用軟毛牙刷還是硬毛牙刷。牙刷的刷毛軟硬度選擇上因人而異,如牙周病患者就需選擇軟毛牙刷,有利于清潔牙周帶。無牙周病的人可選擇刷毛軟硬度中等、刷頭較小的牙刷。牙刷不建議使用太長時間,否則刷毛容易積存細菌,不利口腔健康。
1、優質牙刷。
優質牙刷總體外觀:刷頭短而窄,刷柄扁而直,刷面平而齊。
一些板狀牙刷,刷頭大而寬,刷毛滿而密,毛束間距很小,一般價格比較便宜。使用這樣的刷牙方式勢必會給牙齒、牙齦造成一定的損傷,板狀牙刷由于頭大刷不到后牙,時間久了,滯留在口腔后部的食物殘渣就會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腐敗,隨后損壞牙齒。
2、好牙膏。
衡量標準:一是稠度要適當,從軟管中擠出成條,既能覆蓋牙齒,又不至飛濺。二是摩擦力適中,要有好的潔齒效果,但不傷牙釉質。三是膏體穩定,在存放期不分膏出水、不發硬,酸堿度穩定。四是藥物牙膏在有效期內應保持療效。五是膏體應光潔美觀、沒有氣泡。六是刷牙過程中有適當泡沫,以便使食物碎屑懸浮易被消除。七是香型、口味要適宜。
3、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而且要講究刷牙的方法。如果刷牙法不對頭,也可造成流弊,最常見的損害是牙面耗損和牙齦萎縮。兒童的動作比較遲緩,且缺乏耐性,不能應付復雜的刷牙技巧,應教他們使用比較簡單的刷牙方法。至于傷殘人士,可能需要采用刷柄設計經過修改的牙刷,方便抓握,或使用電動牙刷。
4、如何檢驗刷牙的效果。
從預防角度看,去除牙菌斑是口腔衛生的重點。因為牙菌斑是齲病和牙周疾病的共同因素之一,如果清除了牙菌斑,也就解決了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預防問題;同時也使牙結石失去了賴以形成的基礎。檢查刷牙效果的標準,就是看牙菌斑是否已經完全清除凈。
5、刷牙時刮刮舌苔防胃炎。
據統計,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大致為50%,這種微生物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子,且在一個家庭內有相互傳染的傾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更應注意口腔衛生才是,每天晨起刷牙時刮去舌苔,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6、感冒后最好換牙刷。
有的人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經醫治而仍綿綿不斷,除與個體抵抗能力差外,還可能與其使用的牙刷有關。如果不換牙刷的話,感冒也更不容易痊愈,或更容易反復。因此,牙刷應放在通風干燥處,如果患過感冒,最好將牙刷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更換一把新牙刷。此外,家庭成員的多把牙刷最好不要放置在一起,而是多牙缸放置,這樣更有利于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7、餐后十分鐘是刷牙黃金時間。
一般來說,吃完食物后的10分鐘是牙齒保健的關鍵時期,因為此時口中的pH值由6.8降到4.5,酸性達到高峰,此時若未立即清潔牙齒,這些酸性物質就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形成脫鈣現象,造成蛀牙。
8、刷牙不當易得氟牙癥。
含氟牙膏雖能有效防治齲齒,但同時具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易導致氟牙癥。氟的防齲作用與產生毒性之間的界限很小,攝入過量的氟會使牙齒產生一些斑點,這就是氟牙癥。嚴重時可使牙齒變黃,表面粗糙,容易缺損。研究發現:齲齒減少的同時,患氟牙癥的兒童卻在增加。原因是對于吞咽控制能力還不完善的兒童,誤吞含氟牙膏就會增加氟的攝入量,而過量的氟則容易導致氟牙癥。因此,對于使用含氟牙膏,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掌握正確的方法。
9、教兒童刷牙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當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的時候,也就是大約從六個月開始就要給寶寶“刷牙”了。當然這里所說的刷牙并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凈的紗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凈水幫寶寶清洗口腔,洗去牙齒及牙床上的附著物,這種口腔護理方法一般要持續幼兒兩歲半,此時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
第二階段:從兩歲半開始,父母應替幼兒選擇此年齡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兩次,站立于幼兒身后,手把手教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拂刷法)。
第三階段:從三歲起,幼兒已經過半年的過渡期訓練,應能獨立完成刷牙動作了。但此時的幼兒還很頑皮,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家長平時還要起監督指導作用,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這樣才能使孩子擁有一副健康美麗的牙齒。
10、加強對牙齒的保健。
傳統醫學提倡早晚叩齒和按摩牙齦是最有效方法,每天晨起或睡下后上下牙齒輕輕對叩數十下,能促進牙體和牙周組織血液循環,同時在洗臉時,用食指上下旋轉按摩牙齦,排除齦溝及牙周袋分泌物,可改善牙齦內血液循環,提高牙周組織抵抗力,從而防止牙周病。同時要去除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酒,不吃過燙和辛辣的食物,拔除殘冠、殘根、磨除銳利的牙尖,除去不良的修復體,以避免慢性不良刺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