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好發于夏季,多因濕熱蘊積于內、風毒蟲邪乘虛侵襲于外,久則脈絡瘀阻、氣血不榮肌膚而成,以足趾間皮膚水皰、脫皮、糜爛、皸裂而有特殊臭味為主要特征。中醫治療足癬主要以分型外治為主。
水皰鱗屑型皮疹以水皰為主,水皰干燥后形成點狀或環形鱗屑。
方一土大黃200克,明礬50克。
方二漏蘆、白蘞、甘草、五加皮、槐根皮各50克,蒺藜 150克。
方三生甘草6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以上藥物煎水適量,泡足或濕敷,每日2次。
浸漬糜爛型皮疹以皮膚浸漬腐白且表面松軟易剝脫為主。
治療可用煅鵝掌皮研末,香油調敷,或先以酸漿豆腐水洗2-3次,再用尋懸鉤擔葉、覆盆子葉搗細,放入少許鹽后外敷。
角化過度型皮疹以干燥、脫屑、皸裂為主。
治療可選用黃連膏、潤肌膏、紅油膏、雄黃膏等外搽,每日1-2次。
若足癬繼發感染,以糜爛、紅腫、滲出為主,可先用黃丁水洗劑泡腳,繼用青黛散(青黛、薄荷、煅木鱉子、冰片)以植物油調成糊狀,外涂患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
北京中醫醫院陳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