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農歷四月初八吃烏飯麻糍
是臨海人特有的風俗
農歷四月初八,民間認定是牛生日,農家多用雞蛋酒和烏飯麻糍來“款待”耕牛。同時在這一天,禁犁停耙,讓牛好好休息,養足精力迎接春耕……
農歷四月初八對就是這一天
也就是這個5月3日 星期三!
你可別忘了吃烏飯麻糍…
超好吃的烏飯麻糍 原來是這樣做成的…
做烏飯麻糍,要先到山上采一種俗稱“烏飯樹”的嫩葉,土名烏飯樹,書名“南燭”。因人們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左右采其葉制作烏米飯、烏飯麻糍,故稱為烏飯樹。
烏飯樹,屬江南常見的林間小灌木,小時候經常采過。四五月的嫩葉放在嘴里嚼嚼,酸甜可口。秋天結出紫赤的果實,似小藍莓,清香甜美,成為我兒時的野食。
據《本草綱木》記裁:烏飯樹葉“可潤顏色(天然著色劑),益腸胃,滅三蟲,堅筋骨。常食之,可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延緩衰老。烏飯樹的汁散發一種特殊清香,有明目補腎之效果”。
松花是松樹上采摘的天然花穗,曬曬抖抖,篩去雜葉制成松花粉。金黃的松花粉,撒向烏飯麻糍,既可防粘,又可讓我們享受她的色艷味香、花粉養生。
將洗干凈的樹葉放在搗臼里搗爛并泡水。
將洗干凈的糯米放在搗好的茶汁中浸泡至少12個小時
將黑紫珍珠米置于“高蒸”(木制的蒸籠,似桶卻兩頭空,中間有帆布過濾“耕杠”),再將“高蒸”置于鍋中,靠蒸氣蒸熟。氤氳的霧氣升騰,散發出一陣陣青草清香。
將蒸熟的糯米用搗臼搗成烏飯麻糍。搗麻糍是項力氣活,得需年輕力壯的男人幾許,輪流猛搗。越搗越勻,越搗越糯,多搗為上品,直到每顆米粒都徹底粘成一團。
搗成大圓球后,才“夾燙”放在鋪著松花粉的“面床”上,用搟面杖搟成厚薄勻稱的大麻糍片。
準備好臨海人最喜歡吃的餡料豆沙
超好吃的烏飯麻糍做好了
【四月初八】吃烏飯麻糍!
告訴你的圈子,千萬可別忘了!
四月初八:胖胖的圓滾滾的烏飯麻糍,
周身沾滿金黃的香噴噴的松花粉,
里面裹著豆沙,咬上一口,
人都醉了!軟軟的,糯糯的…
大臨海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