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里
備受各界關注的上交所科創板系列配套規則的征求意見將于2月20日結束。上證報獲悉,2月15日到17日,上交所黨委書記、理事長黃紅元及所領導班子成員先后分赴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地召開了9場片區座談會,面對面聽取市場各類主體對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配套規則的意見建議。全國113家證券公司、13家基金管理公司、24家代表性創投機構、5家保險資管企業、6家律師事務所和4家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部分個人投資者代表參加了片區座談。
與會代表對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6項規則征求意見稿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符合市場預期,其中一些市場化創新舉措甚至超出了市場預期,體現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著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改革取向,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家一致表示對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取得成功充滿信心和良好預期。同時,對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配套規則中有關發行承銷、上市門檻、交易行為、監管執行、中介責任、法律銜接、司法配套等內容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投行工作底稿、板塊定位、上市審核標準、券商跟投、機構配售、T+0等成為保薦機構熱議的議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與會人士透露,配套規則已著手制定,如審核標準、守法審核問答、上市保薦書等……顯示科創板將進入可操作階段。
上市審核:
是否適用IPO審核51條?
首先在板塊定位上,保薦機構表示,目前征求意見稿對板塊定位并不明確,應該進一步明確具體審核標準,交易所與證監會分工的問題也應明確。
據悉,有與會人士建議由科創板創新咨詢委員會發布標準,用于判斷發行人行業、也可以考慮建立預溝通機制。負面清單等。
在發行上市審核方面,被討論最多的是工作底稿、上市條件設置、上市審核標準等。上市審核是否還要適用目前的IPO51條被重點討論。
與會代表認為,如果適用51條(指監管向各家券商投行發布的IPO審核51條問答指引,這一指引量化了IPO審核標準,且對IPO審核標準完全細化),也建議不要全部照搬。
根據征求意見稿,保薦人應當在報送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同時報送保薦工作底稿。
而大部分與會保薦機構認為不宜提交全部工作底稿,若實在需要提交,建議后續出臺具體的指導目錄,可以考慮將提交的工作底稿范圍限定在驗證招股書,允許在申報一定時間后提交。
在交易所和證監會如何分工上,保薦機構建議只有一家進行實質性審核,不建議分道審核。據悉,就此,上交所回復稱不會進行分道審核。
就注冊制下的信息披露要求,保薦機構表示目前,IPO冗長的信息披露主要用于解釋瑕疵問題,而對引導投資的作用較低,這種現狀急需扭轉。信息披露需減少專業詞匯的堆砌,減少廣告性語言,用淺白的語言降低投資者的理解難度。
發行承銷:
券商跟投是否硬性規定?
賣方機構頗為關注的科創板企業定價和配售問題也在座談會上引起熱議。虧損企業如何估值、如何規定機構數量、詢價結果是否會與市場市盈率偏離較大等問題被廣泛討論。
科創板征求意見稿中要求,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在網上申購前,披露網下投資者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有效報價的中位數和平均數。
但在座談會上,有保薦代表建議,最高價不應該剔除。
與會保薦機構強調,希望可以市場化定價,監管手段不宜過多疊加。博弈應交由市場來判斷。
此外,科創板規則也為券商參與IPO配售提供了制度鋪墊。
上交所曾表示,科創板的設立將進一步發揮券商在發行承銷中的作用,增強保薦機構的資本約束,強化其履職擔責。“允許發行人保薦機構的相關子公司等主體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股票配售,并設置一定的限售期?!?/p>
是允許券商參與配售還是強制要求券商參與?對此,參與座談會的部分保薦機構表示,券商硬性跟投,對于券商來說存在較大風險,且市場不一定認可。“保薦機構跟投建議有一定靈活度,降低比例。如果要券商跟投,也應該放開保薦+直投”,與會投行人士表示。
對于券商跟投問題,上交所在座談會上回應,券商跟投體現的是券商責任的加強和監管的后退,前期試點后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上市交易:
50萬元門檻是否適宜?
對于50萬元投資門檻問題,與會機構也發表了不同看法。
部分保薦機構建議,不要設置50萬元、經驗2年的硬性指標,靈活處理,如放開具備專業知識人群(如會計師、律師等)的門檻。
也有代表認為,目前的門檻設定較為合理,雖然大部分散戶無法參與,但與科創板風險性較強的特質相適應。
一些與會保薦機構代表也建議實行T+0,放開漲跌幅。
座談會上,上交所稱,科創板風險特征較為明顯,設置50萬元門檻是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流動性方面,后續會出臺投資者適當性操作指南。目前的設計較為謹慎,是逐步試點分步推出,后續會考慮推做市商。
對于T+0問題,上交所此次表示希望各機構提供書面建議。
配套細則已經在制定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與會人士透露,配套規則已著手制定,如審核標準、守法審核問答、上市保薦書、審核程序指引、受理程序指引、具體推薦指引、非公開轉讓、紅籌會計準則差異、交易監控、投資者適當性指引等。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配套規則的制定顯示科創板將很快進入可操作階段。
編輯:朱茵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