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里面其實包含了多層意思,提問者很有心,不僅提到了詩,還提到了詞和對聯!有點基礎的人都知道,詩、詞和對聯對格律的要求是不同的!
首先,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古體詩可以不論平仄,若是有好句子就不用考慮平仄,這是不以詞害意。在李白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古體詩,比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這就是平仄上不論。近體詩是講究格律的,要求音律和諧,所以對平仄的要求就嚴格,不能出現三平尾、三仄尾、孤平,不能出現一聯之內同位同字同義,不能出現撞韻、擠韻等。
其次,對于詞牌來說,都是流傳下來的詞譜,你若改變了其平仄格律,就等于改變了詞牌。所以,詞牌是必須嚴格按照詞譜來的,不能有半點違反。當然,也有的人可以根據近體詩的格律或者馬蹄韻來自度詞牌,但也要遵守格律要求。現代人創作有一首比較長的詞牌,叫做《重樓疊月》,這首詞牌就是自度的,而且極盡拗倔之能,這既不是按照曲譜,也不是根據近體詩或者馬蹄韻的格律來創作的,屬于不規則的自度詞牌,不足以參考。
再次,對于對聯來說,其格律要求就嚴格了。不僅要求平仄相對,還要求節奏、詞性、結構、甚至詞類都相同,并要求上句必須以仄聲結尾,下句必須以平聲收尾,而且每半聯有多句的其尾字的聲必須符合馬蹄韻的要求。顯然,對聯的格律要求最嚴格!
最后,我們大家在創作時,應提前構思好文體,明確自己要寫的是古體詩、近體詩,還是詞牌,甚或賦體,然后,根據思路的發展和文體選擇來創作。絕不能說,自己本來寫的是古體詩,最后刻意寫成了詞牌,還反而說自己寫的還是古體詩。
關于平仄的規律,在本人的格律詩創作規律中已經解釋的非常透徹。格律詩,鍛煉的是大家的詞匯量和推敲能力、煉字煉句能力,并不能因為自己掌握的詞匯量不足而因此鄙夷寫格律詩就是玩弄文字,也不可因為別人對格律詩掌握的不熟練而嗤之以鼻。文體本身無高低,詩以端正為宜,所以長于言志;詞以秀麗清瘦為佳,所以長于言情;對聯以上下對正為優,所以長于機心;賦體以駢四儷六為工,所以長于敘事。
總之,詩詞對聯因為其文體不同,所擅長之處也不同,所以,其格律要求也不盡相同,不可一概而論,更不能隨意任名。在頭條上,很多人把古體詩隨意任名為絕句、律詩,也是因為沒有熟練掌握格律的緣故,才貽笑大方。
關注作者,走近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