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程對山 | 五涼文化具有強大內生動力,五百年間延綿一脈

此文原載《武威日報》,其最大特征為言簡意賅,即以簡短的篇幅精當的闡述頗具難度的學術問題。譬如何為五涼?五涼何為?五涼文化形成之歷史淵藪及地域屬性,以期擦亮“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的古國涼州的文化名片。全文2519字,閱讀約需6分鐘時間。

大凡優秀地域文化,一般具備兩大特征。一是文化覆蔽范圍具有相對固定且比較廣闊的地域空間。二是在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中涵蓄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對后世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和作用。和著名的齊魯、三秦、三晉和八閩等文化一樣,“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也具備以上兩大特征。

武威古稱涼州,今涼州區歷為古代州郡縣治所駐地,古稱姑臧。五涼文化就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先后出現五個以“涼”為國號的政權,由之而開啟創建的地域文化系統。

涼州得名很早,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中原,漢武帝也于是年改雍州為涼州,“以其金行,地處西方,土地寒涼”,涼州因之得名。

五年后,即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又實施了一項彪炳千古的舉措,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而后漢廷在原匈奴領地置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自此,張騫出使西域而開辟的“絲綢之路”得以全線貫通。于是,漢武帝在元封五年(前106年)分九州為十三州,皆置刺史部。涼州刺史部所轄范圍極廣,包括隴西、天水、張掖、武威、金城等10郡,州治姑臧。轄境約為今甘肅全境、寧夏西部地區、青海湟水流域、陜西省西北部和內蒙古額濟納旗等部分地區,甚至包括新疆部分地區。

涼州甫一出現即為宏大地理概念,是十三州轄境最大之州。

直至東漢末年撒銷涼州,將其郡縣并入雍州。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復置涼州,涼州正式成為地方政權建制,州治姑臧。其時涼州轄境為9郡2校尉,史載“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南逾河湟,東至秦隴”。在很長歷史階段里,涼州基本保持了相對固定的疆域輪廓,五涼文化就在這一相對固定且比較廣闊的地域空間里醞釀、誕生、發展并逐步形成獨特的文化體系。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中原帝國相繼發生“八王之亂”,皇室政治影響及統轄勢力日漸消弱。北方民族相與爭戰,建立割據王國,中國歷史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

從那時起,除涼州、武威外,另一個古老的地名“姑臧”開始頻頻出現在古代典籍中,在歲月的塵埃里兀自閃著沉默的亮光。

從東漢末年開始,河西大地上發生的許多重大戰事皆以爭奪中心城市姑臧而展開。

其實,姑臧起先為匈奴所筑城邑之名,匈奴人將城稱為姑臧城,將城西蓮花山稱為姑臧山。“姑臧”二字顯系匈奴語,語意為何,今無可考。漢置武威郡后,將姑臧城所在之地設為姑臧縣,地域范圍即今涼州區所轄全境。此后,直至元朝建國,在歷代史籍中“姑臧”歷為武威郡、武興郡、古雍州、古涼州治所駐地,曾經作為前涼、后涼、北涼、南涼、大涼的首都,是“五涼古都”“河西名郡”,是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華夏兩大中心之一。一度成為西北地區軍政中心、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是中國王都的鼻祖。

永寧初年(301年),張軌出任涼州刺史,治理涼州并完成地方割據政權的奠基工作。而后,張軌之子張寔、氐人呂光、鮮卑禿發烏孤和匈奴沮渠蒙遜皆以姑臧為都先后創建“前涼”“后涼”“南涼”和“北涼”,李暠也以酒泉為都建立了“西涼”,以上割據政權被史家稱為“五涼”。其中前涼統治者歷9主共76年,后涼歷4主共18年,南涼歷3主共18年,北涼歷3主共43年,西涼歷3主共22年。至北魏攻滅北涼,五涼諸國統轄河西地區近一個半世紀。

由此可見,姑臧是五涼王國爭奪征戰的中心都城,武威是五涼文化的發祥地,河西走廊是五涼文化醞釀、衍生、形成并發展的重要區域,五涼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承漢魏、下啟隋唐”的北中國大地上的先進文化。

東晉十六國是史上最為黑暗的動蕩離亂時代,中原地區兵連禍結,民不聊生,文化典籍屢遭浩劫,官學鄉塾毀于兵燹,文教事業陷入衰落。偏隅河西的五涼諸國卻呈現出令人矚目的學術振興、文教昌明局面。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蓋張軌領涼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經濟豐饒,既為中州人士避難之地,復是流民移徙之區”“中原魏晉以降之文化轉移保存于涼州一隅”。正是中原和河西兩地學人抱書負笈,匯聚于此,加之絲綢之路上取經覓法的高僧駐錫涼州,譯經授徒,造成五涼時期文教昌明、佛教興盛景象。

五涼文化是涼土諸國在政權更迭與歷史嬗變中形成的涵蓋河西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精神產品,是以姑臧為核心都邑的地域文化系統。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經史學術系統、佛教文化系統和典章制度系統。

五涼時期的學人在經學、文學、史學、哲學、天文、地理、藝術等方面發表見解,著書立說,很多成果被載入《晉書》《魏書》《北史》等“官修國史”中,形成了“史不絕書”的經史學術系統。五涼時期從前涼張天錫主持翻譯佛經開始,形成了佛教史上“涼土譯經”體系,而至北涼開鑿石窟形成了影響中原石窟風格的“涼州模式”,匯聚成頗具特色的佛教文化系統。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發兵攻滅北涼。這場戰爭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兩大重要影響:一是在河西地區興衰沉浮的五涼王國隨著十六國的結束而終止;二是“魏之儒風始振”,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代替姑臧成為北方人文最發達的地方。

《魏書》載,北魏攻陷涼州,“徙涼州民三萬余家于京師”。內遷平城的人群里既有從中原世家來到涼州的儒士俊杰和祖輩生息于河西大地的賢才翹楚,又有開窟造像的涼州僧人及能工巧匠。

北魏統治者對涼州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安排高才碩學之人興辦學校,任用士人后裔制禮作樂,為北魏典章制度的創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曇曜是從涼州徙至平城的高僧,北魏任之為管理全國佛教事務的“沙門統”,主持并帶領涼州工匠開鑿云岡石窟。北魏遷都洛陽后,涼州工匠及后裔在建造宮城時,參考了河西名都姑臧城規制,并相繼開鑿出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為代表的龍門石窟。“涼州模式”隨之彌散中原大地,天梯山石窟遂有“石窟鼻祖”之譽。

迨至隋唐,五涼文化的影響力依然不減。

河西士人參與制定的北魏刑律,歷魏齊、隋唐諸朝猶在適用,成為兩千年來東亞刑律之準則。翻閱隋唐史書,許多篇章皆帶有五涼文化的深刻烙印。北魏修建洛陽城時參照姑臧城“宮北市南”格局,進而影響到隋唐長安城的營建。隋朝編修音樂大成,確立九部作品為宮廷音樂,其中“西涼樂”“龜茲樂”“天竺樂”等六部作品為五涼時期從河西傳入中原的樂曲。

故此,陳寅恪指出,五涼文化上續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后,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

五涼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和作用,在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里閃耀著歷久彌新的璀璨光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河西史地】五涼文化的影響
「西北勝族」武威人李沖修建洛陽城,周杰倫《煙花易冷》“青史豈能不真,魏書洛陽城”獲得2010年度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金曲獎”
琵琶且攏彈新曲 高調依然在五涼——武威市開展五涼文化挖掘、傳承、弘揚工作綜述
慕容洞唐整理涼史:唐詩《涼州詞》西北首府武威郡的文化名片
武威文物精品圖集
西游記 第三十四回:馬踏飛燕耀武揚威話風流,醉臥沙場枕戈山月詞涼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东兰县| 平湖市| 邳州市| 肥乡县| 巴南区| 克拉玛依市| 嘉定区| 积石山| 张北县| 普陀区| 德州市| 伽师县| 汾阳市| 黄冈市| 萝北县| 沧源| 西昌市| 康平县| 漯河市| 永善县| 克什克腾旗| 伊川县| 马山县| 南川市| 桂东县| 乌恰县| 延长县| 紫云| 女性| 宝坻区| 兰坪| 申扎县| 图木舒克市| 仪征市| 耒阳市| 金门县| 林周县| 吉隆县| 苗栗市|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