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唐代中阿間海上貿易的興起,中國陶瓷大量外銷至阿拉伯地區并深受當地喜愛,吸引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商人東來,不僅帶來大量的當地物產,例如生產青花瓷的重要原料之一“鈷料”就在此時來到中國,而且也將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傳播到中國。
遠銷至阿拉伯世界的中國陶瓷對阿拉伯的制陶業產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阿拉伯世界作為外銷瓷的國外市場,阿拉伯民族的審美情趣也對中國陶瓷的裝飾藝術產生了影響,使我們看到一些具有阿拉伯伊斯蘭風格的唐代陶瓷。
關于唐青花的起源,有的西方學者認為是受波斯影響而產生的。但是,唐青花在公元8世紀時就已經在鞏縣窯生產,而具有青花特征的波斯陶器多為公元10世紀生產的。
對于唐青花下定義為青花瓷的概念中最重要的就是其藍色所使用的原料與后來的元明青花一樣是“蘇麻離青”,是來自西亞地區的外來鈷料。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實驗室曾對唐三彩的藍彩做過測試,得出其使用鈷料來自波斯的結論。揚州是唐帝國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這充分說明唐青花是一種為了擴大對外貿易而生產的外銷瓷。
隨著唐晚期國內政治動蕩和西域戰事導致中外貿易往來衰落,這種具有外銷性質的唐青花也就銷聲匿跡,即使是到了宋代國力逐漸恢復,青花瓷的生產和發展依舊處于衰落期,因為青花瓷也并沒得到宋人的青睞。
直到元代,忽必烈將國土擴展到西域,中原地區與西域的交通再次打開,青花瓷才真正的走出低谷,開始了它的輝煌之路。
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一個王朝,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十分發達。揚州是唐代非常重要的國際商貿中心,四方商賈云集于此,其中有許多來自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
這些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在唐代揚州生活的痕跡仍有據可查,如在唐城遺址中,就多次出土過波斯釉陶,而目前尚未發現唐朝有仿造波斯釉陶,據此可推斷,這些波斯釉陶可能是由阿拉伯或波斯商人帶到揚州。
既然能帶來波斯釉陶,也就很可能帶來白地藍花陶,而據前所述,在當時阿拉伯地區有仿制中國陶瓷之風,因此,即使揚州出土的“唐青花”是純粹的中國風格,也是有可能產自阿拉伯地區的。
唐代以前,我國陶瓷以素色瓷為主,很少有彩色瓷出現。這與唐代以前中原漢民族的審美有關。自唐代起,中國陶瓷開始向中亞和西亞的阿拉伯伊斯蘭地區,成為我國陶瓷外銷的主要市場。
唐青花的裝飾風格也讓人們想到了它與阿拉伯世界的密切關系,它在唐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商貿往來中出現,后來又隨著這種雙方往來的中斷而突然消失。
唐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繁榮階段,唐王朝與阿拔斯帝國都施行開放的政策,使大量中國瓷器經阿拉伯商人之手銷往阿拉伯地區,對當地的制陶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這一時期中國瓷器對當地陶瓷的影響主要是制瓷工藝上的影響,白瓷的精美工藝激發了伊斯蘭陶工的創作靈感,使他們生產出了伊斯蘭錫白釉陶、伊斯蘭青花陶等新的伊斯蘭陶瓷類型。
同時,商貿往來也帶來了人口的流動和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也在中國陶瓷上刻下烙印,使中國陶瓷增添了阿拉伯伊斯蘭風格。
唐青花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產生的,但由于晚唐的政治動蕩,導致中阿之間的交往曾一度沉寂,所以唐青花的制作未能進一步發展興盛,而是隨著對外交流的中斷而停滯消失。
但是,唐青花的產生說明了中國與阿拉伯地區之間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了陶瓷業的發展,而且是通過雙方技術層面的交流而逐漸互鑒互通,萌生出新的陶瓷藝術形式。
隨著宋元時期中阿交往的擴展,這種文化交流傳統得以延續,并在元代誕生了舉世聞名的元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