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主題是“濕地修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月2日宣布,2022年我國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甘肅敦煌西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敦煌西湖也成為繼尕海、鹽池灣、黃河首曲、張掖黑河之后,甘肅省第五個進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
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國際重要濕地是指符合“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評估標準,由締約國提出加入申請,由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秘書處批準后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甘肅敦煌西湖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不僅是一種榮譽,更體現了敦煌人民對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責任擔當和保護成效。
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保護監測科科長吳婷說:“敦煌西湖濕地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毗鄰庫姆塔格沙漠和羅布泊,是黨河、疏勒河和西祁連山、東阿爾金山的各支流的尾閭。這里地勢低洼,保存有灌木和草本沼澤3萬多公頃,是極干旱荒漠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一個縮影,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
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省最西端,毗鄰庫姆塔格沙漠和新疆羅布泊,總面積6600平方公里,屬于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類型的大型自然保護區。申報甘肅敦煌西湖國際重要濕地19.228萬公頃。近年來,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通過持續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水鳥棲息生境持續改善,濕地面積不斷擴大、鳥類物種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
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總工程師孫志成說:“首先,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封禁保護措施,取締了一些生產性的、非生產性的一些破壞性的活動,同時我們嚴格的出入境保護等管理登記制度也得到了進一步落實。第二個就是我們實施了一系列的國家重點工程,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的巡護、監測和管理手段得到了明顯的加強,使我們的濕地質量和林分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第三個就是我們重點實施了水源地保護,通過水源地保護、掏泉、河道疏浚,保證了野駱駝以及候鳥的一些水源地的保護,出現了可喜的局面。最后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積極與地方政府配合,落實國務院批準的《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這個大項目,其中河道疏浚工程2017年全面竣工,我們的疏勒河沿河在我們保護區將近90公里河道出現了生機,生態得到了恢復,而且出現了兩個以前很久以前消失的兩個湖泊——艾山湖、哈拉奇,這些年,野駱駝、候鳥數量也是成倍的增長,我們監測到野駱駝最大的種群已經到50多峰,我們的遠程視頻監控設施也經常監測到大群野駱駝、鵝喉羚和候鳥在這里棲息。通過這些措施,使我們敦煌西湖濕地質量明顯的提高,西湖濕地正發揮出它應有的保護作用。”
現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構成了甘肅西部第一道生態屏障,發揮著阻擋庫姆塔格沙漠蔓延、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調節區域小氣候、保障敦煌綠洲乃至甘肅河西走廊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
編 輯:邱 亮 溫翠萍
責任編輯:楊成利
監 制:李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