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某甲等與王某乙等繼承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3)洛民終字第1629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甲,男,漢族。
委托代理人:王某丙,男,漢族。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乙,女,漢族。
委托代理人:王某丁,女,漢族。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丙,男,漢族。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丁,女,漢族。
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戊,男,漢族。
委托代理人:胡某某,女,漢族。
委托代理人:任延萍,河南達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與上訴人王某戊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2012)澗民四初字第3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上訴人王某戊及其委托代理人胡某某、任延萍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原、被告系同胞兄弟姐妹,父親為王某己,母親為石某某,王某己、石某某共育有五子、二女,分別為王某甲、王某丙、王某庚(1977年去世,無配偶、子女)、王某辛(2012年1月去世,已放棄繼承權)、王某戊、王某乙、王某丁。王某己、石某某分別于1999年、2008年去世。1980年左右,王某己申請獲批本案訴爭的東宅,1989年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向王某己核發洛郊建宅字0124697號宅基地使用證,即,位于洛陽市郊區寄駕河93號,證載面積127.3平方米的宅基地使用權人為王某己。1981年左右,以被告王某戊為主,在該宅基上建平房兩間,面積約63.9平方米。
訴訟中,被告王某戊向法庭出示王某己于1993年4月24日書寫的《遺囑》一份,上載明:“今收到文良交來現金一千元整,從今日起東宅全部(包括房產)歸文良,另老人在世時上房一樓南屋隨時優先老人居住,住時提前一個月告知準備騰房,老人不住時文良每月付給老人陸十元房租(定值),特此遺囑以為據。93年4月24日”。該遺囑上有原、被告的舅舅石長安所寫“立遺囑人頭腦清楚考慮成熟,純屬自愿特此證明。證明人石長安”。
還查明,1997年8月21日,洛陽市澗西區南村村委會在清宅時,將王某己宅基由原來的127.3平方米增加9.3平方米,由王某戊補交費用465元;同年9月24日,該宅基地又增加52平方米,王某戊再次補交費用2600元,上述款項系王某戊交納。1997年9月25日的土地登記審批表載明(本案訴爭的東宅),土地使用者王某己,土地坐落村西,地號為05-08-194,證載面積為188.6平方米,四至為:東:風道、西:路、南:宋麥倉、北:路.張平。該表初審意見處載明:本宗地系老宅,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準確,超標準28.6平方米允許使用,集體有權調整。
2003年,被告王某戊將該宅院內兩間平房扒掉欲蓋新房,當蓋至一層時,因與鄰居發生糾紛而停工。2011年5月,南村被列入洛陽市城中村改造項目對該宅院進行拆遷。《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整村改造征收補償方案》中第二條房屋面積及性質認定辦法規定:(一)成套單元樓建筑以規劃部門審批設計圖紙和國有土地使用證及房屋使用權證為準,民宅以宅基證范圍內面積為準。(三)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積以工作人員丈量登記并經被征收人認可后的數據為準。第三條補償安置方式與標準規定,(一)補償方式:本次整村改造提供貨幣補償、產權調換、貨幣補償與產權調換相結合的方式,被征收人可以自由選擇。(二)貨幣補償標準:1、二層(含二層)以下房屋貨幣補償價格為3800元/平方米。宅基證內第三層面積按2:1折算后給予3800元/平方米貨幣補償?!ㄈ┊a權調換補償方式:1、宅基證內二層(含二層)以下房屋實行產權調換時,按1:1比例調換;五、(一)、對現有建(構)筑物未達到宅基證2倍面積的,在交納未建部分成本費380元/平方米后,按2倍宅基證面積予以補償安置。(二)對第三層建(構)筑物未達到宅基證2倍面積的,在交納未建部分成本費380元/平方米后,按宅基證面積2:1予以補償安置。…。根據《南村拆遷賠償項目明細核算表》及《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整村改造征收補償兌付表》可以查明,該本案訴爭的東宅已建房屋面積為194.628平方米,二層未建面積為209.523平方米,三層未建面積為209.523平方米。按照《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整村改造征收補償方案》規定,該所宅基房產可置換安置房面積為508.913平方米(每平方米3800元)。未達到宅基證2.5倍面積的,在交納未建部分成本費380元/平方米后,按2.5倍宅基證面積予以補償安置。根據上述規定,王某己名下宅基拆遷補償可得到的貨幣補償為:可置換安置房面積的貨幣補償款1933869.4元,一、二、三層裝修費101782.5元,搬遷補助費6466.42元,過渡費19399.25元,獎勵費18186.8元,合計2079704.37元。該補償款應扣除未建部分應繳納成本費為159237.48元,王某己名下宅基房屋可得的貨幣補償款為1920466.89元。因王某己名下宅基、房屋征遷,現被告王某戊已領取拆遷補償置換面積61.913平方米相應的補償款235267.5元,其還將獲得的447平方米的置換房。
原審法院認為:一、關于本案訟爭的位于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二組王某己名下宅基(即東宅)的宅基地使用權權屬問題,根據1989年的宅基地使用證(證號0124697)及洛陽市郊區工農鄉(鎮)南村村民宅基情況登記表(使用證號碼0124697)等可以查明,位于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寄駕河93號(本案訴爭的東宅),使用證號碼為0124697、證載面積為127.3平方米,該所宅院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產在王某己未出具《遺囑》處分之前應歸王某己與石某某所有。王某戊辯稱該宅基系其本人申請,應歸其單獨所有的意見,因其未提供充分證據予以證明,對其辯解意見,該院不予采納。1997年清宅時,王某戊于1997年8月21日、9月24日分兩次繳納新增加宅基面積的相關款項,因此應認定該新增宅基地面積61.3平方米的宅基地使用權歸王某戊所有,由于征遷所獲得的相關權益亦應歸王某戊所有。二、關于王某己于1993年4月24日書寫的《遺囑》的性質及效力的認定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遺囑是公民對其死亡后財產的處分行為。本案中王某己于1993年4月24日書寫的書面材料《遺囑》內容為“…從今日起東宅全部(包括房屋)歸文良…”,該《遺囑》系即時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該權利的處分已經當即生效,而不以立遺囑人的死亡為生效條件,故該《遺囑》不具有遺囑的法律特征,不屬于遺囑,應屬于贈與行為。由于訴爭的東宅系王某己與石某某的夫妻共同財產,從該《遺囑》的外部表現形式看,王某己書寫的該份書面材料沒有其配偶石某某的簽名,而王某戊亦未提供其母同意贈與其財產的相關證據,因此該行為屬部分無效的贈與。即,位于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二組王某己名下宅基及房產(即東宅),自1993年4月24日起,原屬于王某己的50%產權應歸被告王某戊所有,屬于石某某的50%財產部分因無石某某明示同意共同贈與的證據,故仍應認定為石某某所有,王某戊與其母石某某雙方形成共有關系。2008年石某某死亡后,該部分財產應屬于遺產,因石某某生前未立遺囑,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原、被告均為被繼承人石某某之子女,應享有同等繼承權。三、關于原、被告可繼承的遺產份額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本案的關鍵就是確定石某某的遺產范圍,王某己名下宅基、房屋征遷可得的貨幣補償款為1920466.89元,由于該東宅所建房屋系王某戊建造,應扣除王某戊建造一層房屋的成本費73958.64元(194.628平方米×380元/平方米)及裝修費38925.6元(194.628平方米×200元/平方米);該宅基地新增面積61.3平方米的相關款項系王某戊交納,故該新增面積的宅基地使用權人應為王某戊,該補償款還應扣除屬于王某戊的新增宅基面積61.3平方米相應的補償款595713.4元(即,61.3×2.5×3800+61.3×2×16+61.3×2×8×6+61.3×2×45=595713.4元);王某己于1993年4月24日書寫的書面材料《遺囑》部分有效,王某己已將屬于其本人部分的財產贈與王某戊,故還應扣除王某己生前贈與王某戊的一半宅基、房產相對應的補償款項,剩余款項為石某某的遺產,即,(1920466.89元-73958.64元-38925.6元-595713.4)÷2人=605934.63元。原、被告作為石某某的子女,有權平等繼承其母親遺產,原、被告作為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應當均等。鑒于被告王某戊與本案遺產存在共有關系,且已經對該宅基向拆遷人行使拆遷求償權,并已實際獲得拆遷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的實際權益,故由被告王某戊按可繼承的份額向各原告支付五分之一的遺產價款為宜。即,每位繼承人可獲得的份額為121186.9元(605934.63元÷5人=121186.9元)。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于法無據,依法不予支持。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經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判決:一、被告王某戊向原告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各支付人民幣121186.9元;二、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二組(東宅)王某己名下宅基房屋拆遷補償款(含搬遷補助費、過渡費、獎勵費等)及相應置換房屋等權益歸被告王某戊所有;三、駁回原告王某甲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21168元、保全費1770元,合計22938元,由原、被告各承擔4587.6元。
宣判后,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丁、王某丙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1997年清宅時父親王某己委托王某戊兩次向南村村委會交土地使用費3064元,增加宅基61.3平方米,該宅基當時實際使用權人是王某己和石某某,收據上也載明交款人系王某己,但原審法院認定土地使用費由王某戊所交,增加的宅基面積系王某戊所有,顯屬錯誤。一審中引用的遺囑與遺囑的原文不符,標點符號是法官主觀臆想,或是偏聽偏信王某戊一面之詞添加上的,不能表示死者的意愿。遺囑上“立遺囑人頭腦清楚,考慮成熟,純屬自愿,特此證明”這段話是王某戊所寫,其字體也明顯與石長安三個字截然不同,而一審卻認定是石長安所寫。該宅基上所建的兩間(63.9平方米)住宅,是父母帶領全家共同出資所建,但是,一審卻認定為王某戊所建,原審將王某戊的辯論觀點一字不落全部錄入,而王某甲等人的觀點幾乎只字未提。請求繼承2011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王某戊已領取的過渡費77597元。綜上請求二審法院:1、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丁、王某丙按法定繼承分割本案標的,即父親王某己名下的宅基地(東宅)及房屋因拆遷所得全部補償;2、判令王某戊賠償兄弟姐妹建房款2萬6千元;3、本案上訴費和訴訟費由王某戊承擔。
針對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丁、王某丙的上訴,王某戊答辯稱:本案在一審時定性存在錯誤,程序存在不當之處。四原告即本案的上訴人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分割位于王某己名下的村東住宅拆遷所得的份額”,對此答辯人認為,1、上訴人的訴求的是分割拆遷份額,而非繼承拆遷份額;2、位于洛陽市郊區寄駕93號的房屋,于2007年辦理宅基證時戶主姓名已變為王某戊,并且上報到鄉政府。南村村委據此將改造征收補償款交于王某戊。本案中,如果四上訴人認為答辯人沒有資格收取該筆征收款,那么應該起訴南村村委給付王某戊征收款錯誤,而不是所謂的“分割拆遷份額”,因此,通過上述證據可以看出,原告的訴求本身就是錯誤的,本案定性為遺產糾紛也是錯誤的;3、本案中王某甲等人要求的是分割價值40萬元,但是,判決結果向四人支付484747元。其審理結果超出了訴求。王某戊有哥姐五人,一個妹妹,在南村有祖輩留下的一處老宅,在父親名下。1975年父親王某己退休后,王某戊就隨父親回到洛陽老家南村。當時哥姐和妹妹五人都在陜西,王某戊與奶奶在洛陽居住,此后王某戊和父親一起又建兩間上房,后來又建了兩間廈房,這就是老宅的情況?,F老宅補償款被王某丙一人領取。王某戊下鄉回到老家南村,于是根據當時的政策申請了一處新宅基,即本案所涉宅基。因受到村俗影響,戶主姓名誤登記為父親王某己,此后,父親名下有兩處宅基,但是,必須說明的是,雖然房子登記在王某己名下,但是事實上是王某戊申請報批,1981年至1982年王某戊獨自一人出錢出力將兩間房子蓋好,其他兄弟姐妹既沒有出資也沒有出力。對于該事實,原審中王某戊亦提供相關的證人證言能予證實,而王某甲等人都沒有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其參與建房。1993年4月24日,父母準備分家,王某戊父母、舅舅、表弟都在場的情況下,書寫了《遺囑》。該份遺囑實為確認書,即確認了東宅包括房屋歸王某戊,父母二老在世時一樓南屋隨時居住。父親在該遺囑上簽字,舅舅也作為證明人簽字并按指印。從該遺囑可以看出,本案爭議的房產歸王某戊所有,另外從風俗習慣來看,舅舅作為母親的娘家人,不可能不告訴自己的妹妹分家的大事,只不過按照風俗習慣,父親是一家之主代表母親簽字就可以了。從事實上看,從1993年立遺囑時至母親去世的25年以來,母親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1997年8月至9月期間,王某戊共增加60多平方米新宅并補交3000多元費用。雖然收據上寫的是王某己名字,但實際上交款人是王某戊,并且有證人證明該事實。2003年王某戊將原有的兩間平房扒掉重蓋新房,在老宅上又重蓋新房,當時母親和其他姐妹大力支持,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早在1997年村委就讓變更戶主姓名,王某戊考慮到父親在世,并且已經確認了新宅的歸屬,所以就沒有變更。2007年辦理宅基證時,因為村委對王某戊家中事務都很了解,并且根據宅基證的登記戶主是王某己,家庭成員是王某戊一家三,既然戶主去世,也留下了遺囑,那么戶主變更姓名也是合法的,因此,戶主姓名已經變更為王某戊,并且上報到鄉政府。變更戶主姓名之事,母親在世根本就沒有反對,也說明了母親一直認為新宅就是王某戊的,南村村委據此將改造征收補償款交與王某戊也是正確的。綜上,可以看出,新宅確屬王某戊所有。綜上,請求駁回王某甲等人的訴訟請求。
王某戊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本案的基本事實沒有查清,應該認定的事實沒有認定。在1993年父母對老宅進行了分家,當時考慮到王某戊已經有新宅,并且立有遺囑明確了新宅歸王某戊所有,所以,沒有讓王某戊參與老宅的分割。遂將老宅分與二哥王某丙、四哥王某辛各一半,大哥王某甲獲得1500元分家補償款。原審查清的事實認定錯誤。對于新宅,應屬于王某戊的。原審認定新宅屬于父親和母親共有的,進而進行分割實屬錯誤。本案的訴訟費到底多少,為什么會是兩萬多;對于本案依然避重就輕,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依法公正判決。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依法駁回一審原告的一切訴訟請求;本案一、二審全部訴訟費用,均由一審原告負擔;判令一審原告賠償對被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3萬元、誤工損失0.4萬元和精神損失10萬元。
針對王某戊的上訴,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丁、王某丙答辯稱:對于遺囑的真實性、合法性沒有調查清楚。該份遺囑是非法、無效的。重審法庭認定新增的61.3平米宅基是歸王某戊所有不符合事實。新增面積是依托原宅基地而產生的,沒有原宅基地,就不可能產生新增面積,原宅基地是王某己的,新增的就不可能是別人的。當時王某戊屬城鎮居民,是非集體組織成員,沒有資格從農村購買宅基地。新增宅基地面積所補交的款是父母出錢讓王某戊跑腿去代繳的。本案中所訴的東宅是我父母的遺產。1975年父親退休后回洛陽居住,父母以有6個孩子將來都回洛陽一起居住為由申請取得該宅基地。1981年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出資出力建成磚混結構一層兩間住宅,面積為63.9平方米,并在1983年經登記后正式頒發了《林權證》,后該宅基又獲得洛郊建宅字NO.0124697號宅基地使用證,并給父親王某己頒發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1981年父親說準備蓋房,考慮到建房要用錢,就給父母寄了八百塊錢。后來還曾請假兩三次回家幫忙。王某戊一審開庭提供證據時說:“被繼承人王某己于1993年4月23日所立自書遺囑一份,說明被繼承人王某己對自己的東宅基地在1993年已做出處分”,這足以證明王某戊本人已承認東宅是父親王某己的。然而在重審開庭時,王某戊卻稱該宅基是他所有,房屋是他一人出資建的,可見王某戊前后說話自相矛盾。現王某戊在法庭上拿出84年至90年期間宅基情況登記表來冒充97年清宅時的宅基情況登記表,而在97年時的宅基登記表中顯示家庭成員為全市民。根據物權法相關規定,該宅基地是經人民政府審批登記給父親王某己的,而王某戊是城市居民,他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里,未能將該宅基變更在自己的名下就是因為父母不同意,國家的法規也不允許。對于王某己名下的兩所宅基,王某戊也認可老宅是爺爺留下來的。東宅是父母以子女多為由申請獲批的。王某戊一審提交的證人鄧書棟、孫建通的證言是偽造的。另,王某戊所述的奶奶腿摔斷他獨自照顧不屬實,關于王某戊提出的母親長期從未對東宅提出異議,因為母親和我們都不知道所謂東宅遺囑的事情。1993年左右父母曾經托我表姐帶4000元給我,這是借給我的,后來我都還了。這個有證人可以證明。王某戊提出的老宅問題與本案無關。當時若全雇人建房成本確實很高,可是當時地基是用廢水泥,蓋房子是用廢磚。對97年變更姓名一事,變更宅基地的證明是有嚴格手續的,變更要有父母及全體家人的許可才能變更,他變更不成的。若變更我們就都發現了,他不變更就是怕我們發現。其所述家庭成員是父母和王某戊一家三口不對,清宅檔案上沒有說是只有他們三人。關于分割四十萬問題,剛開始起訴是以我哥哥名義起訴40萬,后來追加了五個人,再后來王某辛放棄了,我們已經補充了全部標的。這個事情大隊調解過,王某戊說該宅我們一分錢都不能得,卻不拿出那個所謂的遺囑,我們才起訴的,到法庭上王某戊才拿出遺囑。洛陽市澗西區土地局05-8-194號文件證實,新增的61.3平方米宅基地已經登記在父親王某己名下。被告證人鄧建華所證的地基調查圖紙寬應為9.9米(實際9.8米)正是已登記在王某己名下的東宅。新增61.3+原有127.3正好是188.6平米,與194號文件吻合。(拆遷時實測194.628平米)新增的61.3平米宅基是和鄰居間的空地,沒有任何構筑物。1997年父親王某己拿錢(其中有我們4人給父母的錢),分兩次讓王某戊向村上代交3065元,取得新增宅基61.3平米。98年春節回家時,我還在父母放戶口本的抽屜里見過這兩張交款條,父親說:“這就是給咱新增宅基交的錢”,不知何時王某戊將這兩張交款條拿在自己手中,可見他早已存心不良。新增宅基是1993年所謂“遺囑”之后,于1997年才產生的,不在遺囑所涉及范圍。是父母未處分的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辦理。王某戊在重審時又改口稱:東宅是王某戊于1975年至1978年在南村下鄉時親自申請獲批的新宅,并且自己一人出資、出力蓋了兩間水泥板平房。這樣,他本人就否定了“遺囑”存在的可能性。既然他認為東宅(含房屋)不是王某己的,就更不存在用遺囑來處分東宅的可能。只要王某戊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東宅和兩間房屋在其名下,那么東宅和房屋因拆遷而獲得的補償,就必然應作為父母的遺產,按法定繼承進行分割。“遺囑”是王某戊企圖獨占東宅的唯一“證據”,確認“遺囑”的真實、有效是本案的關鍵。如“遺囑”存在造假、不能表達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其上有受益人的文字表述,該“遺囑”應視為無效,王某戊應承擔敗訴的責任。97年清宅時本宗地指界人姓名仍為王某己,這說明父親到97年也沒有把東宅(或部分)給王某戊的想法。如果想給他,那為什么不讓王某戊當指界人。強烈請求中院依法撤銷王某戊與南村村委會非法所簽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改由原、被告按各自應得份額分別與村委會簽訂協議。另外,我們訴求的是繼承遺產的份額(安置房),我們要自己居住,3800元/平米是村委會對村民的安置優惠價,這樣的價格在市場上不能買到同等的房屋。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系繼承糾紛。根據1989年的宅基地使用證(證號0124697)及洛陽市郊區工農鄉(鎮)南村村民宅基情況登記表(使用證號碼0124697)等可以證實,本案訟爭的位于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二組王某己名下宅基(即東宅)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產在王某己未出具《遺囑》處分之前應歸王某己與石某某所有。對于王某己于1993年4月24日書寫的《遺囑》,從內容看,該《遺囑》系即時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該權利的處分已經當即生效,而不以立遺囑人的死亡為生效條件,故該《遺囑》不具有遺囑的法律特征,不屬于遺囑,應屬于贈與行為。由于該遺囑上沒有石某某的簽名,而王某戊亦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母親石某某同意將其財產贈與自己,因此位于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南村二組王某己名下的宅基及房產(即東宅),自1993年4月24日起,原屬于王某己的50%產權應歸王某戊所有,屬于石某某的50%財產部分因無石某某明示同意共同贈與的證據,故認定為石某某所有,王某戊與其母石某某雙方形成共有關系。2008年石某某死亡后,該部分財產應屬于遺產,因石某某生前未立遺囑,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嗣后1997年清宅時,王某戊于1997年8月21日、9月24日分兩次繳納了新增加宅基面積的相關款項,因此原審認定該新增宅基地面積61.3平方米的宅基地使用權歸王某戊所有,由于征遷所獲得的相關權益亦應歸王某戊所有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對于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上訴要求王某戊賠償兄弟姐妹建房款26000元的請求及王某戊上訴要求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賠償對王某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3000元、誤工損失4000元、精神損失10萬元的請求,不屬本案審理范圍,本院不予審查。綜上,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及王某戊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原審判決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1168元,由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各負擔3800元;王某戊負擔5968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蘇  娜
審判員吳愛霞
審判員沈可可
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書記員李亞丹
我要評論
公 告
一、本裁判文書庫公布的裁判文書由本法院錄入和審核,并依據法律與審判公開的原則予以公開。若有關當事人對相關信息內容有異議的,可向公布法院書面申請更正或者下鏡。
二、本裁判文書庫提供的信息僅供查詢人參考,內容以正式文本為準。非法使用裁判文書庫信息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非法使用人承擔法律責任。
三、本裁判文書庫信息查詢免費,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利用本裁判文書庫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四、未經許可,任何商業性網站不得建立與裁判文書庫及其內容的鏈接,不得建立本裁判文書庫的鏡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鏡像),不得拷貝或傳播本裁判文書庫信息。
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精選民法經典案例66例及解析
上海市一中院轄區最新婚姻家庭案件10個熱點案例及司法觀點匯集2012
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房,母親能否遺囑分割?
北京三中院:房地一體原則同樣適用于宅基地使用權(20200526)
離婚后,拆遷利益如何分配?
宅基地使用權與附著房屋所有權的繼承效力分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库车县| 灵川县| 公主岭市| 南汇区| 武宣县| 邹城市| 万全县| 盐亭县| 兰州市| 海兴县| 潞城市| 葫芦岛市| 绍兴市| 桓台县| 霞浦县| 镇平县| 安阳市| 夏津县| 莱阳市| 海门市| 阿拉善左旗| 会泽县| 彝良县| 电白县| 大余县| 盱眙县| 米泉市| 稻城县| 尉氏县| 宣威市| 浦江县| 英超| 子洲县| 定安县| 遂昌县| 德令哈市| 宁陵县| 阿拉尔市| 贞丰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