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點——準確摘取或概括中心論點。
(1)中心論點一般具有以下特點: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②是明確的判斷。③不運用修辭和疑問詞。
(2)找準論點:一看題目(題目即論點);二看開頭(開宗明義、開門見山);三看結尾(歸納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關于論題、體現作者主要觀點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詞語(“總之”、“所以”等)。
(3)要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點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分論點是用來證明分論點的。
2.結構——劃分議論文的結構、層次。
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大體分為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是什么)——分析問題(本論 為什么)——解決問題(結論 怎么辦)。在論證過程中,有幾種常見的形式:(1)并列式。(2)對照式。(3)層進式。(4)總分式。
3.論證方法—辨析論證方法,理解其作用。
舉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論證……觀點。
道理論證:充分有力地論證……觀點。
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突出地論證……觀點。
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論證……觀點。
有時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種論證方法,要找全。
其中對比論證是一種綜合的論證方法,可以包括事實的對比、道理的對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對比。
4.分析——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答這類題一要聯系文章內容,尤其是要聯系文章的中心論點;二要結合語境,結合上下文揣摩其具體含義。
作用:(1)對論點的作用:闡述或論證論點。(2)有它以后的效果:使論證更嚴密。
5.指代——“這些方面”、“這種情況”“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離他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仿寫——仿照所給出的句子再寫一兩句話。
(1)看句式;(2)看修辭;(3)看字數;(4)看意義。
7.拓展——補寫能證明文中論點的事實論據或道理論據;談自己的觀點看法等。
(1)補充事實論據:要求①真實②典型③新鮮④充分,概括敘述(誰+事+結果),緊扣論點。
(2)補充道理論據:包括名言警句、民間諺語和詩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權威性。引用要完整準確。
(3)請您就本文論點談一點看法:為什么說?是不是真的?
8.標題是議論文的眼睛,要格外關注。
標題一般是論點;或論點的比喻式表達(《把憤怒變成葡萄園》《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馬》,這時要還原為本意,關鍵詞不要丟);至少也會交待出論題,通過找出論題來推出論點。
9.提煉論點/觀點——以標題為出發點尋找。
標題就是論點;一般原文中也有;最難的是自己概括,一般少見。
論點應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是一個明確的判斷;論點中不要有修辭;一般不要從反面說(也有例外,如《學語文不能要求速成》,但后面往往再從正面說“要養成好習慣”)不用疑問代詞。
10.特殊開頭的作用
(1) 由現象,故事引出。作用:引出論點(或論題);作為(事實)論據證明論點;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有時開頭不止講一個故事,可能會講兩個。如《學會低頭》)
(2) 用名言引出。作用:引出論點(或論題)(有時名言就是論點);作為道理論據證明論點,有說服力。
11.論證方法及作用
這種題型的提問方式很靈活,有如下幾種:指出論證方法及作用;劃線句有什么論證作用(如果這個句子在文章結構上和內容上都沒有特殊作用,那就要考慮是考查論證方法的作用);引用名人的話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區分論證方法和說明方法;別少寫論證二字;有時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種論證方法,要找全。
12.考察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1) 補寫事實論據(必須是名人,不能是文學作品或普通人的事;敘述時必須緊扣著論點;看清是補充正面的還是反面的事例)
補寫道理論據(名言警句俗語等,注意:書寫規范,不能出現錯字)
(2)給一則或幾則材料問能否用在文中證明論點。一定要看材料表述的重點在哪里,而不要隨意地去推理。
(3)概括事實論據內容。一定要緊扣著論點(如微笑、幽默等)概括。
人+事(扣論點)+結果
13.對內容的理解。先在原文中找出題干中的詞句 ,以此為標準在前后找。
注意分論點或每一段的中心句,它會幫助你把握文章內容。
14.某幾段能否互換位置。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結構上和前文有無照應;內容上是否是逐層深入(如兩段是條件與結果的邏輯關系或由主到次的邏輯關系。)《善用人者為之下》
15.某段(一般是倒數第二段)能否刪去《說寬容》
本段內容+和中心論點的關系(補充論證中心論點)+體現論證的嚴密性
16.分析全文或某一段的論證過程(思路)
全文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某段的:應該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以及所運用的論證方法,把作者的論證思路完整清晰地寫出來。可用:作者首先……然后……接著……最后……
例如: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論證觀點+最后引用…的名言進一步證明觀點。
17.分析語言特點。
常見考查加點字詞的作用,一般為:準確、嚴密、簡潔概括、有說服力、感情色彩鮮明等。
18.論證角度:有時是“正反”兩個角度,有時“角度”就是“方面”
19.補寫句子——一般是過渡性句子或總領下文、總結上文的句子。
有時是把某句話還原到文章中,一般也符合上面的規律。《勿以好惡論斷之》
20.聯系現實,拓展延伸
談感悟要把握住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觀點要鮮明;要結合自身實際,要用上“我認為”一類的詞語,寫“有我之文”。
材料鏈接;和其他文章比較。《看輕自己是福》與“不宜妄自菲薄”沖突嗎?
附:
表達方式——五種: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八種: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對偶、反復
描寫方法—五種: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說明方法—七種: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次之的是:下定義、分類別、列圖表
論證方法—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