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嗣 紀 要
《廣嗣紀要》又名《萬氏家傳廣嗣紀要》十六巷,明·萬全撰(參見《萬氏婦人科》題解)。萬氏醫學為祖傳,尤精養生、兒科。
《廣嗣紀要》一至五卷論養生與求嗣;六至十三卷論妊娠諸癥;十四卷論難產及其預防;十五卷論育嬰;十六卷為兒科醫案。這里所錄為一至八卷,重在養生與保胎,著述多為家傳及個人的經驗,對前人論述亦多評注。據清《萬密齋醫學全書》本并參考他本整理。
卷之一
全嘗著《廣嗣紀要》,一日修德,以積其慶;二日寡欲,以全其真;三日擇配,以昌其后;四日調元,以卻其疾;五日協期,以會其神。遵而行之,有子之道也。若山水之靈,祈禱之應。必有德無欲者,天地交感,志意潛通,可弗無子而獲孔,釋抱送之祥矣。否則,徼福于冥冥之中,其不為天地厭之者幾希。
修德篇第一
巢氏云:夫人無子者,蓋有三焉:一者墳墓不嗣;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疹婦病,皆令無子。若夫疹婦病,可以服藥而后能有子。余者皆不可治也。
密齋著修德積慶之銘日:民之初生,宗祀攸系。不生不育,人道乃熄。天不棄人,惟人自棄。厥動匪彝,自求禍戾。無高不摧,無升不墜。盛衰相乘,四對之序。積善之家,慶流不匱。栽者培之,造化之秘。謹按人之乏嗣者,或氣數將窮,脈絡當絕;或嬌奢已極,福澤少減;或殘忍太甚,罪孽難逃。茍非省躬悔過,積功崇德,則不能轉禍為福也。故曰:君子修之吉。
太上感應篇十種利益
一、收街市遺棄嬰兒,請人看養。俟年十五,愿識認者,送歸父母團圓。
二、每冬十一月初三為始,收六十以上,十五以下乞丐、貧人,人本家養濟院,每日給米一升,錢十五文。至來年十一月初三日滿一年,令其自便求趁。
三、普施湯藥,應驗救人病苦。
四、施棺木,周給無力津送之家。
五、使女長大,不計身錢,量給衣資,聽其適人。
六、專一戒殺,救護眾生,遇有飛走物命,買贖放生。
七、每遇荒歉之年,其糧貴糴賤糶,賑濟貧民。
八、有寺觀損壞者,修理之;圣像剝落者,為裝飾之;或橋梁、道路、溝渠不通者,成為治焉。
九、有遠鄉士夫、客旅流落者,酌量遠近,以助裹糧而周濟還鄉。
十、居權司,凡遇冤枉,必與辨明。
密齋云:十種利益,如收養乞丐、貧人一條,惟公侯宰相之家得為之,不如遇有饑寒者即周濟之。如施棺木一條,所濟有限,不如見路旁之死人,暴露之枯骨,即請人掩埋之。如放禽獸一條,不可為例,恐有捉捕來求利者,未免反傷其生也。如貴糴賤糶一條,不如豐歉平糶,勿論貴賤。如修理寺觀,裝飾神像,必親監視之,恐被欺罔虛報也。
昔東京有一焦公,三世無嫡嗣,遂為商旅,游玩名山,尋訪至人,問其因果。及至京都,見一老僧,聲清而遠,且視精光,數與談論,語言甚異。故就席而坐,僧日:有何所論?焦日:貧家三世無嫡嗣,奈何?僧日:無嗣者有三:一、宗祖無德,自己無行;二、夫婦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舍,妻妾血寒。焦公日:自己無行,夫婦年命皆可受持,若妻妾血寒,有何法術?焦再拜告日:愿聞一言。僧日:不難。先修德,后修身,三年之后,可到五臺山,當授異方。說畢,忽不見。焦自遇老僧之后,時時行方便,種種積陰功。遇人臨難者,效觀音之救苦。見物垂死者,體太上之好生。行恩布德,如此三年。竟往五臺山,尋訪老僧。數日不見,乃忽見行童,手持一書言日:老師傳語,大夫功成行滿,回宅合藥,志誠服之,富貴子孫,隨念降生。焦公日:但得嫡子定矣,何望貴子乎!于是生焦員外。后員外養子不肖,嘆日:有何損德如是?忽遇一道人云:汝有憂色,何不往五臺山見老僧?焦氏頓首,遂往五臺山,決其因果。至五臺山不見老僧,只見行童日:老師昨日言員外今日到山,故令行童相接也。再三傳語,何必來問,但依父行,愚者自賢爾,后必生賢德子孫。焦氏日:豈愚者反賢乎?行童日:昔竇氏五子皆不全形,后引恩布德,皆拜科第。焦氏拜謝而歸。
密齋云:修德莫如悔過,過而不悔,則累其德矣。禱之于天,不若反求諸己,反身不誠,則獲罪于天矣。此無子之報應也。
《良方》論云:分野異域,則所產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亦各達其類。是故荊揚多女,雍冀多男。熊羆,男子之祥;虺蛇,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
之二
寡欲篇第二
經日: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血溢泄,陰陽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倉公云:男子精盛以思室,女子血盛以懷妊。
密齋云:男女配匹,所以廣胤嗣,續綱常也。厥系匪輕,求子之方,不可不講。夫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陰精溢瀉而不竭,陰血時下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胚胎結而生育蕃矣。不然,陽衰不能下應乎陰,陰虧不能上從乎陽,陰陽抵牾,精血乖離,是以無子。昧者曾不知此,乃拂自然之理,謬為求息之術方,且推生克于五行,蘄補養于藥石,以偽勝真,以人奪天,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眾矣。
《褚氏遺書》云:男子二八而陽精溢,女子二七而陰血滋,陽精陰血,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以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小便道澀而為淋。女子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妄行,雖合而難子。
師云:古人男子三十而后娶,女子二十而后嫁。正如褚氏之論,恐傷其精血也。故求子之道,男子貴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貴平心定意以養其血。何也?蓋男子之形樂者,氣必盈;志樂者,神必蕩。不知安調則神易散,不知全形則盈易虧,其精常不足,不能至于溢而泄也。此男子所以貴清心寡欲養其精也。女子之性,偏急而難容,情媚悅而易感,難容則多怒而氣逆,易感則多交而瀝枯。氣逆不行,血少不榮,則月事不以時也。此女子所以貴平心定氣養其血也。
抑又論之,孟子臼:養心莫善于寡欲。寡欲者,尤男子之至要也。蓋腎藏精,肝之脈,環于陰器而出其挺末。心不妄動則精常溢泄,肝實而陽道奮發矣。茍心慕少艾,縱欲無度則精竭,精竭則少而不多。精竭于內則陽衰于外,痿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隱曲且不得,況欲輸其精乎?是則腎肝俱損,不惟無子,而且有難狀之疾矣。
《要略》日: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
三兩
水七升,煮取三升。
密齋云:此方乃固澀之劑,非鎮心安神之藥也。蓋神者,精氣之主也。神以御氣,氣以攝精,故人寤則神棲于心,寐則神棲于腎。心腎,神之舍也。晝之所為,夜之所夢,男子夢交而精泄,女子夢交而精出,是皆不知清心寡欲之道者也。斯人也,神不守舍,從欲而動,晝有所感,夜夢隨之,心不攝念,腎不攝精,久而不已,遂成虛損。或有神氣萎靡,念慮猖狂,風邪乘其虛,鬼氣干其正,與妖魅交通者,是又難狀之疾也。辟邪丹宜,鎮神鎮精丹主之:
人參一兩 茯神一兩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一兩 柏子仁一兩 酸
棗仁去殼,一兩 石菖蒲一兩 白龍骨煅牡蠣煅,各二兩半
辰砂水飛,五錢,留一錢為衣
以上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棗湯下。
丹溪日: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經行。是有形之后,猶有待于乳哺、水谷之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以能成人。而為人父母,古今必待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見陰氣之難于成。而古人之善于保養,則伸陽于腎,有補無泄,正是此意。又按《禮記》注日:惟五十然后養陰者,有以加?!秲冉洝吩唬喝四曛了氖帤庾园?,而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而精絕,女子四十九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用,已先病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敗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縱欲也。
或日:人在氣交之中,今欲順陰陽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之何則可?日: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上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于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滲漏矣。所以圣賢只教人收心養性,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已,五月屬午,為火太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為土火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嘗借肺金為母,以輔助其不足。故《內經》諄諄然資其化源也。
古人以夏月必獨宿而淡滋味,兢兢業業于愛護保養金水二臟,正嫌火土之旺耳?!秲冉洝酚滞翰鼐?,春不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升陽發生之本。若于此不恣欲以自戕,至春升之際,根本壯實,氣不輕浮,焉有溫熱之???夫夏月秋土之旺,冬月火氣之伏,此論一年之虛耳。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空,亦為一月之虛。大風大霧,虹霓飛雹,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勤,又皆為一日之虛。若病患初退,瘡痍正作,尤不止一日之虛。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弱。仲景論春夏劇,秋冬差而脈弦大者,正世俗所謂注夏病是也。若犯四者之虛,似難免此。夫當壯年,便有老態,仰事俯育,一切隳廢,興言至此,深可驚嘆。古人謂不可晃欲,使心不亂。夫以溫柔之感于體,聲音之感于耳,顏色之感于目,馨香之感于鼻,誰是鐵心漢不為動擾?善養生者,于此五個月出居于外,茍值一月之虛,一月之虛亦宜暫遠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庶可以滋助化源,水得所養,陰無虧欠,與陽相平。然后陽得所附而無損越之變,遂成天地相交之泰,何病之可言?
按丹溪此論四者之虛,尤求子者之當謹也。
密齋云:男精女血,難成而易敗。如此,夫以易敗之陰,從以無窮之欲,敗而又敗,故男不待八八、女不待七七而早衰矣。嘗見男子近女一宿數度,初則精,次則清水,其后則是血,敗之甚矣!女子之血謂之七損,上為乳汁,下為月經,交合浸淫之水與夫漏濁、崩中、帶下之物,皆身中之血也。加以生育之多,豈不敗而又敗哉?此求子之道,男子當益其精,女子當益其血,節之以禮,交之以時,不可縱也。
《色欲箴》云:惟人之生,與天地參。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配為夫婦,生育攸寄。血氣方剛,惟其時矣。成之以禮,接之以時。父子之親,其要在茲。眷被昧者,徇情縱欲。惟恐不及,濟以燥毒。氣陽血陰,人身之神。陰平陽秘,我體長春。血氣幾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為我賊。女之耽兮,其欲實多。閨房之肅,門庭之和。士之耽兮,其家自廢。既喪厥德,此身亦瘁。遠彼帷薄,放心乃收。飲食甘美,身安病瘳。
密齋作箴日:不孝之大,罪在無子。配匹之際,以續宗祀。時操井臼,常待衽席。尤物移人,勿被所迷。茍或貪戀,縱欲惟危。匪嗣之求,為身之厲。火盛水衰,形槁色弊。膏肓既入,箕簍何襲?覆宗殞命,悔之無及。
茭山云:形者,精神之舍宇也。氣血者,精神之父母也。所以男子養其氣以輸其精,積精以全其神。人身賴以此為根蒂,蓋欲恬澹怡養。古云:毋耗我氣,無勞我神,毋傷我血,毋搖我精,可以為守精神者矣。今人但知養其外,不知養其內。養其外者,養其口體也,但知以酒肉為滋補,以佚欲為舒情,絕不知守精神育子之法,似乎經云以酒為漿,以妄為常者矣。是故多病無子,或生而多夭。古人養其內者,養其心腎也。不妄作勞,年躋百歲,故病少多壽也。今世無子者,多娶幼妾,或寒經而不調,或沸騰而多病,所以未成先傷,未結先壞,精血愈耗,神氣愈怯,故無子,或生而多夭也。且人身精神有限,安得用度無窮,須當修省積精,以養天真,寡欲情而益眉壽。如此則惜精愛身,有子有壽,其妙何如耶?
《左傳》晉平有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日:疾不可為,是謂近女色,疾如蠱,非鬼非食,或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佑。公日:女不可近乎?對日:節之。淫生六疾。六氣日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濕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陰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
按:醫和所謂不節不時,不能寡欲者也。
之三
擇配篇第三
擇配之道,莫善于卜。人謀鬼謀,再三則瀆。文定厥祥,克昌姬篆。攘公之揄,十年有臭?;蛴杏诮?,或喪其婦。筮短龜長,從長是福?!肚Y·昏義》,欽哉三復。
《要略》日: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脈經》日:婦人少腹冷,惡寒久,年少者得之,為無子。
脈微而澀,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年少得此,為無子,中年得此,為絕產。
肥人脈細,胞有寒,故令少子。
密齋云:按丈夫無子者,妻妾之多何益?妻之無子,必用妾也。人之娶妾,不可不擇,觀其相,決之于卜。命不足信,蓋有假裝年月以欺人者。勿擇其美,有美者必有惡,如叔向之母,論夏姬之女是也。勿擇其族類,芝草無根,醴泉無源也。
《褚氏遺書》云:建平王妃姬等皆麗而無子,擇良家女未笄者入御,又無子。問日:求男有道乎?澄對之曰: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氣血完實,而后變合,則交而有孕,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泄,未完而傷,末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厄不壽,此王之所以無子也。婦人有所產皆女者,有所產皆男者,大王誠能訪求多男婦人,謀置宮府,有男之道也。王日:善。未再期生六男。未老陽遇少陰,老陰遇少陽,亦有子之道也。
密齋按:《易》曰: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枯楊者,老陽之象也。老夫之年,雖過八八之數,受氣獨厚,天真不匱,故遇少陰,乃能有子,如枯楊之復生梯也。若云老陰遇少陽,此枯楊生華之象。故《易》日: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左傳》晉叔向,欲娶于中公巫臣氏。其母日: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國兩卿矣,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無后,而鐘美于是,必將以是大有敗也。昔有仍氏生女,發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日玄妻,樂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戾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其子之廢,皆是物也。汝何以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茍非德義則必有禍。
某按:叔向之母云:甚美必有甚惡。又云: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茍非德義則必有禍。信哉言乎!嘗見人有美妻妾者,胎孕未成,形體先壞,身且不保,安望子耶?
昔密康公游于涇水,獲三女以歸。其母戒之日:吾聞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壑,汝小邦德微,不能享,當獻與王??倒宦牐挂酝鰢?。
密齋著箴日:人有恒言,子生、眾母,寵人太多.恐非其福。夫也不良,賤黃貴綠。妻有偏心,終朝反日。妾婢失防,中苒之辱。設有遺孽,易姓亂族。克偕伉儷,自有嗣續。
梁鱧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日:吾恐子自晚年耳,未必妻之過。嬗從之,后二年果有子。
袁韶父為郡吏,夫婦俱近五十無子。其妻資遣之往臨安買妾。既得妾,乃官家女也,即送還之。遂獨歸,妻問妾安在,告以故,且日:吾思之,無子命也。我與汝夫婦年久,若有子,汝豈不育,必待他婦人乃育哉?妻亦喜曰:君設心若此,必當有后。明年生韶,既長,為參政知事。
齊馮勤之父,自恥短陋,恐子孫類也。為子孫娶長大之妻。鄉里有女,長而陋,相言其貴,娶之而生勤,長八尺,仕至尚書。
《金丹節要》云:骨肉瑩光,精神純實,有花堪用,五種不宜:
一日螺,陰戶外紋如螺螄樣旋人內。
二日文,陰戶小如箸頭大,只可通,難交合,名口石女。
三日鼓,花頭繃急似無孔。
四日角,花頭尖削似角。
五日脈,或經脈未及十四歲而先來,或十五六而始至,或不調,或全無。
此五種無花之器,不能配合太陰,焉能結仙胎也哉。
男子亦有五種病:
一日生,原身細小,曾不舉發。
二日犍,外腎只有一子,或全無者。
三日變,未至十六其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濁。
四日半,二竅俱有,俗謂二儀子也。
五日爐,爐者忌也,陰毒不良。
男有此五病,不能配合太陰,乏其后嗣也。
之四
調元篇第四
丹溪云:無子之因,多起于父氣之不足,豈可歸罪于母血之虛寒?況母血之病,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古人治婦人無子,惟秦桂丸一方,其性熱,其辭確,今之欲得子者,率皆朋之無疑。夫求子于陰血,何至輕用熱劑耶!
劉宗厚云:婦人無子,多因經血不調,或陰虛血少,積聚痰氣,嗜欲等致,種種不同,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經寒者亦有之,但不可例為常法耳。是以先生論此,戒后人不得病機之的者,斯藥勿妄行也。況無子之因,亦豈止于婦室哉?如東垣云:李叔和自中年以來生一子,至一歲之后,身生紅絲瘤不救,后三四子,三歲皆病瘤而死,何緣至此疾?翌口思之。謂日:汝乃腎中伏火,精氣中多有紅絲,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病,俗名胎瘤是也。汝試視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腎丸數服,以泄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辛熱之物,其妻與六味地黃丸以養其陰血,受胎五月之后,以條芩、白術二味作散,啖五七服。后生子至三歲,前癥不復作,今已年壯。
密齋著《痘疹心要》論胎毒云:人之生也,受氣于父,成形于母。胎毒之胎,父亦有之,未可專歸于母也。觀東垣論李叔和之子紅絲瘤之病,丹溪論鄭憲史之子得淋病,皆其父之胎毒也。故一治其父,一治其子,悉用瀉火解毒之藥以獲元吉。今之求嗣者,不知滋養真陰之旨,喜服辛燥之藥,以致陽火蘊隆,陰水干涸,禍及其身,豈止胎毒于子也哉(鄭憲史子淋病見前《調經論》)。
東垣滋腎丸,治下焦伏火,陰虛腳痛無力,陰痿無子:
黃柏酒洗,焙知母酒洗,焙,備一兩 肉桂二錢
上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湯下。
褚氏云: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嘗于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之廢,則子一肢亦肖其父;母一日虧,則子一目亦肖其母。
愚按:男精女血,混合成胎,子形之肖于父母者,其原因有所自矣。然則求子者,男當益其精而節其欲,使陽道之常健;女當養其血而平其氣,使月事以時下。交相培養,有子之道也。
又云:父少母老,產女必贏;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治病首察乎此,補羸女則養血壯脾,補弱男則養脾絕色。贏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
愚按:此言弱男贏女補養之法,誠求子之所當講求者也。蓋男強女壯,精溢而盛,自然有子,何須補益?惟男之弱者,精常不足,當補腎以益其精;女之贏者,血常不足,當補脾以益其血。補腎宜六味地黃湯,精寒加五味子、熟附子。補脾宜參苓白術散,血少加歸、芎。又著葳日:男精充盈,陰血時行,陽變陰合,旺胎妙凝。男益其精,女調其經,乃能有子,螽斯振振。贏男虧陽,弱女虧陰,雖交不孕,雖孕不成。調養之法,上工所明,不遇其良,反成其疹。
茭山云:或有感而不生,或有感而孕,孕而多墮,其意何也?感而不生者,男子精盛之時,女子陰血不足,猶若老陰得其少陽,枯楊生華,種子下磽田之中,故不發生。又有男子精冷如冰,精清如水,雖女陰血縱橫,而終身亦無子矣。感而易孕者,女子血盛,男子精雖不足,猶若老陽得其少陰,枯楊生梯,種子下于肥田之中,故生而秀實也。孕而多墮者,男子貪淫尤度,女子好欲性偏,兼以喜食辛酸熱物,暴損沖任,故有墮胎之患。
孫都憲淮海公,年四十未有嫡嗣,嘗向密齋廣嗣之道,且語其故。密齋告日: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夫男子陽道之堅強,女子月事之時下,應期交接,妙合而凝,未有不成孕育者矣。然男子陽道之不強者,由于肝腎之氣不足也。腎者作強之官,肝者罷極之本。肝之罷極,由于腎之強作也,故陰痿而不起不固者,筋氣未至也。肝豐筋,肝虛則筋氣不足矣。陰起而不堅不振者,骨氣未至也。腎主骨,腎虛則骨氣不足矣。義有交接之時,其精易泄,流而不射,散而不聚,冷而不熱者,此神內亂,心氣不足也。凡有此者,各隨其臟氣不足而補之。在肝則益其肝,如當歸、牛膝、續斷、巴戟之類。在腎則益其腎,如熟地黃、蓯蓉、杜仲之類。在心則益其心,如五味、益智、破故紙之類。再用枸杞子、菟絲子、柏子仁以生其精,使不至于易虧;山茱萸、山藥、芡實以固其精,使不至于易泄。修合而服之,其藥勿雜,其交勿頻,其動以正,其接以時。則熊羆之夢,麒麟之子,可計日而待矣。命其方曰螽斯丸。
當門 牛膝 續斷 巴戟 蓯蓉 札仲姜絲炒菟絲酒蒸枸杞子
山萸肉 芡實 山藥 柏子仁各一兩 熟地黃二兩, 益智去殼
破故紙黑麻油炒五味子各半兩
上十六味,各制研末,秤定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人,每五十丸,空心食前酒下。
公又問,女子月事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無定期者,何以調之?密齋日:此神思之病,無以法治也。公日:何故?日:寵多而愛不周,念深而幸不到,是以神思不舒也。以身事人,而其性多傲,以色悅人而其心多忌,故難調也。公日:據此意思制方,平其氣,養其血,開其郁,宜無不可?日:謹如教。乃進調元丸方,用香附子、川芎、陳皮以開郁順氣,白術以補脾利滯血,當歸以養心生新血。又以治其二陽發心脾之疾。
香附子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捶極爛,曬干,研為細末,以十兩余
醋作糊,一斤 當歸 川芎 白術 陳皮各五兩
五昧各為極細末,浸藥余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食前酒下。不飲酒,小茴湯下。
密齋嘗見男子陰痿者,多致無子,不可不慮也。憔其求嗣之急,易為庸醫之惑,或以附子、石床脂為內補,或以蟾酥、哈芙蓉為外助。陽事未興,內熱已作,玉莖雖勁,頑木無用,以致終身無予者,或有夭歿之慘者。吾見此輩無辜而受醫藥之害,乃遍訪諸方,無越此者,出以示人,命曰 壯陽丹。
熟地黃四兩 巴戟(去心) 破故紙炒各二兩 仙靈脾一兩 桑螵
蛸真者鹽焙陽起石煅,別研,水飛,各半兩
上六味,合陰之數,研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空心如一服,溫酒下。不可持此自恣也,戒之。
有人誤服壯陽辛燥之劑,鼓動命門之火,煎熬北海之水,以致邪火妄動,真水漸涸,失其養生之道,去死不遠矣。治此之法,曰滋水之主,以制陽光。腎者,水之主也,肺者,水之化源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辛者,肺金之味也。滋其真水之化源,以制其邪火之亢甚,陽光既伏,真水自生。補陰丸主之:
黃柏鹽水炒,四兩 知毋酒洗,四兩 熟地黃酒蒸焙,六兩 天門冬
焙,三兩
各勿犯鐵,各取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了大,每五十九,空心食前百沸湯下。,
制方,古云:腎苦燥,知母之辛寒以潤之;腎欲堅,黃柏.之苦寒以堅之。熟地黃之苦甘寒,以補腎之虛;天門冬之甘寒,以補肺、滋腎水之化源,所謂虛則補其母也。
丹溪日:婦人無子者,多因血少不能攝精。俗醫悉謂子宮虛冷,投以辛熱之藥,煎熬臟腑,血氣沸騰,禍不旋踵。或服艾者,不知艾性至熱,人火灸則下行,人服藥則上行,多服則致毒,咎將誰歸?
若是肥盛婦人,稟賦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用南星、半夏、蒼術、臺芎、防風、羌活、滑石,或導痰湯之類
密齋云:肥盛婦人無子者,宜服蒼附導痰丸:
蒼術制,二兩 香附童便浸,二兩 陳皮去白,兩半 南星炮,另制
枳殼麩炒 半夏各一兩 川芎一兩滑石飛,四兩 白茯一兩半
神曲炒,一兩:,
上十味,共末,姜汁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淡姜湯下。
若是怯瘦性急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滑之子宮干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涼血降火,或四物湯加香附、柴胡、黃芩養血養陰等藥。
東垣有六味地黃丸,以補婦人陰血之不足,無子服之,能有胎孕。
仁齋云:人之夫婦,猶天地然。天地陰陽和而后萬物生。夫婦之道,陰陽和而后男女生,是故欲求嗣者,先須調其婦之經脈,經脈既調,則氣血和平,氣血和平則百病不生,而樂乎有子矣。
故庵云:婦人無子之因,或經不勻,或血不足,或有疾病,或交不時,四者而已。調其精而補其血,去其病而節其欲,夫如是則經調血足,無病而交有時,豈有不妊娠者乎?雖然人之后嗣系乎天命,抑或人事之未盡者,可不究其心歟?
愚按:婦人無子,或經水不調,自有調經之方,血不足者,莫如六味地黃丸;素有疾病者,莫如補脾參苓白術散。若夫子宮虛寒者,不可不講,茍執勿用熱藥之禁,所謂執中無權,猶執一一也。今采韓飛霞女金丹、楊仁齋艾附暖官丸二方于后,以備治虛寒者之用也。
韓飛霞女金丹(可代詵詵丸):
白術 當歸 川芎 赤石脂 藁本 人參 白薇 丹皮 玄胡索
白芷 桂心 白芍 沒藥 白茯苓 甘草各一兩
上十五味,除赤石脂、沒藥另研,余以醇酒浸三日,焙干為末,足數十五兩;香附子十五兩,以米醋浸三日,略炒,為細末,足十五兩。共十六味,為末,重羅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磁銀器封收。每取七丸,空心雞未鳴時服一丸,以清茶灌漱咽喉后細嚼,以溫酒或白湯下,咸物干果壓之。服至四十九丸為一劑,以癸水調勻,受胎為度。胎中三日一丸,百口止,盡人事而不育者天也。
仁齋艾附暖宮丸,(兼治帶下白濁):
香附俱要各時采者,用醋五升,以瓦罐煮一晝夜,搗爛,分作餅,慢火
焙干,六兩艾葉去枝根,三兩吳茱萸去枝根川芎 白芍炒黃
芪各二兩 當歸三兩 續斷一兩半 生地黃一兩 官桂五錢。
共為細末,上好米醋糊丸梧桐子大。每五七十丸,淡醋湯食遠下。修合宜壬子日,或天德合月德合日益,后續斷生氣日,精選藥材,至誠合造精用經驗。
凡婦人服藥,更戒惱怒,勿食生冷。男子亦要保養精神,戒夜酒。謹慎經期,循素女房中之論無不效。見《素女論·下》。
梁武平齊,獲侍兒十余,郄后憤恚成疾。左右日:《山海經》云:“鴣鷓為膳可療,使不忌。”郄茹之妒減半。
之五
協期篇第五
種子歌云:三十時中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經水過時空霍亂?;魜y之后枉費功,樹頭樹底覓殘紅。但解開花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
仁齋云:此蓋婦人月經方絕,金水才生,此時子宮正開,乃受精結胎之候,妙合太和之時,過此佳期,則子宮閉而不受胎矣。然男女之分,各有要妙存焉。如月候方絕,一日三日五日交會者成男,二日四日六日交會者成女,過此則不孕矣。
訣日:何為種子法?經里問緣由。昨日紅花謝,今朝是對周,藍田種白玉,子午敘綢繆。三五成丹桂,二四白梅抽。此言經水未行之時,血海正滿,子宮未開,不能受精以成其娠。經水既行,則子宮開,血海凈,斯能受其精矣。昨日,謂兩日半后也。子午,謂陰陽初動之始,即復垢二卦,非二時也。經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得奇數,是為陽,必生男,故日丹桂成;二日四日六日得偶數,是為陰,必生女,故日白梅抽。七日之后,子宮復閉,不成娠矣。
玉湖須淺泛,重載卻成憂。陰血先參聚,陽精向后流。血開包玉露,平步到瀛洲。淺泛者,即《素女論》所謂九淺一深之法也。蓋男女交媾,淺則女美,深則女傷,故云重載即成憂也。陰血先聚,陽精后沖,則血開裹精而成男;陽精先至,陰血后參,則精開裹血而成女,即《斷易天玄賦》所謂“陽包陰則桂庭添秀,陰包陽則桃洞得仙”也。
從斯相暫別,牛女隔河游。二月花開發,方知喜氣優。好事當傳與,讒言莫妄綢。此言種子之后,男子別寢,不可再交,蓋精血初凝,恐再沖擊也。故古者,婦人有娠,即居側室,以養其胎氣也。二月,即次月也,前月經行,協期種玉,次月經斷,真有娠矣。當此之時,胎教之法,不可不講,故常使之聽美育,見好事,聞詩書,操.弓矢。淫聲邪色,不可令其視聞也。
密齋箴日:月事初下,謂之紅鉛。三十時足,佳期不愆。舊污既去,新癸未生。子宮正開,玉種藍田。陽道剛健,交接勿煩。勿令氣忤,必使情歡。陽偶陰和,雨順風恬訂芳花結子,丹桂森森。
種子須得天月二德,天月德合,--合六合,益后續世。日吉:正月丁壬丙辛,建成收開閉;二月申巳甲己,建平定危成;三月丁壬,建執成收開;四月辛丙庚乙,建平滿成開;五月亥寅丙辛,建成收除;六月甲己,建除滿成閉;七月癸戊丁壬,建危成收;八月寅亥庚乙,建危成除;九月丙辛,建執破危成;十月乙庚甲己,建平成閉;十一月巳甲丁壬,建除執破成;十二月庚乙,建成開閉(外建成開閉俱合天喜、六合益后續世在內)。,
《巢氏病源》云:三陽所會則生男,三陰所會則生女。葛洪《肘后方》云:男從父氣,女從母氣。《圣濟經》云: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相為流,薄予一體,因氣而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則屬陰,陰資之則成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別也。
丹溪日: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論,愚竊惑焉。復閱李東垣之方,有日:經水斷后一二日,血海始凈,精勝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以后,血脈已旺,精不勝血,感者成女,此確論也?!兑住啡眨呵莱赡校さ莱膳?。夫乾坤,陰陽之情性也;左右,陰陽之道路也;男女,陰陽之儀象也。父精母血,因感而會,精之施也,血能攝精,精成其孕,此萬物資始于乾元也。成其胞,此萬物資生于坤元也。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口子宮,一系在上,上有兩岐,一達于左,一達于右。精勝其血,則陽為之主,受氣于左子宮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于右子宮而女形成矣。
或日:分男分女,吾知之矣。男不可為父,女不可為母,與男女之兼形者,又何如分之耶?予日:男不可為父,得陽氣之虧者也;女不可為母,得陰氣之塞者也。兼形者,由陰為駁氣所乘而成,其類不一,以女函男有二:一則遇男為妻,遇女為夫;一則可妻而不可夫。其有具男之全者,此義駁之甚者也。
或日:駁氣所乘,獨見于陰,而所乘之形,又若是之不同何耶?予日:陰體虛,駁氣易于乘也。駁氣所乘,陰陽相混,無所為主,不可屬左,不可屬右,受氣于兩岐間,隨所得駁氣之輕重而成形。敞所兼之成形,有不可得而同也。
愚按: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交感之道,雖夫婦之愚不肖,可以能知能行也。紀傳所載方法甚明,求子之人用之無效者,可以謂其人之不能行也。其道則邇,其事則易,不可謂其人之不能行也。然可語者法也,不可語者意也。兩意不洽,故徒法不能行矣。因著論于左,惟高者取正焉。
謹按《易·系辭》日:天地姻媼,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誠哉是言也。男女胥悅,陰陽交通而胚胎結矣。嘗觀周頌之詩云:思媚其婦,有依其士。則夫婦親愛之情,雖在田野,未之忘也。故于衽席之間,體雖未合,神已先交,陽施陰受,血開精合,所以有子。茍夫媚其婦,而女心未愜,則玉體才交,瓊漿先吐,陽精雖施,而陰不受矣;婦依其夫,而士志或異,則桃浪徒翻,玉露未滴,陰血雖開,而陽無人矣。陰陽乖離,成天地不交之否,如之何,其能化生萬物哉!
或日:種子論為富貴之人立法,若彼農民則不知此理,而生育偏多也。殊不知男女居室,雖愚不肖,可與能知能行焉,禽獸何知,而字尾亦有期耶。但富貴之人,身安志樂,嗜欲縱而身體瘁,嬌妻美妾,愛博而情不專,茍不立此種子之法,則縱恣無度,空勞神思,終不成胎孕也。郊野之民,形苦志苦,取樂不暇,一夫一妻,情愛不奪,至如交合之時,自然神思感動,情意綢繆,積久有余之氣,交久未合之身,陽施陰受,此所以交則有孕面生育之多也。或日:富貴無子者,信如所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識如之何而可使生子也?日:修德以求福,寡欲以養心,配必擇良,藥不妄餌,庶手可矣。
帝問日:若人無子,必欲求之,有法乎?素女答日:求子之法,須察婦人經水畢,四旺日之后,子宮方開,可以交合而成其子。按:四旺日:春,甲乙寅卯日;夏,丙丁巳午日;秋,庚辛申酉日;冬,壬癸亥子日。四季,戊巳辰戌丑未日。如不值其日,取四旺時行之。
帝日:何以為交接則成男女乎?素女日:男女交合,女人美快,不自知覺。若陰血先至,陽精后沖,縱氣來乘,陰m開裹陽精,是陰包陽,則成男;若陽精先至,陰血未參,橫氣傍來,陽精開裹陰血,是陽包陰,則成女也。
帝日:夫婦有不相和悅者,其放何如?素女日:蓋因女子不能察夫之情,不曉夫婦人倫之道,生育繼嗣之理,但自縱心性兇頑,常懷忿怨不足之意。或因夫背棄自妻私淫外婦,至令自己夫婦交合之時,雖夫欲無休而妻情意不向,反生怨惡而憎嫌也。以此夫婦不相和悅,雖交而情不美。
帝日:交媾之間,情相悅而意相敬何如?素女日:此皆男女通曉夫婦之道,陰陽交合之理,自然得其情意契合,故相敬也。
素女日:男女交合,男有五傷:一者,男與女交合之時泄精少者,為氣傷;二者,交合之時精出而勃者,為肉傷;三者,交合之時泄精而多者,為筋傷;四者,交合之時精出而不射者,為骨傷;五者,交合之時玉莖不堅,雖堅而不久者,為腎傷。已上五者,皆因泄精過度,致傷身體,可不畏哉!
《養生經》云:精清者,肉傷;精血者,筋傷;精赤者,骨傷。如此傷者,病乃生焉。
又日:女有五傷之候:一者,陰戶尚閉不開,不可強刺,強則傷肺;二者,女興已動欲男,男或不從,興過始交則傷心,心傷則經水不調;三者,少陰而遇老陽,玉莖不堅,莖舉而易軟,雖入不得搖動,則女傷其目,必至于盲;四者,女經水未盡,男強逼合則傷其腎;五者,男子飲酒大醉,與女子交合,莖物堅硬,久刺之不止,女情已過,陽興不休,則傷其腹。
愚按:《素女論》男女五傷之候,欲求子者,夫婦交合之時,不可不慎也。其論交接之事,男有四至,女有九到之說,辭太近褻,故不收錄,乃竊取其意而補之。雖云情欲之私,實為生民之始,萬化之源也。
夫男女未交合之時,男有三至,女有五至。男女情動,彼此神交,然后行之,則陰陽和暢,精血合凝,有子之道也。若男情已至,而女情未動,則精早泄,謂之孤陽。女情已至,而男情未動,女興已過,謂之寡陰?!队窈洝吩疲汗玛柟殃幖床恢?,譬如鰥夫及寡婦,謂不能生育也。
男有三至者,謂陽道奮昂而振者,肝氣至也;壯大而熱者,心氣至也;堅勁而久者,腎氣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悅也。若痿而不舉者,肝氣未至也,肝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壯而不熱者,心氣未至也,心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也。堅而不久者,腎氣未至也。腎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骨,其精不出,雖出亦少矣。此男子之所以求子者,貴清心寡欲,以養其肝心腎之氣也。
女有五至者,面上赤起,媚靨乍生,心氣至也;眼光涎瀝,斜覷送情,肝氣至也;低頭不語,鼻中涕出,肺氣至也;交頸相偎,其身自動,脾氣至也;玉戶開張,瓊液浸潤,腎氣至也。五氣俱至,男子方與之合,而行九一之法,則情洽意美。其候亦有五也,嬌吟低語,心也;合口小開,肝也;咽干氣喘,肺也;兩足或曲或伸,仰臥如尸,脾也;口鼻氣冷,陰戶瀝出沾滯,腎也。有此五候,美快之極。男子識其情而采之,不惟有子,且有補益之助。
男有三至,女有五至者,精之動也。應至而未至者,神未至也。故欲人動者,必先移其神,其神若交,其精自治,然神交之道,有天之所命者,如姜螈履巨人跡,歆歆然若有人道之感而生稷。漢薄姬夢蒼龍據腹,高祖幸之而生文帝者是已。有夢之所感者,如《斯于》之詩云: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了之祥”是已。若楊國忠夫人之事,則未免天下后世之非笑也?!短鞂氝z事》:楊國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茌苒成病,忽夢與國忠交,因有娠,后生男名舳泊。至國忠使歸,其妻俱述夢中之事,國忠日:此蓋夫人相念情感所至。時人無不譏誚之。
素女日:男女交媾之際,更有避忌,切須慎之。若使犯之,天地奪取壽,鬼神殃其身,又恐生子不肖不壽之類。謹守禁戒,可以長生。所總之要,備述于后:天地震動,卒風暴雨,雷電交作,晦朔弦望,月煞日破,大寒大暑,日月薄蝕,神佛生辰,庚申甲子,本命之日,三元八節,五月五日。又有禁忌,名山大川,神祠社廟,僧宇道觀,圣賢像前,井灶前后,火炎鬧烘。以上類目,切須忌之,不可交合,犯之者,令人壽天,小則生病。或若生男,令其丑貌怪相,形體不全,災疾天壽。
又有交合禁忌:神力勞倦,愁悶恐懼,悲憂思怒,疾病走移,發赤面黃,酒醉食飽,病體方痊,女子行經。以上所忌,不可交合,令人虛損,耗散元氣??刹簧髦?/span>
諸所禁忌,敷奏于前,復有五月十八日自是天地牝年之日,陰陽交合之期,世人須避慎,不可行房,犯之重則奪命,輕則減壽,若于此時受胎孕,子母難保。
密齋云:夫婦交合之時,所當避忌者,素女之論頗詳。然男女無疾,交會應期,三虛四忌,不可不講。三虛者,謂冬至陽生,真火正伏,夏至陰生,真水尚微,此·年之虛也;上弦前,下弦后,月廓空,此一月之虛也;天地晦冥日月,此一日之虛也。遇此三虛,須謹避之。四忌者,一忌本命正沖,甲子庚申晦朔之日;_忌大寒、大暑、大醉、大飽之時;三忌日月星辰,寺觀壇廟,灶冢墓之處;四忌觸忤惱怒、罵詈擊搏之事。犯此三虛四忌者,非唯無子,令人夭壽。
上種子法,見于群書所載者如此,仿而行之,無不驗者。愚竊有說焉,若彼四野之氓,邪淫之女,多致生育者,豈皆知此種子法耶?蓋待其天癸動,子戶開而媾精者,此鳥獸字尾之期,待其男三至、女五至而通體者,此陰陽交感之理,其機至微,非文字之能盡者。若夫田野之氓,則交疏而情意狎;邪淫之女,其思切而情先交,所以陰陽和而生育多也。
之六
《陰陽別論》日: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王太仆云:陰,謂尺中也。搏,謂搏觸于手也,尺脈搏擊與寸口脈別,則為娠子之兆。何者?陰中有別陽也。
轉女為男法
《良方》論曰:陽施陰受,所以有娠,遇三陰所會,多生女子,但懷娠三月,名口始胎,血脈不流,形象而變,是知男女未定,故令于滿三月間,服藥、方術轉令生男也。其法以斧置妊婦床下,擊刃向下,勿令人知??植恍耪?,待雞抱卵時,仿此置窠下,.窠盡出雄雞矣。
又,初覺有妊時,取弓弩弦縛婦人腰下,滿百日去之,紫宮玉女秘法也。又如三月已前,取雄雞尾尖上毛三莖,潛安婦人臥席下,勿令人知之,驗。又,取夫發及手指甲,潛安婦人臥席下,勿令人知之。又,妊娠才及三月,要男者,以雌黃半兩衣中帶之。要生女者,取雌黃半兩帶之。
密齋云:夫婦媾精,陰陽分形,陽精勝者為男,陰血勝者為女,固已別矣,豈能轉移之耶?雖三月男女分形,陽精勝者為男,陰血勝者為女,蓋一月二月之間,精血混合,男女之形未彰,至于三月,陰陽始判,震巽之索斯定,故日男女分也。謂初受之氣,于茲始定,非謂陰陽男女初無定體,必待三月而后分,故可以轉移變之耳。古人留是法者,必有所試,陰陽變化之妙,愚不得而知焉。
護養胎元
《脈經》日:婦人懷胎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二月,足少陰脈養;三月,手心主脈養;四月,手少陽脈養;五月,足太陽脈養;六月,足陽明脈養;七月,手太陽脈養;八月,手陽明脈養;九月,足少陰脈養;十月,足太陽脈養。諸陰陽各養三十日,活兒。手太陽、少陰不養者,下主月水,上為浮汁,活兒養母。懷胎者,不可灸刺其經,必墮胎。
按《巢氏病源》論云:婦人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陰脈養之;二月名胎膏,足少陽脈養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脈養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木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七月始受金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士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發,足少陰脈養之;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身皆備,此足太陽脈養之也。
《良方》論云:四時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于肝也。若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所以養胎一月二月也。手主心,心包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養胎在三月四月也。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胎在五月六月也。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也。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胎在九月。又況母之腎臟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至十月,兒于母腹之中,受足諸臟氣脈所養,然后待時而生。此論奧妙而皆有至理,余書所論,皆不及也。
《良方》論云: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移氣變之后,保衛輔翼,固有道矣。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適,所入有度量。尺所畏忌,悉知戒慎,資物為養者,理固然也。寢興以時,出入以節,可以高明,可以周密,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因時為養者,理固然也。以致調喜怒,寡嗜欲,不妄作勞,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不焉。茍為不然,方授受之時,一失調養,則內不足以為中之守,外不足以為身之強,氣形弗克,而疾病因之。若食兔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瘡癬之屬,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不足而解顱,脾胃不和而贏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屬,皆以氣血不調之過也。誠能食飲知所戒,推而達之,五味無所傷,誠能于氣之所調,推而達之,邪氣無所乘,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故日:天非人不因。
食物所忌
食犬肉令子無聲。食兔肉令子缺唇。食雞合糯米同食令子生寸白蟲。膾鯉同雞子食,令子聲喑多瘡。食羊肝令子多厄難。食鱉魚令子項短。鴨子與桑椹同食,令子到生心寒。鱔魚同田雞食,令子喑啞。雀肉合豆醬同食,令子面生黑子。食螃蟹橫生,食子姜令子多指、生瘡。食水醬令子絕產。食雀肉飲酒,令子無恥多淫。食茨菇消胎氣。干姜、蒜毒胎無益。粘膩難化傷胎。驢馬肉,過月難產。豆醬合藿同食,墮胎。食山羊肉,子多病。無鱗魚不可食。菌有大毒,不可食,如有食者,誕子多風而夭。食雀腦令子雀目。
婦人有妊,最不可針灸及亂服藥餌,恐致墮胎,以貽后悔。
驗胎法:
大凡婦人三月經不行,宜用川芎一兩,為末,濃煎艾湯,人分一盞,空心調服之,服盡覺腹中微動則有胎矣。不動者血病也;若動在臍下者,血癥也。故《脈經》云:一月血為閉,二月若有若無,三月為血積也。
胎前所忌藥物歌
嫵斑水蛭地膽蟲, 鳥頭附子配天雄。
躑躅野葛螻蛄類, 草烏側子與虻蟲。
牛黃水銀并巴豆, 大戟蛇蛻及蜈蚣。
牛膝藜蘆加薏苡, 金石錫粉對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 蜥蜴陀僧與麈蟲。
代赭蚱蟬胡腦麝, 蕪花薇蘅草三棱。
槐子牽牛并皂角, 桃仁蠐螬及茅根。
械根硇砂與干漆, 亭長溲琉菌草中。
瞿麥櫚茹鱉爪甲, 猬皮鬼箭赤頭紅。
馬刀石蠶衣魚等, 半夏南星通草同。
干姜蒜雞并鴨子, 驢馬兔肉不須供。
切忌婦人產前用, 此歌宜記在心胸。
歌中半夏炒過,干姜炮過,可用,不必拘疑。
妊娠所忌之藥物,切不可犯,犯則損胎,子母不利。
婦人受胎之后,常宜行動,使氣血流通,百脈和暢,臨產無難也。今之為婦者,好逸惡勞,喜靜懶動,含羞養嬌,至氣血不行,產育多苦。況行住坐臥之久,為皮肉筋骨之傷,子在腹中,氣通于母,母氣既傷,子亦受病。又勿登高,勿越險,勿舉動,恐致墮胎。婦人懷胎,常宜見美事,聞善言。若彼神怪之像,傀儡之類,必遠避之,勿令見也。稍有犯者,兒必肖之,其貌不雅。居住之處,欲其得軒豁明朗,切忌僻靜幽暗,無人相伴,恐其胎氣怯弱,邪氣侵犯,為害甚大。
仁齋云:婦人懷胎,臟氣壅閉,不可多睡,不可憂懼、勞役,不可啖食粘滯、辛辣、堅硬之物。又不可妄施針灸,所貴時行數步,調暢自適,使氣得其平。若酒面炙博,熱毒薰蒸;若感觸風邪,傳染熱氣;若誤服藥餌,破血動胎;若七惰內傷,快意縱恣,則易致漏胎;若近產多淫,觸犯胎氣,則易墮落也。
《良方》云:受胎之后,切宜避胎殺所游之方:
正月房床,二月戶扇,三月門,四月灶,五月母身,六月床,七月碓磨,八月廁,九月門,十月房,十一月爐灶,十二月房床。六干胎神:甲己日占門,乙庚日碓磨,丙辛日廚灶,丁壬日倉庫,戊癸口房床。十二支胎神:子午日碓磨,丑未口占廁,寅申日占爐,卯酉日大門,辰戌日雞柄,巳亥日占床。
之七
調理胎疾
仁齋安胎之法有_:或因母病以致動胎者,但療母病,其胎自安?;蛱獠粓裕蛴|動以致母病者,則安胎而母自愈。以膠艾湯、當歸湯各半,縮砂佐之為良。
丹溪云: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無窮。產前當清熱養血為主。茺蔚子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補也,故日產前無滯,產后尤虛。黃芩乃安胎之圣藥,俗以為寒而不敢用,反用溫熱藥,謂能養脾,殊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藥循經而不妄行,乃能養胎,必擇條實者用之??s砂安胎,以止其痛,行氣故也,非八九個月不可多用。
《金匱要略》云:婦人妊娠,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川芎 白芍各一兩 白術半兩條芩一兩 或散,或酒糊丸,
或湯。
妊娠墮胎
丹溪云: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乏,不足以榮養其胎則墮。譬如枝枯則葉落,藤萎則花墜。又有勞恐傷精,內火便動,亦能墮胎。譬如風撼其木,人折其枝也?;鹉芟?,造化自然?!恫≡础匪^風冷傷子臟而墮,此未得病情者也。予見賈氏婦,但有娠至三個月必墮,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則澀,知其血少也。以其壯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術湯,下黃芩末…錢,與數十貼,得保全而生。因而思之,墮于內熱而虛者,于理為多。日熱、日虛,蓋孕至三月.正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地黃、阿膠等為安胎妙藥耶?
王節齋云:婦人墮胎,多在三五個月、七個月而墮者,除跌仆損傷不拘外,若前次三個月而墮,則下次必如期而復然,蓋先于此時受傷,故后于至期必應,乘其虛也。遇有半產者,產后須多服養氣血固胎元之藥,以補其虛損。下次有胎,先于兩個半月后,即服固胎藥十數帖,以防三月之墮。至四個半月后,再服八九帖,防過五月。又至六個半月后,再服五七劑,以防七月。及至九個月后,服丹溪達生散數十貼,可保無虞。其連墮數次,胎元損甚者,服藥須多,久則可以留。方用四物湯,倍加人參、白術、阿膠、陳皮、茯苓、甘草、艾葉、條芩。氣,加香附子、縮砂仁;痰,加姜制半夏調理。
丹溪固胎飲,常墮胎者宜服之:
熟地黃五分歸身人參 白芍各一錢 白術錢半 川芎五分陳
皮一錢條芩五分甘草二分黃連少許黃柏少許桑木上羊兒
藤七葉圓者,即桑絡也,真寄生尤妙
水二盞,糯米五七十粒,煎服。血,加阿膠。胎氣痛,加縮砂仁。
茭山云:孕而多墮者,男子貪淫情縱,女子好欲性偏,兼以好食辛酸熱物,暴損沖任,故有墮胎之患。其膏粱與藜藿婦人不同,欲之多寡故也。有一等婦人,有胎似乎無胎,痰氣疼痛發熱,醫者不明脈理,妄施耗氣退熱之劑,不知胎氣宜養,病氣益攻,若有胎反用攻藥,豈不誤矣!故養胎者血也,護胎者氣也?;蛴袐D人小產太多,乃至中年設法服藥保全,但欲心不絕,其性情不改,百凡上氣,逆損沖任,因而殞命者有矣。故昔人有言:飛禽抱卵,走獸懷胎。物類尚能保全產育,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及此,何耶?且小產甚于大產,瓜果生而摘之,豈不傷其枝蔓,養生可不慎哉?
又或問予日:今婦人小產最多,往往服藥保孕鮮有效者何也?予答曰:婦人縱欲,恣養口體,傷于沖任,故有墮胎之患。醫家不審氣血冷熱,妄施歸芎阿膠、艾葉香燥之藥,因而墮者有之。永為則例者亦有之。世俗概用濟生寶艾附等丸以為的當,殊不知前品乃濕熱之藥,助火清陰之劑,血熱妄行,故漏胎之患必有。且如果品多生春夏,少結秋冬,既因血漏胎,反為寒治,必致誤人。予特為此參出一方,藥品雖少,其功甚大。但懷胎時,自知慎重避忌,服此藥可以保全,遂名日千金保孕丸:
杜仲去粗皮,以糯米煎湯拌勻,炒斷絲,八兩續斷去蘆,三兩
上二味為細末,以山藥五兩,作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忌酒醋,戒惱怒。一方用棗肉為丸。
又云:胎墮,氣血不足也。氣不足,胎無所榮,血不足,胎無所養,榮養失宜,猶木枯果落。其間過傷怒氣,勞佚動胎,內外冷熱,傷于子臟,又當量輕重而治之。
《胎產須知》云:胎氣不固,常小產,用四物湯加炒阿膠、炒黑香附、白術、黃芩、砂仁、糯米,水煎服。
密齋預防墮胎之方,莫有善于所集者。惟《金匱》當歸散方,去川芎,用熟地黃,加阿膠、炙草,若常服之尤穩。更兼安胎丸,一名湖蓮丸:
蓮肉 去心,二兩 白術二兩 條芩二兩 砂仁炒,半兩
共為末,山藥五兩,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米飲下。
妊娠漏胎
《要略》師日: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間續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芎勞阿膠甘草各二錢艾葉當歸各錢半 白芍熟地黃各二
錢
水二盞,酒一盞,煎一盞,去滓,內阿膠,慢火煎,令膠烊,頓服之。
丹溪云:有娠而血漏下者,屬氣虛血熱,可服固孕之藥,方見前胎產須知條。
河間二黃散,治胎漏下血。
生熟地黃等分。
上為末,煎白術、枳殼湯下二錢或錢半。
劉宗厚按《良方》論云:婦人有子之后,血蓄以養胎矣,豈可復能散動耶?所以然者,有孕而月信每至,是亦未必因血盛也。若謂榮血有風則經始動,動以其風勝,則有此例??梢娞ヂ┲颍侵挂欢艘玻握咭藬U充焉。
如血熱胎漏者,用丹溪治漏下血方:
條芩五錢 白術一兩 砂仁炒阿膠蛤粉炒成珠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艾葉湯下。
氣血兩虛,下血不止者,秘傳當歸寄生湯,水煎服:
當歸 川芎 艾葉 白術各一錢人參寄生 川續斷熟地黃各二錢
《良方》論妊婦全假血以養胎,或因驚走,或從高墜下,冒涉風邪,觸忤神祟,以致下血,胎奔上心,腹中急動,或血從口出,皆是傷胎。其下血不止,胎上沖心,四肢厥冷,悶絕將死者。
阿膠炒各二兩 青竹茹拳大一握 白蜜二合
上水六升,煮艾、竹茹至二升,去渣,人阿膠、白蜜,一二沸,待膠烊,分作三服。
妊娠下血如月信者,若至胞干,非特損子,亦損母矣。
芑焙干姜炮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調服三錢,日夜分三服。
立圣散,治妊娠下血不止,用雞肝二具,以好酒一升,煮熟,共酒食大效。
密齋云:女子之血,在下為經水,在上為乳汁,一朝有娠,則經水不動,乳汁不行,聚于子宮,以養其胎也。故胎之有血,如魚之有水,水深則魚得活,水涸則魚困矣。今有娠而腹下血,乃氣虛血虛,胞中有熱,不亟止之,但恐血枯,子命難全,母亦隨斃。法當用人參、白術以補其氣,歸芎以補其血,黃芩以清其熱,生甘草以瀉其火,阿膠以止其血,未有不安者矣。
卷之八
胎動不安
凡二論,八方。
丹溪云:胎動者,因大逼動胎,逆作上喘,急用黃芩、香附之類。夫黃芩乃安胎之圣藥。安胎飲,胎成之后,覺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小美,宜服。或五六個月,常服甚好,此丹溪方也。
白術 當歸 白芍 熟地黃各一錢人參 川芎 條芩 陳皮甘草
砂仁蘇葉各三分
生姜三片引,水煎。
密齋云:胎動不安,其因有七:或因墜跌舉重,觸動胎氣者;或因縱欲無度,觸動胎氣者;或因七情失節,觸動胎氣者;或因誤食辛熱,觸動胎氣者;或因觸冒寒暑,沖動胎氣者;或因修造移徒,觸動胎氣者;或因母多疾病,胎失其養,而不安者。當各求之,勿一概妄治也。
如因自高墜下,或為熏物所壓觸動胎氣,腹痛下血,宜用安胎散主之。
縮砂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焦黑,去皮取仁為末,以當歸、川芎等分,水煎作湯調服。如覺胎中熱,其胎即安矣。此方甚驗。大抵妊婦不可缺此,常服安胎易產。
如因夫婦貪歡,不知避忌,縱恣情欲,以致沖任傷損,觸動胎元,胎動腹痛,或為漏胎者,宜如圣散主之:
鯉魚皮鮮者當歸熟地黃 阿膠面炒為珠 白芍藥川續斷川
芎 炙草各等分
水一盞,苧根少許,生姜三片,煎服。
如因喜怒憂思,恐懼失節,觸動胎氣不安者,宜加減四物天香湯主之:
當歸 川芎香附 陳皮 蘇葉
因丁怒者,加黃芩、甘草、人參以緩其中,使肝氣平。
因于憂者,加枳殼、大腹皮以理其氣,使脾氣平,飲食進。
因于喜者,加黃芩、黃連、麥門冬以瀉其火,使氣平。
因于恐者,加茯神、益智以安其神,使腎氣平,則胎自安矣。
如因恣食酒面,炙炒厚味,及誤服辛燥毒藥者,以致邪火薰蒸,胎動不安,宜加味枳殼湯主之:
枳殼半兩黃芩一兩 白術一兩 加黃連 黃柏各二錢,炒生甘草青竹茹
水煎服,三錢一劑。
如因起居不時,沖寒冒暑,動其胎者,宜《金匱》當歸散加減。
因于寒者,加蔥白、蘇葉、生姜。
因于暑者,加黃連、人參、知母。
如因修方動土,移徙堆垛,觸犯日月胎神,以致不安者,宜服前安胎散,更請道高者,于胎神所占之方,作符使禳之。
如因母疾病,氣衰血少,不能護養其胎,以致不安者,宜十圣散主之,即十全大補湯加減也。
人參 白術 熟地黃 砂仁炒黃芪各五分 炙草 川芎 歸身
白芍炒,各一錢 川續斷八分
水煎服。
上,以上胎動不安者,諸癥如有腹痛下血者,各隨就本方,加阿膠、艾葉。
妊娠聚積(附:鬼胎)
凡七論,三方。
《六元正紀大論》帝日:婦人身重,毒之何如?岐伯日: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王太仆云:故有堅大癥瘕,痛甚不堪,則治以破積愈痛之藥,是謂不救必死,盡死救之,蓋存其大也,雖服毒不死也,上無殞言母必全,下無殞言子亦不死也。
又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河間云:藥之性味,本以治疾,誠能處以中庸,與疾適當,且如半而止之,亦何疑于攻治哉?
《要略》云: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酆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炒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為細末,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如不止,加至三丸,溫水下。
《脈經》云:設令宮中人,若寡婦無夫,曾夜夢寐,交通邪氣,或懷久作瘕瘕,急當治下。
斬鬼丹,治婦人鬼胎如抱甕。
吳茱萸川烏頭 白姜蠶炒秦艽 柴胡 巴戟去心 巴豆不去油
芫花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吞,取去惡物,即愈。
寸口脈洪而澀,洪則為氣,澀則為血,氣動丹田,其血則溫,澀則于下,胎冷若冰,陽氣活胎,陰氣必凝,故必陰陽,其下必僵,假令陽經,畜血若杯(陰為死血,陽為畜血)。
問:婦人雙胎,其一獨死,其一獨生,醫其生,下其死者,其病則愈。然后競免軀,何脈以別之?師日:寸口脈衛氣平和,榮氣緩舒,陽施陰化,精盛有余,陰陽俱盛,故知雙胎。今少陰微緊,血則濁凝,經養不周,胎則偏大,少腹冷滿,膝臏疼痛,腰重起難,此為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宜芎歸湯。
川芎 當歸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五錢,加蘇葉數莖,酒水合煎。死者即下,生者即安。
妊娠惡阻
凡三論,五方,二案。
惡阻者,謂有娠而惡心,阻其飲食也。按《內經》精化于氣,氣傷于味。注云:精肉內結,郁為穢腐,攻胃則五味居然不得入也。女人身重,精化百日,皆傷于味也。其斯惡阻之謂歟。
妊娠平日喜怒憂思,七情氣滯,以致中脘伏痰留飲。有娠之后,經血既閉。痰血相搏,氣不宣通,遂使心下憒悶,頭旋眼花,四肢倦怠,惡聞食氣,喜啖咸酸,多臥少起,甚則吐逆,不自勝持。調治之法,順氣理痰,自然安矣。肥人是痰,瘦人是熱。
密齋云:妊娠惡阻者,乃懷孕之常病,不須服藥。惟平日脾胃虛弱,飲食少者,必嘔吐大甚,飲食不入者,恐傷胃氣,有害胎元,必須治之。然治此者,必用半夏,半夏有動胎之性,須制用,炒過無妨。
如肥人惡阻,旋覆花湯主之。
旋覆花川芎細辛減半人參各一錢 白茯苓半夏姜制 歸身
陳皮各二錢干姜炮五分炙甘草一錢
分作二服,生姜五片,煎服。
又方:加味二陳湯,一名小茯芩湯:
陳皮 白茯苓各四錢半 半夏姜制,三錢 白術二錢四分 炙草一
錢分作二服,水二盞,姜五片,烏梅一個,煎八分服。
瘦人惡阻,宜人參橘皮湯主之(一名竹茹湯,一名參補飲):
橘皮茯苓各二錢人參麥冬 白術厚樸姜制 炙草備一錢-
竹茹雞子大一團
水碗半,姜五片,煎服。
又方:用白術二兩條芩一兩砂仁炒,五錢為未,神曲糊丸,白湯下。
如嘔吐不已者,恐傷胃氣,宜錢氏異功散加藿香主之。
白術 陳皮茯苓各一錢藿香葉 人參砂仁各五分炙草三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服,或神曲為丸服,尤妙。
一婦孕兩月,嘔吐頭眩,醫以參、術、川芎、陳皮、茯苓服之愈重,脈弦,左為甚。此惡阻病,必怒氣所激,問之果然。肝氣既逆,又挾胎氣,參術之補,大非所宜,以茯苓湯、抑青丸二十四丸,五服稍安。脈略弦,口苦干,食即口酸,嗜其膈間,滯氣術盡行,以川芎、陳皮、梔子、生姜、茯苓煎湯下抑青丸。愈后兩手脈平和,而右甚弱,此時肝氣既平,可用參術以防之,服一月而胎不墮,此丹溪治例也。
徽州商人吳儼妻汪氏,年三十余,末子二歲,正食乳.經水未行。一日因與夫爭言激怒,得Ⅱ區逆病,食入隨吐,凡所食物,鼻中即作其食臭。請過二醫,俱用反胃之藥,治之不效。請予治之,其脈左三部沉實搏手,右三部脈平。予曰:此有孕脈也,當生二男。汪日:我生過三子,皆三歲而后娠,今小兒方二歲,經又未動,不是娠也。只因與我官人講口,便有此病。予日:身自有娠,且不知之,況醫人乎?宜其服藥而不效。蓋怒傷肝,肝傳心,諸臭皆屬于心,心傳脾,故隨所食之物,即作其臭氣一出也。嘔逆食臭,皆肝心二臟之火炎上之象也。以黃芩一兩,黃連、白術、陳皮、香附(童便炒黑)、白茯苓各五錢,砂仁(炒)二錢。共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五十丸,白湯下,未五日而安,后生雙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