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養雞經驗總結
故事職場
>《養雞技術大全》
2013.03.31
關注
雛
雞
飼養經驗十條
1. 在出殼后先飲口服補液鹽
口服補液鹽,其成分為:氯化鈉3.5g、碳酸氫納2.5g、氯化鉀1.5g及葡萄糖25g,同時加冷開水1000ml配成。先飲口服補液鹽可補充雛雞出殼時體內所耗去的水分,防止脫水。初次飲水,最好在水中加入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可起到對腸道的消毒作用。
2. 在出殼后24h左右開食
雛雞在出殼24h內,絨毛未干,身體軟弱,活動能力差,也沒有饑餓感,因為這時雛雞腹內還有胚胎發育后期未吸收完的蛋黃,可以滿足其生活需要的能量。24h后,絨毛干燥蓬松,活潑好動,常“嘰嘰”叫,有找食的動作,這時開食為好。
3. 喂配合料
雛雞生長發育快,1個月的體重就能達初生重的7倍左右,如單純喂小米,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雛雞日糧要求高能量、高蛋白,所以只有喂配合料才能滿足其需要。
4. 少喂多餐
雛雞的消化道很短,消化機能還未健全,如飼喂過飽會造成消化不良或積食。最好每次喂7、8成飽。雛雞雖然食量小,但消化速度快,在1周齡時每日喂7~8次,逐漸減少日喂次數,到第7周后改為日喂4次。
5. 補砂礫
雞磨碎
飼料
靠肌胃中的砂礫,一般4日齡開始補砂礫,在每次喂飼將要結束時,向飼槽中撒給少許砂礫,也可設置專用補砂礫槽,1周補1~2次。每100只雞補0.45kg。還可把砂礫按飼料的1%混入飼料中。
6. 注意舍內溫度
溫度與雛雞的活力、采食、飲水、飼料消化吸收、抗病能力和生長發育等都密切相關。必須滿足雛雞生長的溫度適宜,一般0~1周齡舍內溫度為31~32℃,以后每周降低2~3℃。
7. 注意通風換氣
一方面雛雞新陳代謝旺盛,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雛雞腸道較短,糞便中尚有20%~25%未被利用的營養物質,在微生物和水分作用下,產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氫,所以,在保溫的同時要注意通風。一般每天需打開部分窗戶數分鐘,以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8. 注意舍內光照時間
出雛后頭1周,雛雞視力弱,為了使雛雞盡快熟悉環境,識別水槽、食槽位置,應給予較強的光照(10~20lx),較長的光照時間(23h)。8~42日齡光照強度為10lx,每周遞減3~4h光照時間,直至每天8h為止。光照采用一般的燈泡即可。紅綠光使雞群安靜,不易發生啄癖,而青光、黃光及燈瓦數過大,雞群不安靜,易發生啄癖。
9. 注意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所容納的雞數。密度過大,
雞舍
容易潮濕,雞群發育不整齊。密度過小,房舍及設備利用率低,育雛成本高。適宜的密度為每平方米地面可容納40~50只雞,隨日齡增長,可適當減少只數。
10. 分批管理
每批雛雞總有大、中、小或強、中、弱等情況。如果不分群管理,就容易造成吃食不均勻、大的吃食多、小的搶不到等不良現象。所以,要根據雛雞大小或強弱分群管理,區別對待,保持發育基本一致。
0-6周齡雛雞疾病預防與控制策略
對于雞群的綜合保健,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在上期已做了詳細的講述。那么在實際的生產中,雞群在不同的飼養階段,容易發生哪些疾病?應怎樣控制呢? 育雛期的防病原則 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環境穩定。給雞群提供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環境條件,如優質全價的飼料、清潔的飲水、正確的光照強度與時間、適宜的溫濕度、合理的通風換氣、適宜的飼養密度等,環境改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飼養管理不善或環境劇烈變化對雛雞的影響非常嚴重,是此時期雞群患病的主要形式或誘因。如脫水、
藥
物中毒、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等。
2、免疫集中期,落實好各項免疫。免疫項目多,大部分疾病的免疫在此階段完成初次免疫與加強免疫,免疫成功不僅可以保護育雛、育成期的雞群健康,而且可激活免疫系統,為以后階段的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此階段免疫是雞群一生免疫的基礎。
3、強調環境控制,加強隔離、衛生、消毒措施。雞群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免疫空白期,決定了雞群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在做好免疫的同時,加強環境控制,做好隔離、衛生、消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防控疾病必不可少的條件。 0-3周齡的疾病預防與控制策略 (一)、第1周:母抗保護期 第一周雛雞的特點:學習采食、飲水,適應新環境期。絨毛保溫能力差,不具備體溫調節能力,對外界溫度的變化敏感。母源抗體高,雖然獲得了對部分疾病如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的抵抗力,但自身抵抗力差,對某些細菌、病毒病易感,如對綠濃桿菌病、大腸桿菌病、馬立克氏病等高度敏感。
要想養好雛雞,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按種雞場提供的飼養管理手冊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如喂料、飲水、光照、溫度、濕度等,使雞群及時學會采食、飲水,并保證環境溫濕度的恒定,避免忽冷忽熱。在疾病防控上要注意有效控制馬立克氏病、假
母雞
及脫水、煤氣中毒及某些藥物中毒等疾病的發生。
Ⅰ、脫水
經過長途運輸的雞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脫水,表現出雛雞雞體消瘦、腳趾發紺、臥地不動等特征,要求采取積極措施來緩解脫水,千萬不要雪上加霜。 造成脫水的原因包括:長途運輸過程中的水分損失;雛雞舍溫度過高和雞舍濕度太小等。因此當雛雞運到前要做好雞舍內的溫度與濕度控制工作,保持舍內溫度37℃以上,濕度維持在65%左右;雛雞運到后要先飲水后開食,盡可能早的讓雞只飲到水,可以在飲水中加3%的葡萄糖液和電解多維;及時挑揀出脫水嚴重的雞只分籠飼養。
Ⅱ、生殖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假母雞)
養殖
戶可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后備雞培育特好,體重、均勻度都達標,可就產蛋期間雞群到不了產蛋高峰,仔細觀察雞群發現,部分雞群根本就不能產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狀呢?這是因為雛雞在1-2周內感染生殖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輸卵管不發育或間斷性發育。本病特點:發病率為0.5-30%不等,死亡率為1-2%,
蛋雞
外觀無異常,如正常雞,產蛋前不易被發現,只有產蛋時能被發現,投抗菌素治療無效。剖檢時輸卵管不發育或間斷性發育,輸卵管壁如膀胱樣,或輸卵管內充滿透明的液體,泄殖腔內有的根本沒有輸卵管的開口,或輸卵管開口處有白泡,但卵巢發育正常。
發病主要原因:①、雛雞在1-2周內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②、雞場被傳支感染;③、傳支免疫不確實;④、育雛前2周內雞舍內外環境控制不好;⑤、有大腸桿菌及霉菌毒素繼發感染;⑥、有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造成傳支免疫失敗;⑦、傳支免疫程序不適合本場實際情況等控制策略:
1、雞群免疫。1日齡使用新支二聯活疫
苗
,選用H120或MA5
疫苗
毒株。
2、加強進雛前雞舍的清洗、消毒,進雛后雞舍內外環境的控制,每天雞舍內外環境徹底消毒一次,減少舍內外傳支病毒含量。
3、加強雛雞2周以內的飼養管理,保持溫度穩定,減少溫度、濕度忽高忽低對雞群的應激。
4、預防支原體、大腸桿菌等條件性疾病的發生,防止霉菌毒素中毒,這些疾病的發生會破壞呼吸道粘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敗。
生殖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的關鍵點控制:
1、免疫原則。及早落實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保護疾病感染的門戶。傳染性支氣管。 炎病毒傳播能力強,可經空氣傳播,經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感染。當前養殖環境中存在大量病原,雞群隨時面臨被感染的威脅,因此,雛雞到場后應立即進行活疫苗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的抵抗力,是成功預防該病的有效手段。
2、疫苗選擇。由于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血清型眾多,各型之間交叉保護作用差,所以免疫時盡可能選擇多的血清型疫苗,形成交叉保護。首免用H120或MA5毒株,二免(7日齡)可用H120+2880毒株,三免(17日齡)活苗(Mass株和Coon株)+滅活苗免疫(新支二聯油苗)。
3、免疫方法。一般采用滴鼻、點眼法。滴鼻接種時:堵住一側鼻孔,向另一側鼻孔內滴入疫苗液。點眼接種時:側位抱定雞只,向睜開的眼中滴入一滴疫苗液,待疫苗液吸收后放開雞只。
4、免疫注意事項:
1)、用專用的疫苗滴瓶,使用前高溫消毒;
2)、用專用稀釋液或滅菌蒸餾水稀釋疫苗,疫苗要充分溶解;
3)、滴嘴離雞眼或鼻孔0.5cm,不能直接接觸;
4)、保證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開雞只;
5)、稀釋好的疫苗液在30分鐘之內用完;
6)、免疫完成后對剩余的疫苗液、免疫器具徹底消毒。
Ⅲ、煤氣中毒在育雛階段,對于靠生爐子取暖提供舍溫的用戶,對于煤氣不應忽視。煤氣中毒作為一個無形的殺手,往往會造成雛雞的大批死亡,在進雛前千萬要檢查好:爐子是否有煙囪、煙囪是否漏氣或不暢、是否有通風換氣的地方、換氣口是否能有效的換氣等。
煤氣中毒的最大特點是來去速度快,死亡率高。其剖檢病變為:肌肉發紅、淤血,血液鮮紅、色淡,血凝不良,血管充血,肺部水腫、喙尖發紫。
在實際生產中,有條件的要改善取暖設施,隨時檢查煙囪,搞好通風換氣,在飲水中增加多維、葡萄糖等。
Ⅳ、藥物中毒
當使用副作用大、使用劑量與安全劑量差別小的藥物時,使用不當易造成藥物中毒。藥物中毒有以下特點:發病死亡快、數量多、群發性強,越是強壯的個體,發病越嚴重。最常見的癥狀是過度興奮,繼之沉郁,最終死亡。為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要做到:
1、選擇副作用小的藥物使用。
2、拌料或飲水投藥時要攪拌均勻。
3、嚴格按藥物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藥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藥劑量。
4、嚴格遵守藥物的投藥期規定,一個療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沒有徹底治愈可更換其它類藥物,或停藥3-5天后再使用第二個療程。
5、兩種以上藥物同時使用時,注意藥物之間的拮抗或協同作用,有些藥物同時使用會使毒性累加。
Ⅴ、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
育雛第一周的雞舍高溫、高濕,非常有利于霉菌的滋生,使雛雞發生霉菌病或霉菌毒素中毒。預防的方法是保管飼料要防濕、防潮、通風;喂料時要少喂勤添,保持飼料新鮮;避免飲水時撒入飼料,引起霉變;對于有異味的飼料堅決廢棄。
(二)、第2-3周:啟動免疫期
在育雛的2-3周內,雛雞母源抗體水平逐漸衰減到零,但雛雞本身免疫產生的主動免疫抗體尚未上升。而且此階段的免疫多而集中,各種免疫應激因素多,為了保證雛雞正常生長,必須加強舍內外環境的消毒,提高雞舍內外衛生標準,有效降低舍內病菌、病毒的含量;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減少各種免疫因素對雞群的應激;避免時間性疾病的發生,如:雞球蟲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生。
Ⅰ、雞球蟲病 溫暖多雨的春夏季平養雛雞易得,主要發生于3月齡以下的雞群,以15-50日齡的雛雞最易感染。發病率高,死亡率可達80%。病愈的雛雞生長發育受阻,長期不能康復。本病特點:主要表現為排血樣糞便,羽毛松亂,雞冠發白,生長停頓,腹瀉。剖檢時見腸道高度腫脹或氣腫,腸壁增厚,上有許多白色斑點和出血斑。盲腸腫脹,比正常的腫大3-5倍,充滿凝固的血液或是充滿鮮血。
發病主要原因:①、墊料潮濕;②、飼養密度大;③、衛生條件差;④、墊料更換不及時;⑤、飼養管理不善等。
預防措施:
1、改變飼養方式,由地面平養改為網上平養或籠養,避免雛雞接觸糞便。
2、搞好雞舍和周邊環境衛生;保持雞舍墊料干燥;糞便及時清走,清掃出來的糞便及墊料要做發酵處理。
3、加強飼料管理,增強雞體的抵抗力。
4、藥物預防:建議有發病史的在12-15日齡進行預防性投藥,為避免耐藥性的產生,要定期更換藥物。
Ⅱ、傳染性法氏囊病 雛雞階段(3-6周齡)發病率最高,隨著日齡增長,易感性下降,10周齡后的雞群很少發病。法氏囊病發病快、突然、死亡率高。發病以后易出現免疫抑制現象,使其他疫苗免疫應答反應下降或無免疫應答,使患病雞對多種病原的易感性增強。
本病特點:雞群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頓,嗜睡,雙翅下垂,羽毛無光澤,肛門有刺激,病雞不斷啄咬自己肛門。剖檢時,法氏囊腫大、出血,外觀呈膠凍樣或紫葡萄樣,粘膜出血或有出血點;腺胃、肌胃交界處出血;腿部、胸部肌肉有條狀或斑狀出血;腎臟腫大有尿酸鹽沉積。 發病主要原因:①、雞場和周圍有法氏囊病史;②、母源抗體參差不齊;③、雛雞舍內外環境控制不好;④、免疫時機不當。
控制策略:
1、疫苗免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2、環境控制。法氏囊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強,可在發過病的雞舍存活很長時間,造成對下批雞的威脅,因此在做好免疫的同時還應采取嚴格的衛生防疫措施。首先對雛雞舍或患過病的雞舍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消毒液以碘制劑、福爾馬林較好;其次要加強進雞后雛雞舍的隔離、衛生、消毒,嚴防通過飼養員、飼料、飲水、器具等將病原帶入雞舍。3、發病后的處理。對發病雞群及早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有較好防治作用。同時應改善飼養管理,提高雞舍溫度;充分
供應
飲水,在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減輕對腎臟的損害;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含量,提高維生素含量;投服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等。
法氏囊病免疫的關鍵點控制: 1、疫苗選擇。有活苗和滅活苗兩種,滅活苗主要給種雞使用,目的是為后代提供母源抗體。活疫苗的毒力有高、中、低之分,高毒力疫苗突破母源抗體的能力強,但對法氏囊損傷嚴重,很少使用。低毒力疫苗對法氏囊損傷輕,但突破母源抗體的能力弱,不能抵抗超強毒株病毒的感染。針對當前一些地區流行強毒與超強毒株,必須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才能有效控制,如:M65、VIRG07。
2、免疫日齡的選擇。首次接種應于母源抗體降至較低水平時進行,這樣才能使疫苗少受母源抗
體的干擾,但過遲接種,強毒會感染無母源抗體的雛雞造成發病。正確做法是采血測定雛雞的母源抗體(瓊脂擴散法),當母源抗體降至60-70%時首免,間隔5-7天后二免,這樣可保證所有雞群獲得良好免疫。沒有檢測條件時,可參考種雞場提供的免疫程序,結合當地的疾病發生狀況去落實免疫。
3、免疫方法。滴口或飲水免疫。飲水免疫是指將疫苗充分溶解到飲水中供雞飲用,使雞群獲得免疫的方法。
4、飲水免疫的注意事項:
1)免疫前根據舍溫停水2-4小時;
2)飲水器要準備充足,能保證2/3雞只同時飲水,免疫前用清水洗滌飲水器;避免使用金屬器具飲水免疫;
3)根據雞的日齡、舍溫,計算免疫所需要的水量,要求在1小時之內,全部雞只都飲到足夠量的疫苗
4)水中需不含氯及其它消毒劑,可在疫苗水中加入0.2-0.3%的脫脂奶粉,對疫苗有一定的保護 作用;
5)免疫45分鐘后,觀察雞群的飲水情況,飲水量不足的雞只給予第二次免疫。 4-6周齡(抗體上升期)的疾病預防與控制策略 進入4-6周齡,母源抗體消解為零,自身免疫抗體逐漸上升,但尚未具備堅強保護力,因此雞群非常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是疾病發生的“高危期”。此階段防控疾病的關鍵點是: 1、做好雞群的隔離飼養、衛生消毒工作,切斷傳播途徑。最好對育雛區封鎖隔離,防止經人員、物品、車輛、其它雞群等傳播疾病。保持雞舍內外環境的衛生;堅持帶雞消毒與舍外環境消毒,無活疫苗免疫時,保證每天消毒兩次,減少環境中的病原含量。 2、加強飼養管理,避免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任何應激因素的發生都會影響到雞群的抗體上升,嚴重時甚至激發各種疾病的發生。此階段的雞群由初步具備調節體溫的能力到完全能夠調節體溫,因 而在溫度與通風的關系上,要由0-3周的以保溫為主逐漸過渡到溫度與通風并重,最后到以通風為主。即在0-3周齡當通風與保溫發生矛盾時,要先保證育雛的溫度,然后再考慮通風;4-6周前期在保證溫度的基礎上適量通風,后期當通風與保溫發生矛盾時,要先保證雞舍的通風換氣,然后再考慮溫度。在光照的控制上,要降低光照強度到10勒克斯以下,防止啄癖的發生。 3、繼續供給雞群高營養、全價、均衡的飼料,保證每只雞獲得均衡的營養,保證雞群體質、免疫器官的良好發育。 4、雛雞的免疫器官基本發育成熟,能夠很好產生免疫應答,要加強對禽流感、傳喉、雞痘的免疫,以確保產生良好、持久的抗體。 5、仔細觀察雞群,及時發現、診斷、控制疾病的發生。對雞群的精神狀況,采食、飲水情況情況,糞便,呼吸道癥狀等每天至少保證仔細觀察一次。當有疾病發生的跡象時,要及時確定疾病類型,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此階段要重點防控新城疫與雞痘病的發生,同時做好傳喉病的免疫。
Ⅰ、新城疫
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春初、秋冬季節為易發期,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達90%,雞群臨床癥狀表現:縮脖閉眼,張口伸頸,拉黃綠色水樣稀便,病雞常出現腳、翼麻痹,頭頸扭曲,轉圈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氣管、心冠部脂肪、腹腔脂肪、內臟漿膜面脂肪有出血點,腺胃乳頭或粘膜出血、潰瘍,腺胃與食道交接處或腺胃與肌胃交接處出血,肌胃角質膜下有出血斑。十二指腸及小腸黏膜,有出血和潰瘍,腸道淋巴組織發達部位形成棗核狀潰瘍,產蛋雞出現不整形卵泡、血腫卵泡和卵泡漏出等變化。
防治措施:
1、及早實施免疫,提前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由于雛雞免疫系統不健全,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免疫程序,都難于保證產生良好的體液抗體,因而在雛雞階段,主要靠活疫苗免疫產生的局部粘膜抗體給雞群提供良好保護。在當前的國內環境中,雛雞出殼后隨時面臨新城疫病毒的威脅,考慮到局部粘膜抗體的產生受母源抗體的影響很小,因而要及時免疫接種新城疫活疫苗,及早產生抵抗疾病感染的局部粘膜抵抗力。最好是1日齡,最遲不能晚于3日齡。
2、活疫苗與滅活苗聯合使用,可以做到優勢互補,產生抵御疾病的堅強保護力。活疫苗免疫的作用有:①、產生局部粘膜抗體。②、激活滅活苗免疫應答,可使免疫后產生的抗體更快更高。③、產生體液抗體,拉平雞群中的抗體水平,低抗體雞群獲得相對更好的免疫應答,抗體上升幅度大,減小了雞群中個體之間的差異。而油乳劑滅活苗加入油佐劑后免疫原性顯著增強,受母源抗體干擾較少,能誘發機體產生堅強而持久的免疫力。一般接種后10-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后產生的抗體高于活疫苗且維持時間長。雛雞階段的免疫要保護整個育雛育成區,產蛋前的免疫所產生抗體需要保護整個產蛋周期,因而這兩個階段的免疫要做到活疫苗與滅活苗聯合免疫。
3、根據抗體水平,加強補充免疫。當前雞新城疫發生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為主,原因是雞群抗體不均勻有效,因而監測雞群的抗體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證HI抗體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蛋雞不低于9,還要做到產蛋期2-3個月免疫一次弱毒疫苗。
4、一旦發生新城疫后,可以采取大劑量弱毒疫苗緊急免疫接種,并輔以抗菌素治療,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注射免疫接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注射部位:
1)頸部:應將頸后表皮提起,使皮膚和頸部表皮之間產生氣窩,將注射針頭扎過皮膚刺入該氣窩,注射針頭應朝向雞只身體。注射部位應在頸部正中線下1/3處。
2)胸部:注射人員選用左右胸腔入口起距胸骨嵴3cm水平的長方形。用手將胸部羽毛拔開,針頭呈15度角將疫苗注入,同時用拇指按壓注入部位,使疫苗擴散,防止漏出,且面積在2~3個cm2不外流。
3)腿部:如兩側胸部都已經注射過疫苗時,可選擇腿部內側皮下注射。
4)腿部肌肉注射:在利用腿部肌肉注射疫苗時,應在膝關節下部的腓腸肌側面進行注射。注射針頭向近身體中心刺入。應避開主要血管、神經、關節和骨頭。
2、要點:
1)、注射器與針頭要嚴格消毒,并在免疫前需校正注射器量是否準確。
2)、接種前24小時將疫苗從冰箱中取出恢復至室溫,有利于減輕免疫應激。
3)、疫苗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應充分搖勻,保證每只雞獲得抗原量均勻。
4)、應避免將疫苗注射到頸部肌肉中或靠近頭部或胸部體腔中,否則會造成死亡與腫頭。
5)、不在同一個部位連續注射疫苗,會影響疫苗的吸收,進而影響免疫效果。
6)、免疫不準確時雞只通常表現為皮膚損傷、出血、羽毛濕潤,要重新補注疫苗。
7)、每注射100只雞至少更換一次針頭。
Ⅱ、傳染性喉炎 傳染性喉炎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寒冷季節癥狀表現嚴重,死亡率10-20%,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易繼發大腸桿菌、支原體病等。病雞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流鼻汁,流淚并伴有結膜炎;雞冠發紫,籠具上常見咳出的血痰。剖檢時主要病變集中在氣管和喉部粘膜充血、出血,氣管內有多量滲出物、血樣物或血塊。
各種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害、營養不良、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密飼、通風不良均可使病情加劇。
防治措施:
1、發病雞舍與未發病雞舍嚴格隔離,徹底消毒,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擴散。
2、免疫:
1)、5-6周齡首免,13-14周二免,可保護整個產蛋期。
2)、免疫時要慎重選擇疫苗廠家,嚴格控制疫苗用量。選擇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疫苗使用,免疫劑量不超過1頭份。
3)、為預防免疫反應,可在免疫時投服對呼吸道敏感藥物控制結膜炎的發生;采用點眼免疫,最好免一側,防止兩側眼睛同時出現結膜炎。
4)、與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有干擾,兩種免疫要間隔十天以上。
3、疫苗緊急接種。本病流行速度慢,進行早期診斷的雞群,使用疫苗緊急接種,可獲得良好效果。
Ⅲ、雞痘
雞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自夏初到秋季的蚊蟲多發季節多發。主要表現兩種癥狀,一種是皮膚型,主要是在無毛皮膚,即雞冠、肉垂、眼瞼、口角、翼下、腿部皮膚上形成痘疹。一般死亡很少,但可導致發育遲緩,產蛋率降低。另一種是粘膜型,爆發后可造成雞只窒息死亡,高達30%-50%的死亡率。此病使用疫苗刺種2次,可很好控制該病,一般在2-3周齡時首免,4-5月齡時進行第二次接種。
刺種:用特制的疫苗刺種針蘸取疫苗,在雞翅內側無血管處皮內垂直刺種。
要點:
1)、刺種時,使用合乎標準的專用刺種器,同時要檢查針槽內是否充滿藥液。
2)、防止藥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劑量不足。
3)、嚴禁刺入肌肉或骨頭。
4)、刺種后7-10天,檢查免疫效果,方法是檢查接種部位是否出現“結痂”現象。
5)、由于疫苗接種部位出現的局部免疫能長期保持,在同一部位進行第二次接種,免疫效果不好,因此第二次接種以在第一次接種部位的對側接種為宜。
6)由于本病毒的生物特性(親上皮性病毒),刺種是最有效的免疫方法。其它免疫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飲水免疫等效果不好,易造成免疫失敗。
六項措施提高雛雞成活率
核心提示:要提高育雛的成活率,必須保證育雛的環境條件,供給營養全面而平衡的飼料,嚴格執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減少雛雞死亡數,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生產中,必須采取以下六項綜合措施:
一、嚴格免疫程序,及時接種免疫
雞的傳染病一旦傳染開來,就很難控制。因此,應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免疫程序進行主動免疫。要根據本場或本區病原微生物種類制訂免疫程序。引進
雞苗
時,須向供種單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當地沒有某種傳染病流行,應暫不接種此種疫苗,以免因接種疫苗而污染了這個地區;如有過這種疾病發生和流行,要及時用此種疫苗接種。
二、加強消毒管理,及時藥物預防
孵化室、育雛室、
種蛋
及各種用具消毒不嚴,使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通過閉合不好的臍孔侵入卵黃囊
感染發炎引起臍炎,因此,應用福爾馬林熏蒸的辦法進行消毒。另外,對大肚臍雞要單獨隔開,用高于正常雞體溫2℃~3℃的室溫精心護理,且在飼料中添加治療量的抗菌藥物。
雞白痢是造成雛雞死亡的首要因素,在3周齡以前的飼料中應添加抗菌藥物,可在飼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靈,以預防白痢病的發生。球蟲病是育雛期間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日齡后就應該預防球蟲病,尤其在飼養密度大、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必須用藥物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30~60ppm(百萬分之一)的氯苯胍等藥物。治球蟲藥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換一次新藥,以防產生耐藥性。
三、溫度濕度平穩,加強通風換氣
溫度偏低或過高、空氣污濁、溫度急劇變化或使用潮濕、污染的墊料和霉變的飼料等,均是導致幼雛肺炎的原因。有的強調保溫,不注意通風,導致雛雞悶死;有的用高功率燈泡供溫,因溫度過高而熱死雛雞;溫度過高、濕度不夠可導致雛雞脫水,腳爪干癟。所以說溫度最為重要,育雛期所采用的溫度,隨季節、氣候、育雛器種類、雛雞體質、日齡等情況靈活掌握,在保持育雛舍溫度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通風換氣,但切忌賊風和穿堂風。育雛頭10天,室內相對濕度保持60%~65%,育雛中后期注意防潮。
四、適時“開飲”開食,供給全價飼料
大批飼養的雛雞,由于運輸時間過久,或是接種疫苗等準備工作,使雛雞“開飲”時間推遲太久;或是喂水時雛雞不會飲水,或飲水器孔堵塞,或飲水器太少,致使飲水不及時,雞體失水過度等引起雛雞脫水。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腳爪干癟、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癱瘓而倒地死亡。剛出殼的雛雞第一件事應是在24小時內飲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時開始飲水,促進其新陳代謝,就不會發生狂飲瀉死和脫水癱斃的現象。外運雛雞應在入舍3小時內飲5%的葡萄糖和0.1%的維生素C溶液,以增強體質,緩解應激,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
凡有條件的地區和飼養場,應按飼養標準供給優質全價平衡日糧,如條件限制,則應采用多種飼料混合飼喂,使營養得到互補。硒和維生素E缺乏時,雞易患白肌病,土壤缺硒地區生產的飼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須注意在飼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
五、控制惡癖發生,防止聚堆擠壓
嚴重的惡癖多發生在3周齡以后,常見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齡時斷喙。平時應加強管理,飼養密度不能過大;配合飼料中不能缺少無機鹽和必需的氨基酸;光照強度不能過強,時間不能太長。
雛雞聚堆擠壓而死,主要原因:密度過大,而室溫突然降低;搬運時傾斜堆壓,稱重或接種疫苗時聚堆而沒有及時疏散;斷水、斷料時間過長,之后再喂、飲時發生擁擠;突然停電或竄入鼠害等因素引起驚嚇、騷動而聚堆。所以,要按雞舍的面積確定飼養量,而且要備足食槽和飲水器。在雛雞階段要進行23小時的光照、1小時黑暗的訓練,使其能適應黑暗環境。
六、防止中毒死亡,減少獸害損失
用藥防治雞病時,計算藥量一定要準確無誤。在飼料中添加藥物時必須攪拌均勻,應先用少量粉料拌勻,再按規定比例逐步擴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藥物不能飲水給藥,以免藥物沉淀在飲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雛雞攝入量過大。飼料和藥物分放;不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喂雛雞;搞好室內通風換氣,謹防煤氣中毒。
雛雞最大的獸害是老鼠危害。所以育雛前統一滅鼠;進出育雛室應隨手關好門窗,并用尼龍繩攔好;堵塞室內所有洞口。
雞群科學免疫程序
核心提示:免疫接種是使雞群產生主動免疫力,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醫學方法。但免疫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如疫苗質量、禽體營養狀況、環境因素、病原的血清(亞)型、母源抗體等,處理不妥常造成免疫失敗,甚至導致雞群爆發傳染
免疫接種是使雞群產生主動免疫力,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醫學方法。但免疫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如疫苗質量、禽體營養狀況、環境因素、病原的血清(亞)型、母源抗體等,處理不妥常造成免疫失敗,甚至導致雞群爆發傳染病。現筆者把實踐中如何對雞群進行科學免疫,避免免疫失敗的5個要素總結如下。
1 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免疫程序
通過對當地疫病的流行情況、本場雞群的種類、當地有哪些傳染病、屬于哪種血清(亞)型的研究,在抗體水平監測的基礎上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例如根據本地情況,商品肉仔雞、土雜雞一般1日齡用IB、H120滴鼻、IB28/86點眼(初免),預防傳染性支氣管炎:7日齡用哈獸研所IBD三價細胞苗加上上海松江IBD細胞苗滴嘴(初免)預防傳染性法氏囊病;8日齡用NDV4苗滴嘴,NDⅡ系苗滴鼻(初免)預防雞新城疫。科學合理的計劃免疫程序能有效地預防常見疫病的發生。
2 血清型多的疾病應選擇質量好的多價苗
隨著病原微生物變異株的不斷變化,給免疫防治造成較困難,選擇恰當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關鍵。若疫苗株與疫病病原的血清(亞)型有差異,則難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針對血清型的疫病,應使用多價苗,如選用預防傳染性法氏囊病的三價苗,預防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三價油苗等,另外,購買疫苗時應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而且要保存條件好,有效期長等,以保證疫苗的質量。
3 正確的接種技術
3.1 做好接種的準備工作
免疫接種前應先檢查雞群的健康情況,健康雞群才能按照標準的接種程序接種。接種前(后)48h補充抗應激制劑(例如雛雞可使用維多利、大雞使用維力康)以緩解應激和促進抗體的產生,青年雞或成雞接種前一周進行驅蟲,免疫效果會更好。
3.2 選擇應激小的接種方式
接種雞新城疫、法氏囊凍干苗可選擇飲水免疫方式:雞痘苗多在翅下無血管處刺種:接種喉苗則宜選擇點眼方式,雞場要根據疫苗特點和自己的技術水平選用適宜的免疫方法以減少應激。
3.3 保證飲水免疫的效果
疫苗與飲水混合時須特別注意計算用水量,因為不同氣候條件和日齡的用水量不同,稀釋量不算太大。同時免疫前雞群必須限水,這樣才能使配制的疫苗在規定時間內讓雞群飲完,另外,應避免使用自來水或其它消毒水稀釋疫苗(因自來水含有漂白粉消毒劑。
3.4 其它
由于有些疫苗間(尤其是弱毒苗之間)會發生干擾,因此,不能為了節省時間和勞力,把兩種疫苗混在一起進行免疫接種。一般兩種疫苗注射時間要間隔1~2周,活菌苗注射前后7~20d避免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
4 注意飼料質量,提高雞群營養狀況
雞群的營養狀況是免疫防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飼料中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都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例如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淋巴器官萎縮,影響淋巴細胞的分化、增殖、受體表達與活化,導致體內T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數量減少,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細胞的抗體產生能力下降。另外,受到霉菌毒素和其它化學物質污染的飼料也會引起淋巴細胞中毒,導致體液和細胞免疫抑制。因此,雞的飼料不但需要營養全面,而且應防止有毒物質的污染,方能提高雞群的免疫效果。
5 重視環境因素,加強飼養管理
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飼養環境惡劣如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密度過大等都會使雞群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導致雞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能力下降。因此,要加強飼養管理,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制度,設法減少上述應激因素,使應激不發生或少發生。另外,應做好環境衛生及消毒等工作,以減少或杜絕強毒感染的機會。使雞群安全度過接種疫苗后的誘導期,達到免疫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免疫接種過程中,5個環節均應注意,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人為錯誤,才能使免疫達到最理想效果,為
養雞
者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雞的防疫
核心提示:一是雞新城疫,雞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
一是雞新城疫,雞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俗稱“雞瘟”,即所謂亞洲雞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寒冷和氣候多變季節多發。各種日齡的雞均能感染,20日齡―60日齡雞最易感,死亡率也高。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神經機能紊亂,粘膜和漿膜出血和壞死。敏感雞群死亡率常高達90%-100%。
【臨床癥狀】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拒食,排出綠色或黃白色稀糞。口、鼻內有多量粘液,甩頭時常見粘液流出。嗉囊充滿氣體或液體。呼吸困難,表現有喘氣、咳嗽、張口呼吸。發病2―3天后死亡增加,4―5天后達到高峰,8―10天雞只死亡緩慢下降。耐過雞可出現陣發性痙攣,頭頸扭轉、角弓反張、運動失調以及麻痹癥狀。產蛋雞在發病初期還表現產蛋量大幅度下降,軟殼蛋,畸形蛋明顯增多。
【防治】當雞群一旦發生新城疫,應立即采取緊急接種措施,并嚴格進行消毒,可有效地防止疫情擴大,減少損失。預防措施:雛雞7-10日齡用新城疫IV系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
二是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本病最早于1957年發現于美國特拉華的甘布羅,故又稱甘布羅病。本病雞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育雛階段發病率最高,以20-40日齡多發。
【癥狀與病變】為突然發病,病雞腹瀉、精神沉郁,法氏囊腫大、出血,腎腫大和肌肉出血。由于病雞對新城疫、馬立克等疫苗的免疫應答降低,并且易繼發感染大腸桿菌,新城疫等病。 該病免疫程序的制訂,應根據當地本病的流行特點、飼養條件與雞群類型,和雞只的母源抗體水平來考慮。尤為關鍵的是確定首免日齡。在生產中可參考以下接種方案:(1)種雞群,2―3周齡弱毒疫苗飲水,4―5周齡中等毒力疫苗飲水,開產前油佐劑滅活疫苗肌肉注射;(2)商品蛋雞,14―15日齡弱毒疫苗飲水,24―25日齡中等毒力疫苗飲水;(3)商品
肉雞
可在10―14日齡首免,20―25日齡二免;若母源抗體較高,可在18―24日齡只免疫一次。對于來源復雜或情況不清的雛雞免疫可適當提前,并進行二次免疫。沒有母源抗體或抗體水平偏低的雞群首免可選用弱毒疫苗,二免時用中等毒力苗。在嚴重污染區、本病高發區的雛雞可直接選用中等毒力疫苗。
雞場一旦發生傳染性法氏囊炎,可及時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每只雞1―2毫升,一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卵黃抗體的注射使經卵傳播的一些病原體可通過注射而傳播,嚴重污染的蛋黃液可致雞只死亡,使病情更加復雜化。近年來,本病的發生多因免疫不當而發生,其嚴重程度有所減輕。生產中可應用抗病毒藥物,如富特口服液,進行治療;同時使用廣譜抗菌素防止繼發感染,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生產中非常實用。
三是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膚或口腔和喉部粘膜發生痘疹。雛雞和育成雞多發且較嚴重。病雞是主要的傳染來源。由于蚊蟲叮咬可傳播本病,本病以夏秋蚊蟲多的季節多發。
【癥狀與病變】皮膚型:在雞冠、肉垂、眼瞼和爪趾部等無毛部位發生結節狀痘疹。發生眼痘時,易繼發細菌(如葡萄球菌、大腸肝菌)感染,引起化膿性結膜炎,造成眼瞼腫脹,重者眼瞎。雞痘的流行常易暴發葡萄球菌病。應引起重視。粘膜型:在口腔、咽喉處出現潰瘍或黃白色偽膜,又稱白喉型。偽膜不易剝離,強行剝離可見出血的潰瘍面。氣管前部也有隆起的灰白色痘疹,嚴重者喉裂被干酪性滲透出物堵塞。病雞呼吸困難,因窒息而死。此型雞痘可致大量雞只死亡,死亡率可達20%-40%。
【防治】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認真執行環境衛生消毒制度,提高雞只抵抗力是防病的重要手段。做好定期預防接種,接種方法為翅內皮膚刺種,一般在20―30日齡和開產前各接種一次,雞群可得到較好地保護。 雞群一旦發生雞痘,在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消毒的基礎上,可選擇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實踐證明,富特口服液對雞痘的治愈率可達90%以上。也可抽取生過雞痘已治愈的雞身上的血注入病雞中,可很快治愈。同時,為了防止雞葡萄球菌病的發生,可同時添加硫酸新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
雞免疫接種的方法
核心提示:1.滴鼻點眼法。是弱毒疫苗從粘膜或呼吸道進人體內的接種方法,減少母源抗體對疫苗病毒的中和作用。將500只劑量的疫苗用24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搖勻,用標準滴管(眼藥水塑料瓶也可)各在雞的眼、鼻孔滴一滴(約0.05毫升),讓疫苗從雞氣管吸人肺內,滲入眼中。此法適合雛雞
1.滴鼻點眼法。是弱毒疫苗從粘膜或呼吸道進人體內的接種方法,減少母源抗體對疫苗病毒的中和作用。將500只劑量的疫苗用24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搖勻,用標準滴管(眼藥水塑料瓶也可)各在雞的眼、鼻孔滴一滴(約0.05毫升),讓疫苗從雞氣管吸人肺內,滲入眼中。此法適合雛雞的雞新城疫Ⅱ、Ⅲ、Ⅵ系疫苗和傳支、喉氣管炎等弱毒疫苗的接種,雞疫苗接種均勻,效果好。
2.浸頭免疫法。按每只雞0.5~1毫升的生理鹽水稀釋疫苗(20日齡內用0.5毫升),盛在茶碗內,將雞腿和翅膀捉住.按住雞頭浸入疫苗中(沒過眼部)2秒鐘,使雞的眼鼻口中都沾上疫苗。此法適合雞新城疫Ⅱ、Ⅲ、Ⅵ系和法氏囊等弱毒苗。
3.肌肉注射法。按每只雞0.5~1毫升的劑量將疫苗用生理鹽水稀釋,用注射器注射在眼、胸或翅膀肌肉內。注射腿部應選在腿外側無血管處,順著腿骨方向刺入,避免刺傷血管神經;注射胸部應將針頭順著胸骨方向,選中部并傾斜30度刺入,防止垂直刺入傷及內臟;2月齡以上的雞可以注射雞翅肌肉,要選翅根肌肉多的地方注射。此法適合雞新城疫Ⅰ系疫苗、油苗及禽亂弱毒苗或滅活疫苗。
4.皮下注射法。此法適合馬立克疫苗接種。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稀釋于200毫升專用稀釋液中,在雞頸部皮下注射0.2毫升,注射時應提起皮膚刺人注射,防止傷及雞頸部血管和神經。
5.翅內刺種法。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用2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充分搖勻,用接種針蘸取疫苗,在雞翅膀內側無血管處刺種,20日齡內雛雞刺一針,大雞刺二針。適用于雞新城疫Ⅰ系和雞痘疫苗的接種,但3天后要檢查刺種部位,若有小腫塊或紅斑則表明免疫成功,否則需要重新接種。
6.噴霧免疫法。噴霧前關閉通風孔,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加無菌蒸餾水150~300毫升稀釋后,用噴霧器噴于存養500只的雞舍中,通過雞呼吸進入體內,要求氣霧噴射均勻。免疫后須在飼料中加入抗菌素,防止發生氣囊炎。此法適合雞新城疫Ⅱ、Ⅲ、Ⅳ系和傳支H120苗接種。
7.搽肛免疫法。此法主要用于傳喉疫苗接種。將1000只劑量的疫苗加入30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把雞倒提,用手捏雞腹使肛門粘膜外翻,用接種刷或棉球刷肛門粘膜至發紅為止,每500只雞換一把刷子。
8.飲水免疫法。在飲水免疫前3小時(夏季2小時)停供飲水,將飲水器反復沖刷干凈,再用涼開水沖洗一遍,確保無殘留消毒劑或異物。用兩倍于雞群的疫苗涼開水稀釋,疫苗在1小時內飲完。此法適于雞新城疫Ⅱ、Ⅳ系和法氏囊等弱毒疫苗的接種。
9.拌料口服法。先將疫苗用適量清水稀釋后,再拌入飼料中喂。目前僅有1010禽亂菌苗,澳大利亞研制的V4~Upm澳V4毒株的耐熱變種雞新城疫苗。
10.毛囊涂搽法。將1000只劑量疫苗用30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搖勻.把雞腿部羽毛拔出幾根,用棉球蘸疫苗逆羽毛生長方向涂搽,3天后檢查毛囊,發紅或腫脹表示成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春季,養雞應該注意哪些
【綠色】林園生態養雞技術
寧強農民科技土雞養殖技術
農戶養雞“四措施”
雛雞的建議免疫程序
農村放養土雞養殖技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
澎湖县
|
陆河县
|
宁陵县
|
泸西县
|
抚松县
|
和政县
|
兴业县
|
阿瓦提县
|
兰溪市
|
江北区
|
肇源县
|
茂名市
|
农安县
|
开阳县
|
钦州市
|
河东区
|
尚志市
|
泰来县
|
平武县
|
班戈县
|
廉江市
|
紫金县
|
应用必备
|
株洲市
|
泰安市
|
肇东市
|
洪洞县
|
儋州市
|
军事
|
来安县
|
罗山县
|
肥城市
|
津南区
|
榆中县
|
镇宁
|
阳春市
|
南乐县
|
杭锦后旗
|
疏附县
|
吴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