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證論治
辨治思路:本病的治療,以外治為主,通過各種方法,將異物取出為治療原則。根據進入外耳道異物的種類、形態、大小和所在位置的深淺,選擇適當的方法取出異物。
1、動物類異物:先用植物油、酒、姜汁、地卡因等滴入外耳道內,使蟲體失去活動能力,然后用鑷子取出,或用外耳道沖洗法。使用此法時應注意,在蟲體未失去活動能力前,不宜貿然取出,以免引起騷動更甚,損傷耳道皮膚或鼓膜。古書曾記載有在暗室中以亮光貼近耳部將蟲誘出。
2、不規則異物:應根據具體情況用耵聹鉤或槍狀鑷取出,耵聹鉤應沿外耳道壁與異物的縫隙或外耳道前下方進入,將異物鉤出。對已膨脹、體積過大的異物,可挾碎成小塊,分塊取出,或先用95%乙醇滴入,使其脫水縮小后,再行取出。
3、圓球形異物:可用刮匙或耵聹鉤,沿外耳道壁與異物間的縫隙伸到異物后方,然后輕輕地將異物向外撥動。切勿用鑷子或鉗子挾取,以防異物滑入耳道深部。
4、質輕而細小異物:可用凡士林或膠黏物質涂于棉簽頭上,將異物粘出,或用帶負壓的吸管將其吸出。細小能移動異物,亦可用沖洗法將其沖出,沖洗時應注意勿正對異物沖洗,以免將異物沖入深處。遇水膨脹、易起化學反應、銳利的異物,以及有鼓膜穿孔者,忌用沖洗法。
5、其他:對于躁動不安不合作的兒童,而異物又較難取出時,可考慮在全身麻醉下取出異物。若因異物損傷而致耳道肌膚紅腫、焮痛、糜爛等癥,可參考“耳癤、耳瘡”篇治療。
二、預防
1、發現有異物入耳,應到醫院取出,不要自行盲目挖取,以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或將異物推向深處。異物取出后,外耳道應保持干燥與清潔,以防外邪乘虛入侵。
2、戒除挖耳習慣,以免斷棉簽、火柴棒等物遺留耳內。加強對小兒的看護,教育小孩不要將細小物體放入耳內。野外露宿者,應加強防護,以防昆蟲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