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擇時”能力 輕松運用ETF
投資 說起
指數化投資這一已經在境外成熟
市場被驗證為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在國內應該說才剛剛開始為投資者所關注。2007年的大牛市和始于2008年底的這次強勁的熊市反彈中,股票型
基金收益榜的前列頻頻出現的都是ETF的身影,從一個長期的市場表現來看,能夠打敗ETF的其他股票型基金則更是鳳毛麟角。
一個粗略的統計顯示,幾乎所有的老的指數型基金今年以來累計收益率都超過30%,其中上證紅利ETF和深證100ETF由于其周期性行業占比較大的特征以及相對低估值的特征,在流動性推動的反彈行情中受益最大,今年以來的累積收益率都接近或超過了40%。換個通俗的角度來看,這就是相當于一個投資者在今年以來的反彈中成功抓住了一只有四個漲停板的個股,這對于注重于個股的個人投資者而言,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小概率成功投資事件了,然而同樣的投資回報卻可以通過在系統性行情的過程中投資并持有ETF指數基金而輕松獲取,而且后者對投資者的精力、時間等要求相對于前者都要小很多。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讓人痛心疾首的狀況:大市往上攀升的時候,你選擇的股票不僅不漲,反而下跌,這種情況其實是比較經常發生的;另外一個例子也是不少投資朋友有過親身體會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在大盤突然轉頭上攻時蠢蠢欲動,情急之下可能隨便選了一只股票殺進去,而由于不敢追高,這只股票往往屬于第二或者第三梯隊的,次日如果行情不能持續,這些股票往往回調最為厲害。與其如此,當時不如選擇ETF(交易型指數基金)作為替代,先賺上今天余下的收益,次日即使行情不可持續,你的損失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如果是一個持續行情,如前所述,堅持拿住ETF所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最終累積收益可能并不會遜色于你去成功選擇個股的結果,何況你的個股選擇還不一定會成功。
經常進行股市投資的朋友們都熟悉一句話,叫做“賺了指數賠了錢”,什么意思?其實就是說有很多情況下,大家對于大勢的判斷相對而言還是能夠比較好把握的,但一旦落實到個股的選擇上,就經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比較樂觀了:既然判斷大勢相對容易,那我們何不把判斷大勢的能力單獨獨立出來進行盈利呢?而ETF就是能將人們的這種能力變為實在的投資收益的投資工具。簡單地說,所謂指數化投資,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長期投資的范疇之外,更廣義的來看,就是指將人們的“擇時”能力單獨剝離出來盈利的一種投資方式,這種擇時,可短期,可中期,也可長期,根據不同人的投資偏好不同還有所不同,而ETF作為可上市交易的指數型基金無疑是最佳的投資工具了。
曾經和一個ETF套利高手交談過,問到他當初為什么想到要去辭職做“ETF套利”,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回答并非是套利交易,而是很簡單的一句話:2004年,當我看到ETF這種新投資工具的介紹時,我非常觸動,因為我想我對大勢的把握比較到位,ETF能夠幫助我將我的這一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ETF的投資就是這么簡單,三個英文字母不應該成為將其視為晦澀難懂的工具的原因,其實它就是一個指數化的投資工具,如果你喜歡進行擇時交易,或者喜歡進行長期投資,就去關注和實踐ETF。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