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著裝,一般分為三類,分別是服裝、配件和配飾。服裝是指上下衣;配件是指鞋、襪、包、圍巾、帽子、手表、眼鏡、皮帶等除上下衣外,具有實用功能的物件;配飾是指耳環、項鏈、胸針、手鐲、戒指、腰鏈等以裝飾為主要作用的物件,也稱為首飾。
首飾,原指男女戴在頭上的裝飾品,后專指婦女的頭飾、耳環以及項鏈、戒指、手鐲等。從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距今約1萬年)中期,我們的祖先就利用獸牙、貝殼、骨管、鴕鳥蛋殼等制造成光滑、規則、小巧、美觀的物品,佩戴在頭部、頸部、腰部,主要作用在于妝點妝扮、自我炫示、吸引異性,這明顯有“人體美化”功能,這也是首飾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當然后來也有了避邪去災、逢兇化吉的心理暗示功能。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種材質的飾品,比如:各類稀有貴金屬、珍珠、玉石、琥珀、瑪瑙、水晶,現代又有了眾多的人工飾品,加工的工藝越來越精細,當然,飾品的裝飾作用、展示作用越來越大。
那么,從禮儀上來講,如何才能佩戴好飾品,提升自己的形象,展示自己的品味呢?
1、協調搭配 佩戴首飾的種類和形式多種多樣,在繁多的飾品和戴法中,既要考慮符合身份,又要考慮場合,以及與個人的年齡、體型、發型、臉型、膚色及服裝著裝風格搭配的整體效果,協調一致。比如,身材高大的人不宜佩戴過于小巧的飾品,比較溫和的人也不適合佩戴過于夸張的飾品。穿一身職業裝,不宜佩戴較大的玉石類的飾品。注意到諸多因素間的關系,協調一致的搭配,恰當的點綴,才能起到佩戴首飾提升形象展示自我的效果。
2、以少為佳 一般情況下,全身的首飾不超過三件。過多的首飾佩戴在一起,顯得比較雜亂,沒有章法,沒有美感,當然,一對耳環算一件,但一般不宜戴兩對耳環。法國著名時尚品牌香奈兒創始人香奈兒曾經說過:我特別厭惡那些夸張的裝飾品,女孩子們東掛西戴,活脫脫像棵圣誕樹。所以,當你出門的時候,再取下一件首飾。
3、同質同色 是指佩戴的首飾的材質和款式要協調。即便是只有兩件飾品,也要讓它們保持同質同色,至少要保持統一的顏色。比如,戴一個黃金的項鏈,就不要再戴一個白金的戒指。每一種材質的飾品都有它的物語,如鉆石以其特殊的硬度象征著無堅不摧,常被用來作為愛情的信物。金銀首飾因其價值昂貴稀缺,一般象征著富貴,珍珠一般象征著高貴和典雅。有的飾品極其稀缺,價值連城,有的飾品僅僅是個人的一種喜好,如果佩戴時注意到同質同色的原則,會讓一件小小的飾品給自己帶來愉悅感,提升自己的品味。
4、符合習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著裝習俗。比如,在我國云南省有很多少數民族喜歡帶滿頭的銀飾品,但在北方漢族地區要是這樣戴,就會顯得不倫不類。還有,玉石的佩戴講究:男戴觀音女戴佛,反之,恐怕就會讓人覺得是不懂。這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的人覺得佩戴黃金首飾是一種俗氣的炫耀,所以佩戴的越來越少了。偶爾看到某人佩帶一條大金鏈子,那往往是街頭小混混的標配。
5、注意場合 佩戴首飾,也要遵循著裝的TPOR原則,應與所處的環境、場合甚至季節相適應。有的工作場合有嚴格要求的話,比如醫護人員,是不可以佩戴任何首飾的,尤其是手術室。不同的場合對于首飾的質地、款式、形式要求不同,因此應采取不同的合理佩戴方式。正式場合要少而精,社交場合可以選擇展現富貴、高雅的首飾,休閑場合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質地款式,選擇余地就要大一些,只要符合美學原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