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疹是與月經周期相關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主要癥狀為經期皮膚出現多種形態和顏色不同的皮疹,并有奇癢感,月經過后皮疹減少或消失。病因一般認為是性腺分泌功能異常及其代謝產物所致的過敏反應,是隨體內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變化而產生的皮膚病變。婦女月經來潮前是體內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如果對代謝產物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對卵巢分泌的孕酮發生變態反應,有可能產生皮疹和皮膚瘙癢現象,在每次月經前有規律地反復出現。
月經疹皮膚表現多種多樣。多數婦女在面部、軀干及四肢的皮膚上出現小丘疹、風團或水皰,呈左右對稱性分布,瘙癢感明顯,眼眶周圍發青發黑。有些還表現為口腔及外陰部粘膜反復發生小潰瘍。另外,有些患者月經前皮膚出現淡紅色、如地圖樣、大小不等的風疹塊,起得快退得快,皮膚瘙癢更加劇烈,這種現象叫做蕁麻疹樣月經疹。
月經疹主要特點是皮疹有規律地出現,與月經周期一致。月經疹無多大痛苦,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很容易被誤診為是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口腔潰瘍、外陰潰瘍、過敏性紫瘢等疾病。
治療大多采用抗組織胺藥物口服,常用藥物有賽庚啶、撲爾敏、苯海拉明,口服維生素C也有減輕癥狀的作用。如反復發作,癥狀較重的可選用乙烯雌酚等性激素治療,也可在月經前注射求偶素。
中醫認為月經疹是血虛受風所致,可用補氣養血、祛風止癢的藥物治療。中藥煎劑常用生地、茯苓各15克,柴胡、當歸、白芍各12克,梔子、蒺藜、白術、丹皮各10克,蟬蛻、川芎、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皮疹瘙癢嚴重時可外擦爐甘石洗劑,單味中藥益母草30克水煎服也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