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 博格教授
會說話的人,都有一種氣質
會說話的人,都有一種能力
為什么很多人不會好好說話呢?
語言怎樣才能變得甜美呢?
世界級瑜伽大師告訴你!
R.S 博格教授
·著名瑜伽冥想和瑜伽心理學大師
01
語言不甜美是因為覺知力不夠
有些人語言不甜美,從瑜伽角度來說,應該是他們的覺知力不夠。
瑜伽體式和冥想能夠增強我們的覺知力,這種覺知是非常深入的覺知,包括對頭腦、身體、乃至整個身心的覺知。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情商。
我們也做過相關的研究,瑜伽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情商。情商包括對自己情緒的感知能力,也包括對其他人情緒的感知能力,而最終你要提高的是對情緒的把控和反應能力。當你足夠的敏感、有覺知的時候,你自然就會考慮到底該如何說話對方才會感覺更好。
02
要講受用的大實話
瑜伽中教導我們要講實話,這種實話應該是不僅讓人聽起來很舒服,而且是真的對這個人有好處的。
如果這個事實是比較殘酷、比較難說的話,你可以選擇不說或者以更好的方式,對對方造成最小傷害的方式來說。
其實這也是很多瑜伽練習者的體驗,他們發現上完瑜伽課之后,確實變得更加平靜、和善、友好了。所以瑜伽并不僅僅能夠給你自己帶來喜悅,也能夠幫助他人帶來喜悅。
梵克·比瑞亞大師
·知名艾揚格瑜伽導師
·B.K.S艾揚格大師親傳大弟子
01
Yama(制戒)和Niyama(內制)
瑜伽士對于語言的理解是關于Yama(制戒)和Niyama(內制)的,我們有兩種非常好的方式去遵守這種戒律。
第一種方式是:你被告知這些戒律就是最偉大的宇宙原則,每一個人都要遵守。但因為它是從外在給你帶來的一些原則,所以某一刻你可能沒有去遵守。
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有節律的習練瑜珈,然后到了某一時刻你自然會感官收攝。例如我們知道不應該撒謊,所以決定不去撒謊。而當感官真正收攝在你的身體上時,你的舌頭就非常自然的不會轉向任何謊言了。
帕坦伽利說這是非暴力。當你在非暴力的狀態下,沒有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很自然的你就是在愛。所以當這種愛產生的時候,你的語言自然就是甜美的。
02
瑜伽是99%的習練,1%的理論
我們通常會把瑜伽定義為“從混亂到清晰的一個過程”。
瑜伽的習練可以制造清晰的頭腦。當你的頭腦層面越來越清晰時,你的語言、靈性層面也會非常清晰。
帕坦伽利告訴我們:習練瑜伽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的研習,持續不斷的精進,同時向神完全的臣服。這種自我研習會讓我們的意識更加清晰。
我認為:瑜伽是99%的習練,1%的理論。但是這1%必須要被學習,同時被吸收、被掌握。這就像瑜伽的地圖,在瑜伽之路上,我們要帶著地圖和向導前行、探索。
O.P.緹瓦瑞大師
·世界著名呼吸控制法大師
·印度卡瓦拉亞達翰慕瑜伽研究學院院長
·印度國家衛生部組織成立的“印度瑜伽協會”理事會主席
要甜美的說真話
瑜伽中有一個非常棒的原則:要甜美的說真話。
老師舉兩個例子。
假如要在辦公室里貼一個告示牌為:禁止吸煙。
同樣的信息你也可以換一種說法:感謝您不吸煙。
雖然兩者傳達的信息是一樣的,但后者卻是甜美的表達,前者充滿了小我的表達。
另外假如有一個告示牌:不許入內,換一種說法:在有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入內。
所以對比之下可知, 想要獲得語言的甜美,一種非暴力的態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們行為里不應該存在任何的小我,要對所有人都飽含敬意,自然而然你說的話就會變得非常甜美了。
默瀚導師
·國際瑜伽大師
·悠季瑜伽(中國)創辦人& 教學總監
01
你提供什么 就會得到什么
帕坦伽利曾說過:我們為社會提供什么, 相應也會得到什么。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非常快樂、幸福,就要和他成為朋友。當你看到一個人非常難過,就要對他產生憐憫和同情,但不要和他一起悲傷。當你看到一個具有美德的人,要欣賞、鼓勵他。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所作所為卻是相反的。
當他看到一個人非常快樂時,就會產生不快。當他看到一個人非常難過時,會和他一起悲傷。我們的天性好像就是看到一個具有美德的人生活的非常的快樂時,并不會感到高興。
02
要自我覺察
還有一些人具有這樣一些特點:他們說話很容易傷到別人,甚至有些時候他們并不是刻意的,只是因為頭腦不受控制,不會分析說出的話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帕坦伽利說:頭腦就像猴子一樣瘋狂,會產生任何的后果。當你說話之前沒有任何分析時,不知不覺就會傷害很多人。但當你擁有安靜的頭腦,說話前就看到這句話可能帶來的后果時,頭腦就可以幫助人們凈化自己的語言。
帕坦伽利提到要自我覺察。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沒有經過分析就去做了很多事,這些事可能會傷害到別人,但我們是不自知的,所以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語言、思想等各個層面都產生覺察。
03
默瀚老師親傳小妙招
睡覺之前,閉上眼睛回想下一天都做了什么,不要產生任何反應,只是去觀察。
回想過程中,可能自己會感到非常驚奇,“我為什么會做這件事?”“為什么會說這些話?”很多時候我們做什么、說什么并沒有太大的覺知,而當我們帶有覺察去觀察這些事時,就會意識到我可能做了什么并不是特別的好的事,第二天我不會再重復這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