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子宮是胎兒的“溫室”,但它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近年來兒童癌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一些研究指出,這可能與生存環境的污染有關,其中包括在娘胎中受到的致癌因素的侵襲,因而,從娘胎里就重視防癌這一觀點,已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
乳癌,胎兒時期就有潛在危機
近年來有一些腫瘤專家提出了一種大膽的假設:乳腺癌實際上在胎兒時期就已發生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女孩/男孩的乳房會不會發生癌變,實際上與是否在母親子宮內接觸有害物質有著密切的關聯,而這種有害物質便是雌性激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子宮里的胎兒接觸到較高濃度的雌激素,不論是外源性的(如藥劑)或內生性的,都有可能使其日后發生乳癌。雌激素濃度會隨著母親懷孕年齡而呈現上升趨勢,換而言之,年齡較大的孕婦其總的雌激素濃度要明顯比年輕孕婦多。
預防:為了預防乳癌,胎兒時期起孕婦就應該刻意避免高雌激素的生長環境,其中包括生育年齡不宜太大,孕期不要進食過多脂肪類食物,不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補品等。
噪音使死胎、畸胎率上升
噪音能刺激母體下丘腦垂體前葉卵巢軸系統,使母體內激素發生改變,影響受精卵的正常發育。此外,噪音污染還會引起子宮收縮,妨礙胎兒血液供應,進而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有資料顯示,在噪聲程度較輕的環境下,死胎、死產和畸形兒的發生率與正常情況并無差別,但是當噪聲大于100分貝時,死胎、死產和畸形兒均隨噪聲級增高而增加。
母親的子宮并非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世外桃源”,胎兒能清晰地聽到體外人們的講話聲、開門聲和小車通過的聲音。到了32周時,胎兒聽力已接近成人,外界噪聲能明顯干擾胎兒睡眠、休息,不利于其生長發育,連續10分鐘的大聲音都有可能使胎兒血壓升高,心血管發生變化。
預防:因此,孕婦如果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中不僅對自身健康有害,也不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孕婦應盡可能減少接觸噪音的機會,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
孕婦使用農藥胎兒彌患白血病幾率增高
既然了解到母親的子宮并非能完全保護胎兒不受影響,一些有毒的潛在因素就有可能威脅胎兒的生命。近年來研究表明,農藥對優生有危害。如有機氯、有機汞、敵百蟲、滴滴涕等,能經母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兒生長發育缺陷。國際上許多研究指出,白血病、淋巴瘤、成神經細胞瘤和腦腫瘤等兒童癌癥都與接觸農藥有關。新近國外學者報道兒童(尤其5歲以下)腦腫瘤發病率上升與母親妊娠期間在家中使用殺跳蚤扁虱噴霧劑呈顯著正相關。
如果兒童在胎兒時期就接觸到來自其母親的農藥,其出生后又通過污染的水和水果蔬菜上的農藥殘留物而攝入農藥,細胞又處于旺盛分裂增殖時期,孩子解毒的能力又非常不足,其致癌作用之大可想而知。
預防:為了預防農藥對胎兒的危害,孕婦應避免從事農藥的生產、運輸、保管、銷售和使用等工作,尤其在孕早期要避免接觸農藥。兒童吃水果、蔬菜時要重視反復清洗,不讓殘留的農藥進入體內。
不少疾病源于胎兒時期。雖然兒童癌癥發病率上升,許多科學家認為主要是環境因素的改變,除了上述的幾種以外,可能還存在至今仍未確定的有害物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何使子宮環境更安全,讓胎兒從子里就開始防癌。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