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荷花去》
今天,七月八號,一個晴朗而炎熱的日子。
好久沒出門了,有點蠢蠢欲動。
想瞌睡就來枕頭,意念剛起,電視中就播出了我最愛的東西-----盛開的荷花,且在我們縣內,在我初出工作之地。
機緣來了,不遂緣就是褻瀆緣。于是,我就與愛人抱著剛滿周歲的外孫女出發了。
一個來小時的車程,大約在十點過到達了那鎮。
下得車來,一看,全變了。記得,三十年前,這里就幾棟歪東倒西的木房,說是街道,不過百來米長七八尺寬坑坑洼洼的路,只有在趕集時才有一點人流。才過去三十年,這里, 全是排布得錯落有致漂亮的洋樓,街道全鋪成了寬敞筆直的瀝青道,還有幾條岔街也。感嘆之余,更驚心于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重視。
站了不到一分鐘,我的同學也是最好的朋友將車開到了跟前。
我們上了車,徑直往荷花地開去,大約二十分鐘,攏了。還未打開車門,那綠油油的荷葉其間點綴各色荷花的景致就撲進眼簾。
荷塘不大,就十余畝。
張眼望去,一張張荷葉似一把把撐開的綠傘蓋住了荷田,荷花賴不住寂寞,紛紛從葉縫隙中探出頭來,像絕色的少婦,各自展現著各自最迷人的騷態。
花色有水紅色的更多的百里透著淡紅,也有零星幾朵潔白的,這種潔白的荷花怕是這一池荷花的變異也是這一池花中的極品。其間,還有許多含苞待放的荷蕾,一支支像羞答答的少女,昂著高傲的頭;更像一支支朱筆只指藍天,欲在藍天白云在上繪畫或抒情。還有那早謝的 ,留下了一個個似陀螺的圓錐形果種站立在其間,似在守衛這一片景色。
對荷花的認識和了解,是在朱志清的作品中,距今怕有四十年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們這兒是沒有荷花的。不知是那些有心人做了這好事,讓我們有信能在本無荷花的家園內如愿以償,得與嬌荷邂逅。
這次賞荷,也有遺憾。都七月了,還沒有蜻蜓,荷池沒有蜻蜓的參與就少了靈動; 今日無風,整個荷塘平靜得像一面鏡子沒有動態;可能是中午,荷塘沒有聽到半句蛙聲,總覺得荷塘少了該有的音韻參合。
也可能是我們到的不是時候,風呀,蛙呀,蜻蜓呀都去休息去了。這或許是老天爺特意照顧我這個孤陋寡聞的小老頭也說不定,老天不讓那些無關的分我的心,給我一次專心一意與荷親近的機會。
看著、拍照著把時間都丟了。是胃的咕咕叫提醒了我們,我們才依依不舍地走出荷塘驅車回來了。
回來吃晚飯(算中飯太晚,算晚飯太早,權當晚飯好了),那朋友殷切地挽留我們住下,說晚上再帶我們去看初月下的荷塘夜景,我答應了,才一會兒,我那孫女就吵著要回家。不得已,我們不得忍住留念啟程朝家趕。
回來的途中,想到這次賞荷的遺憾,心中就準備下次來補回,這也許就是缺憾的魅力與功能吧。另外還想起了:……低頭弄蓮子,蓮子情如水 ……的句子。還想到了藕斷絲連的典故。
到家了,下車時,我心中默默,只唯愿在蓮子成熟時能去弄一回蓮子,那樣,我與荷的緣就算基本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