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評價的誤區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來,每每看到單位里,評優評先的做法,總是感到不公平。因為大凡被評為優秀者,都是帶優生班的老師或領導。不言而喻,他們總是用升學率或班級紀律的優劣,來評價一個老師的優劣。這恰恰是當前教育評價機制中的一個誤區。
孔子門徒三千,卻只有七十二賢人,照這樣計算,其優秀率也只有2.4%而已。但人們只是對那七十二賢人津津樂道,卻看不到其余的2900多人。這就好比,人們觀賞人梯雜技表演,只欣賞最高端的那個演員,而不去欣賞人梯最下層,最苦最累的那些人一樣。但教育不是雜技表演,不只是培養幾個精英式人物,它應是全體性的,應使全民素質得以提高。
2.優生班誰都會教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花還需綠葉配”“爛泥怎能扶上墻”。
一個從眾多學生中挑選出來的優生班,又叫重點班,或實驗班。無論是學生的個人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都相對優秀。老師只需稍加點撥或引導,學生即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老師教起來省力,省時,且優秀率很高。只要有點責任心的老師,都可勝任。因此,能教好這樣的班級,確實不算什么能耐。
3.差生班紀律管理成老大難
眾所周知,所謂的差生班,不光是成績差,自制能力也差,素質很低。調皮搗蛋者有之,性情乖張者有之,屢教不改者有之,家境變異者有之,欺凌毆師者有之。這種班級,最容易出問題,因此紀律管理成為老大難。它令管理者大傷腦筋。它需要管理者有超強的忍耐力,足夠的愛心,極強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的機智。試想,把這樣一群學生組成一個班級,你還敢帶嗎?可嘆的是,這樣的班級,在基層隨處可見。
4.管理好差班也是能力
我不反對分層教育,但我絕不茍同那些輕視差生班的老師和領導。
既然差生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諸多問題,作為學校領導,絕不能等閑視之,把一切都推給班主任和老師,一旦出了問題,就唯班主任是問。而應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愛,鼓勵和信心。更應把評優評先的尺度,更多地向差生班的老師或班主任傾斜。而不是老拿差班生說事,用差生班作反面教材。畢竟在當前這種教育環境下,能讓一個差生班不出問題,這就是一種能力。能把一個差生班帶的井井有條,這就是一種優秀。能把一個差生班帶成優秀班,這就不僅僅是用優秀教師來形容了,而可以用專家來贊譽了。
試問基層的一些校長們,你們捫心自問,你們這樣評價過你的手下嗎?
5.致力于差生教育的也是優秀
有一種優秀,屬于那些致力于差等生教育的一線教師。
將一兩個差等生,轉變為優秀學生并不難,難的是把一個差生班帶成一個優秀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專家。筆者經常到各地聽取一些專家傳道授經,個人覺得有很多所謂的“理念”,只可作花瓶,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好比空中樓閣,缺乏實用價值,經不起實踐驗證,就像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我把這類專家,叫做“偽專家”。
而處在一線的教師,他們常常冒著槍林彈雨,歷經艱苦的跌打滾爬,才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經驗。這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也是一些不可多得的教育真經,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也許那些文字并不華麗,并不浪漫,但卻無比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