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可以長養心神?——讀JT叔叔《五臟與情志》感悟之一
半縷清荷
現代人常常喊“心累”,太多的欲望、復雜的人際常常讓我們的心神不堪重負。
往往我們會將累歸罪于工作,其實仔細想想,工作中的“事”本身帶給我們的壓力非常有限,甚至完成這些事會給我們帶來成就感和學習的動力;可是辦公室的復雜政治、部門協調配合出現的問題、各種繁雜的流程審批程序……往往是這些非核心的工作耗費了我們大量的心神,我們累也往往累在這些方面。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工作本身是健康的有益的。而今看到JT叔叔的《五臟與情志》,再次接觸到類似的觀點,個人經歷讓我非常認同JT叔叔的觀點。JT叔叔認為“我們做事情認真、把事情做到最好,最有意義的是,我們可以愛到我們的神,能夠長養自己的心神。”
我們可以想想,很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內心會很安寧很享受,伴著一股淡淡的喜悅;哪怕即使是洗碗、做家務、切水果……做任何微小事情,如果能很全心地投入,完全貫注在當下那一刻,內心是喜悅又平和的。
我個人的理解是,當我們很認真地做一件工作時,心無雜念,只處于當下,身心進入很短暫的“禪定狀態”;按照JT叔叔的說法,最后成為“達人”,練就超強的心力,做事情不需要“思考力”了;相反,如果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混“的態度,都是隨便、差不多這樣子的心境,表示我們對心神很冷漠、不愛惜,而”一個人對自己的心冷漠以后,就會產生出一種情緒上的結果,稱之為‘寂寞’“。
也許最開始只是對一些小事冷漠,慢慢發展為對工作冷漠、對生活冷漠,最后終于感受到自己對自己的冷漠,就是”寂寞“了。
”如果你平常對自己的這顆心,就是一種‘鬼混鬼混、愛理不理、自暴自棄‘的態度,當你的心情低落了,一開始是懶得管,到后來是根本已經管不了,再也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心情拉起來“。這種狀態應該就已經是傳說中的”抑郁癥“的狀態了吧。
原來寂寞、抑郁癥竟然來自于我們的”隨便、混混、不認真“的想法。想想,這年頭,認真的人真不多,甚至認真經常被當做貶義詞,比如”認真你就輸了“”哥們,別當真“,可見我們的價值觀是一種主張”對自己冷漠“的價值觀。
認真的人經常被當成”傻瓜“,可是”傻人有傻福“,究其根源,應該就是”傻人“不管世界如何變,仍舊認真地做著事、認真地活著,活在一個心里很踏實的狀態。
做事情常常很辛苦的人,應該是心力不足的人,也就是還需要”認真“人,等認真到一定程度了,心力充足了成為達人了,便不需要思考力了,做任何事情舉重若輕,這種狀態讓人好生羨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