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大部分的創業項目,大家都在掙扎于“流量成本太貴”、用戶生命周期價值太低等難解之題中,紛紛謀求突破和轉型。
據數據顯示,互聯網的流量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巨頭手中,騰訊、百度、阿里和今日頭條已經占據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77%的用戶時長。
流量成本高企,用戶獲取難,到哪兒去尋找新用戶,實現持續增長?微信,這個月活用戶超過9億的巨型平臺成為創業者們的新目標。
微信之父張小龍曾表達過超級入口將遷移的觀點:他認為,PC年代的入口在于搜索框,所以成就了“百度”這個中心化的超級入口,而移動互聯網的超級入口在于微信,其鏈接的方式是通過二維碼。通過二維碼實現線下商家與用戶的鏈接,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打通。最終,微信計劃通過小程序來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
當然,阿里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支付寶也推出了小程序。但是,因為微信的社交屬性,讓創業者對微信平臺更具信心。無疑,在微信這個擁有海量用戶注意力的平臺,可能會演化出非常多性感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微信生態的變化: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從形態上來看,微信生態會跟PC時代大不同。阿里和百度的時代,分發方式是中心化的,平臺像上帝一樣定義分發的規則,這也是他們無比強大的地方。在微信時代,它整個的定位都是去中心化的,敏感的商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利用這種趨勢。
舉個例子,我最近在淘寶上購物的時候,有的店家會說你加我微信,給你發紅包。因為在淘寶生態里,淘寶的定位類似房地產商,收取地租是主要的商業模式。
以天貓商家為例,至少要被收取交易額的5-10%作為傭金。整體而言,阿里生態里,商家在阿里平臺內的各種費用支出高達20-30%,甚至更高。在這種地租模式里,因為用戶永遠是平臺的,品牌或者店家需要持續的繳納高昂的“租金”。
但在微信就不一樣了。假如你是某個品牌的用戶,你可以關注品牌公眾號,也可以添加該品牌的微信客服號,甚至加入微信群。以后品牌有新的消息上線時,可以通過公眾號推送給你;有新的商品上架時,通過小程序推送給你并完成購買,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雖然整個的交互都在微信平臺,但品牌方可以觸達到自己的用戶,雖然也受一定的限制,但更接近于“自己的用戶”。
微信生態成本的結構性下降催生新機會
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崛起,都離不開成本的結構性下降。
公眾號繁榮的根本原因還是生產成本的極大降低,而小程序會把這個成本更進一步地下降。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相比網站和APP而言,難度在逐步增加,數量則反之越來越少。截止到目前,蘋果APP Store 有200萬的APP,互聯網網站有482萬。而微信公眾號短短5年的時間,就達到了2000萬的總量,且每天日活有更新文章的是50萬左右。
微信小程序有多“性感”?
如果說微信生態還有一個爆發點,我相信會是小程序。
盡管說現在小程序的普及率看起來沒那么高,但微信對整個小程序的重視超乎我們的想象,它釋放的功能、節奏和權限也都超乎想象。
甚至說,我們現在很難想象小程序未來到底會有多性感,為什么?
第一,未來小程序會變成整個微信生態的一個主軸,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它轉起來的。比如說,它可以在單聊里喚起,一點就可以進入,它可以在群聊里面去喚起,可以在公眾號的圖文里面去喚起,也可以在微信支付的頁面喚起。
從我的觀察看來,微信對小程序的定位似乎是說它變成一個最核心的、最易用的工具,在中間把各方無縫地串起來。如果說二維碼實現了線上線下的鏈接,小程序就實現了微信生態內流量的鏈接,這個強大的鏈接器,為閉環而生,為交易而生。
第二,H5跟小程序就像是“地攤”和“產權房”的關系。
在小程序出來之前,很多人都很關注H5,用一個不那么準確但形象的比喻就是,H5是“地攤”,小程序則是“產權房”。
兩者的共同點是很輕巧,用了就關,而不同之處在于,在H5頁面里,我們買了一個東西關閉它后就找不到它了。在小程序里面,雖然說小程序還是用完即走、用完就關,但是我們有無數的入口可以找到它、搜索到它——可以在發現小程序里面去找到它,可以在公眾號里面去找到它。小程序用完就關的同時有一個固定的露出,能夠持續地到達用戶。更重要的是,小程序在用戶數據和用戶關系(目前是群關系)的層面實現了打通。
第三,工具和社交的合二為一,給了商業更多的入口
“我們的父母會用微信搶紅包、分享鏈接、微信支付,小程序和微信激活了APP不能激活的群體。”柚安米創始人Darren認為,小程序觸及的是APP不可能觸及的人群和場景。“小程序作為微信的一個衍生品,借由微信的海量流量,能夠觸達最難以用互聯網打動的人群。”
APP用戶普遍在35歲以下的,但在小程序中,40歲以上的用戶占到了16%,已經觸及到中老年用戶。另外,就城市推廣而言,小程序也更方便下沉到二三線城市。
中國有超過9億人在微信上進行社交,它讓項目的推廣更加容易,活躍度更高。線下是小程序是最有潛力的場景,但在轉化率和商業化層面,最容易起來的是電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最近全球3000萬粉絲的鋼琴家郎郎,也開通了微信小程序商城。小程序目前還是一片“藍海”。作為騰訊投資的項目,蘑菇街也是最早進行社交電商探索的公司之一,蘑菇街的技術團隊曾直接殺到騰訊廣州TIT創意園,和微信小程序團隊一起工作。
現在微信高頻發布小程序能力,這是在釋放一個信號,小程序可能會在微信生態帶,蓬勃發展。盡管,蘑菇街小程序上商品的客單價會比APP上的低一些,但上線后,300%的用戶增長速度,給后續運營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雖然電商占比已經接近GDP的15%,但是線上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從社交軟件到工具應用,線上的場景已經幾乎被玩了個底朝天,最后的突破就是線上和線下的相互賦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