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蔣同學
來源 | 有故事的蔣同學(meiya54264)
◆ ◆ ◆
到底什么是愛情?
“聽了這么多故事,談了幾場戀愛,我覺得愛情是:別人比你好,可是我不想要別人,只想要你,無論我見過多少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長得好看的人,比你溫柔一百倍的人。
可在我心里,唯獨愛你,別人不行。”
01
“我們相愛一生,
一生還是太短”
李詠和哈文,恰是這樣的愛情。
從大一時的一見鐘情,到數十年的相濡以沫,再到相戀的三十余年,李詠和哈文一直是傳說中的神仙眷侶。
在李詠去世的半年之后,哈文寫給李詠的書信才在《見字如面》里曝光,短短幾百個字,總結了她跟李詠這些年的日常。
甜蜜又深情,讓朗讀的戚薇和現場觀眾全都淚目。
哈文說,她和李詠雖然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但李詠還是憑借一張嘴順利獲得全家人的青睞。
后來的幾十年里,無論生活處于高潮還是低谷,李詠的人生志向都特別簡單,那就是:工作孩子熱炕頭。
只要不工作,李詠就會把時間都用來陪伴自己的老婆和女兒,對于她們,他分秒必爭。
李詠也曾在《吾妻哈文》里說過:我非常戀家,有了疼我的老婆,有了愛我的女兒,有份騰達的事業,對我這樣一個心態極度虛榮的男人是何等重要。
所以每每朋友在分析戀愛問題,他們總說,千萬不要拿李詠和哈文當例子,他們那不是生活,是童話。
在這份書信的最后,哈文這樣總結他們這段三十余年從一而終的愛情:
爸媽在天之靈一定很欣慰,因為他們閨女,沒嫁錯人。
“沒嫁錯人”這四個字,真摯誠懇,最好的愛情就是這樣啊:在遇見你之后,我從沒想過再愛別人。
但可惜,老天真是不公平啊,他們相愛這一生,一生還是太短了。
02
“世界并沒什么王子公主,
可我們一起就是彼此的童話”
在李詠和哈文的相處里,多的是關于愛情的道理。
李詠對哈文是一見鐘情的,李詠曾說,我十九歲上了大學,二樓的階梯教室中,因為多看了她一眼,就再也沒有忘記過。
而李詠也說過:我這輩子只對一個女人感興趣,那就是哈文。
《圣經》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
或許你也跟我一樣,在沒遇到愛情之前,總會質疑生活里究竟有沒有一見鐘情這種東西,直到那個人出現之后才能意識到: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個人,在見第一面時,就希望余生能跟她攜手走下去,不離不棄。
有人說,余生這么長,有大把的機會遇到更優秀長得更好看的人,可李詠是卻說:
“這些年,所謂美女,我見過太多太多。我曾經在心里拿她們跟哈文做過類比,都比她漂亮。
但是只要一回家,一見到哈文,我就由衷地發現:我老婆咋這么好看?可見老婆美不美,其實不是視覺問題,而是心理作用。”
或許只有當我們真正愛上一個人之后才能明白,喜歡就是,有的人說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這份喜歡是霸道的,是毫無原則的。跟他在一起的時光,都是不能用時間來計算的。
03
“愛情除了經營,還有儲蓄,
關鍵是攢多了還有利息呢”
有人總將另一半比如成紅玫瑰,白玫瑰,朱砂痣……
可李詠卻將哈文比喻成了塑料花,很普通,但永不凋謝。
在這個世界上,瞬間即逝的激情到處都是,從一而終的感情少之又少。
我們常說,好的愛情只有在童話里才會出現,畢竟現實生活里大都是,一地雞毛的繁雜日常。
可我卻相信,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愿意跟你日復一日的經營,最終歷練成非你不可的相濡以沫。
恰如李詠說的,婚姻除了經營,還要積蓄,每天攢一點兒,攢多了還有利息呢。這樣一來,將來無論遇到什么事,你們首先念起的,都會是對方的好。
04
“我們只有生離,
沒有死別”
廖一梅曾說: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像李詠懂得哈文的“兇巴巴”,因為愛,所以認個錯低個頭,你開心我也開心;
像楊絳懂得錢鐘書的才,保護他的孩子氣,維護著他的狂;
像李銀河堅定王小波是寫文章的料,即使前期的生活費是自己掙的,她也心甘情愿的堅定著戀人的執著;
像李安妻子懂得李安對電影的執拗,堅持讓他在家搞創作;
像木子懂得唐家三少對寫作的癡,一直鼓勵著他的日更。
為了“回報”這份懂得,往后余生,ta同樣給予ta雙倍的愛和尊重。
有人說愛情是童話,事實上它不過是張紙,選擇怎樣的筆描繪,在紙上畫出怎樣的內容,不過是“相互合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