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以后,清朝共計有23個?。宏P內19個省,關外3個?。ǚ钐?、吉林、黑龍江),再加上新疆省。(青海,西藏,內蒙屬于特殊藩部。)當然,1887年建立的臺灣省在1895年就割讓給了日本。
所以,等到武昌起義的時候,滿清在關內還有18個省。1884年建立的新疆省不算關內,因為關內指的是山海關以內、長城以南的漢族地區。當時,關內18個省都在武昌起義后發生了起義。滿清真是到了“破鼓萬人錘”的境地。
其中,山西和山東兩省也曾宣布獨立。山西在10月29日早上發動起義,宣布獨立??墒?,等到12月12日就被曹錕的第三鎮新軍趕出太原。山東是在11月13日由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布獨立,11月24日,孫寶琦又取消獨立。另外,直隸,甘肅和河南三省的起義都沒有完成,沒有宣布獨立。關外三省和新疆省也沒有宣布獨立。
所以,武昌起義后有15個省成功宣布獨立。最后,只有13省堅持到清朝滅亡了。不過,山西起義新軍只是退出太原,清軍沒有全部收復山西。所以,也可以說是有14個省的獨立堅持到清朝滅亡。
其次,北洋軍除了打武漢三鎮以外,還打了山西!
在武昌起義的第二天(10月12日),清軍就調陸軍大臣蔭昌,海軍大臣薩鎮冰等率水陸兩軍赴湖北'剿辦'??墒?,北洋六鎮官兵是袁世凱嫡系,不聽蔭昌指揮,蔭昌鎮壓不利。14日,清廷形勢緊迫,只能請袁世凱出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北洋軍在袁世凱復出以后,開始對武漢三鎮發動猛烈進攻。
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武漢三鎮是辛亥革命的“領頭羊”,等到武昌起義11天后(10月22日),湖南和陜西新軍才在分別長沙和西安發動起義。湖南和陜西成了參加起義的第二名和第三名!當時,革命黨有約定。如果一省起義堅持超過10天,其他省份才相繼舉義!所以,這十一天內,清廷肯定集中兵力專打武漢三鎮。
等到全國幾個省相繼宣布獨立以后,清廷依然主打武漢。因為,武漢革命黨的勢力最大。而其他幾省,多是舊官僚控制,屬于“墻頭草”。只要湖北被平定,其他幾省也就該“望風復辟”。
可惜,“固若金湯”的黃河以北突然出現意外。10月29日,山西太原新軍發動起義,宣布獨立。山西成了北方唯一一個獨立的省份。山西鄰近直隸,嚴重威脅著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山西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后,清廷朝野震動,很多王公貴族紛紛逃離北京。
清廷馬上派出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率部鎮壓山西起義??墒牵瑓堑撠憙A心革命,和閻錫山組成“燕晉聯軍”,打算切斷京漢鐵路,扣留了清政府運往武漢前線的軍用物資,并且計劃揮師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凱很生氣,腹背受敵。同時,袁世凱也發現山西對“后方”穩定的重要性。于是,袁世凱派人刺殺吳祿貞,并讓曹錕北洋第三鎮進攻山西。
12月13日,清軍攻占娘子關,閻錫山抵擋不住。于是,山西都督閻錫山和副都督溫壽泉兵分南北兩路,繼續戰斗。在“南北議和”時,閻錫山向袁世凱示好,表示“擁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并贊同袁世凱建都北京的主張。1912年3月,閻錫山被袁世凱任命為山西都督,開始主政山西。
北洋軍的戰斗力真是強悍,等到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武漢三鎮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兩鎮。
1904年,清廷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鎮(軍區),計劃編練36鎮新軍。等到武昌起義時,只成立了26鎮,共計18萬人。其中,新軍裝備與訓練以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實力最強,分布在直隸、山東與東北。袁世凱的北洋六鎮每鎮擁兵12000余人,共計7萬多人。剩下的10余萬新軍,分布在全國20余個鎮。
袁世凱為這支部隊花費600多萬兩白銀,而其他各省新軍花費不到北洋新軍的一半。清廷也視北洋六鎮為朝廷的主力軍隊,用以拱衛京師和駐防京畿。所以,單獨派出北洋新軍,任何一省的新軍都不是北洋對手。
革命形勢看似如“星火燎原”,燒遍全國。其實,湖北的革命軍在北洋新軍打擊下,一直在節節敗退。慶幸的是,袁世凱不想忠于清廷。而是選擇了“南北議和”,逼清帝退位,袁世凱自己當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