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華娟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
連續三晚值急診班,好累!
命苦的伙伴們,辛苦了!
又是凌晨,不知道我最缺的就是睡覺嗎……
最近,記者的朋友圈里醫護朋友連續好幾個人發了這樣的感慨,詢問了一圈,原來是腦中風來襲。腦中風不是在冬季才高發嗎?難道它“性格改變”,在秋季就開始“鬧情緒”?專家告訴記者,今年確實有一些反常,可能和現代人的血管脆弱有關系,而更讓專家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被它“戲弄”。
2016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大家再次將目光放到了腦中風上。
讓專家忙碌的病例,好多是中青年
30歲的小肖是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小肖經常沒日沒夜地工作,還忙著應酬。發病前,他與同事聚會,連喝了十瓶啤酒后,出現了頭暈、行走不穩、口齒不清等癥狀?;丶宜艘挥X,第二天左腿軟弱無力,左手不能動,連說話也含糊不清了。來到南京總醫院,被確診為“出血性腦卒中”。幸好搶救及時,否則性命不保。
34歲的王女士是南京一家大型公司的管理人員,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業兩不誤的她拼命工作,下班回來做家務、為孩子做早點,事無巨細,偶爾有點時間就去按摩。結果有一天晚上突然手臂麻木,被送到江蘇省人民醫院,被診斷為腦中風。
新趨勢,近1/3的腦中風是青壯年
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武生告訴記者,最近確實有點反常,以前都是冬天高發,今年10月卻來了很多人,感覺現在人的血管越來越脆弱,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不行了。而最讓他擔心的是,最近來的病人中,好多都是中青年、40歲左右的。
這幾年,腦中風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據預測,中國這種上升趨勢要到2050年才會有拐點。更讓專家擔憂的是,發病在年輕化,現在三十幾歲就中風的非常多,“45歲以下叫青年人腦卒中,在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病房,這個人群的比例占近三分之一。跟十年前相比,提高了近一倍?!?
最危險,凌晨3點到5點最危險
對于凌晨送來的腦梗病人,醫院的急診科和神經內科已習以為常。幾乎1/3病人的發病時間都是在凌晨3點至5點之間。
在南京總醫院的統計資料上,記者看到,有一個月里,一共來了18個腦?;颊撸l病時間在3點至5點的是5人,第二個高發病時段是晚上,20點至22點,有4人,第三個發病時段是下午,在16點至18點,是3人。其他時段共6人。
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新峰教授說,凌晨3點到5點之間可以說是“死亡時間”,特別對于腦梗病人來說,這段時間發病率特別高,這也與人的晝夜周期變化規律有關系。“主要原因就是血壓在夜間的時候會下降,而到了凌晨四五點時,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時候血壓的波動十分活躍,增加了血管血栓的風險,導致腦梗死發生?!眲⑿路逭f。
腦中風的年輕人有哪些特點?
記者從南京市疾控中心獲悉,腦血管病已經連續幾年成為南京的“死亡老大”,而且構成比在逐年上升,在南京,基本上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于腦血管病。
是什么讓那么多腦中風來摧殘我們的生命和家庭?劉新峰教授說,第一個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南京總醫院卒中注冊研究所1萬多例腦卒中病人的隨訪結果顯示:超過20%的患者首次發病后一年內死亡,50%的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所有腦卒中患者至少有一種慢性病,其中高血壓53%,糖尿病39%,高血脂30%。
劉新峰教授提醒大家,腦血管病的預防重在控制危險因素,這些因素是: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藥物濫用、肥胖、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如果危險因素都控制好了,那么,腦中風的幾率就下降50%-60%。
年輕人患上腦中風的特點是:壓力大、抽煙喝酒、肥胖、睡眠少、缺乏鍛煉。
搶救提前1分鐘延壽1.8天
怎么從死神手中搶回腦中風患者的生命?朱武生副主任醫師說,搶救及時是非常重要的。節約1分鐘,病人的壽命能夠延長1.8天。
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中風一旦發生,病人或者家人馬上能意識到,然后進入急救系統。應該在1個小時內完成靜脈溶栓,但事實上,中國能夠做到的醫院肯定低于5%,甚至只有1%。而在北歐國家現在能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