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是人的本元之氣,是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元氣,分為兩部分,即先天之氣,秉承于父母,表現在遺傳和免疫力上,各人有強有弱;后天之氣,得益于脾胃,由脾胃(主要是消化系統)調理,“能吃的人身體好”基本反映了后天之氣的重要性,元氣不是“生就的”,先天之氣占15%,后天之氣占85%,先天不足是可以后天補的。
元氣雖然看不見,卻好比高樓之基,基深則樓高;大樹之根,根深則葉茂。元氣為人之根本,元氣足則體健。
1、幼年培元
幼年是純陽之體,元氣培育的重要時期,先天之氣受之于父母而有定型,但需脾胃澆灌。然而脾胃較弱,飲食上過饑過飽偏食、或厚膩或薄養,均會傷及脾胃后天之氣。養生重點在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強化體質鍛煉,增強脾胃后天之本。
2、青年惜元
青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最充沛的階段,精力最為旺盛,養生也是最為被忽視。此階段的養生在于“節約使用”:少熬夜,節制性生活,戒煙限酒,飲食八分飽,重點在節制欲望。“少時不傷,老來健旺”。
3、中年護元
中年是人體元氣由盛而衰的轉折階段,也是養生最為重要的階段,“中年修理,振興根基”。此階段人生事業進入鼎盛時期,而精力不濟,如不加以養護,則老年病慢性病就提前到來。此一時期保護好元氣,可以長壽,提高老年生活質量。
4、老年補元
進入老年時期,元氣衰減,精力減弱,肌體體能已經下降,因為元氣虧減而有可能患有一些老年病慢性病。這一時期養生,重在補元氣,減少衰老的程度,預防老年病慢性病的發生,讓體質保持在較好狀態。
5、病后復元
日常生活中,生病、手術、骨折(流血過多)、放療化療,甚至“大小月子”更是元氣虧虛關鍵期。由于養生調理知識不夠或者條件跟不上,元氣緩慢流失而不自知,導致營養失衡、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所以病后更需要及時調補元氣,提高人體整體機能,把元氣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培元固本),元氣足則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