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燕國材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上海200234)

 

    摘要:多元性為智能本身所固有,多元智能說東方古已有之,并非加德納所獨創;指出既要講多元智能,也要講綜合智能;在因材施教上,多元智能理論只解決教學問題,并不能解決教育問題。因此,我們不要過分夸大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意義。

    關鍵詞: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八識;劉劭的智能思想;綜合智能;因材施教

  

 一、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簡介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已流行多年,其基本的性質與內容早已為大家所了解。但為了本文進行“評論”方便起見,先極其簡略地把它介紹一下,可能還是必要的。

    加德納從智力是“解決問題或創造某種文化價值的能力”的定義出發,認為每個人都有多種相對獨立的智力,從而提出了所謂的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主要討論了如下八種智能(智力或能力)

  1.語言智能

    用于閱讀文字創作和日常會話,即通常所謂的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

  2.數學邏輯智能

  用于邏輯推理與解決數學問題,即通常所說

的邏輯思維能力。

  3.空間智能

    用于處理主體和客體的位置,即通常所謂的空間知覺能力。

  4.音樂智能

    用于唱歌、演奏以及欣賞音樂,即通常所說的一種特殊能力。

  5.身體運動智能

  用于跳舞和各種體育運動,也是一種特殊能力。

  6.人際關系智能

  用于人際交往、理解他人,就是“知人”能力。老子說:“知人者智”,即此種意思。

  7.自我認識智能

  用于認識自己、理解自我,就是“知己”能力。老子云:“自知之明”,也即這個意思。  8.自然觀察者智能

  用于對各類事物觀察辨別,就是通常所說的觀察能力。

    加德納還著重指出,在人們身上,各種智能的水平及其組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據此可以提出兩種假設:一是“非所有的學生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學習”,一是“當代沒有人能夠學會需要學會的一切東西”。正因為這樣,在學校教育中,就必須從課程、方法(教學與學習的)與評估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以便名副其實地開展因材施教。在我看來,這應當是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之所在。

    二、多元性為智能本身所固有

    不少學者都把多元智能理論看作是加德納的“獨創”。這也是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內外“吃香”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在我看來,多元性為智能本身所固有,并且早已被智能心理學家所揭示。具體地說,在西方智力理論中,無論其因素論還是結構論,都把一個完整的智力區分成若干因素來加以考察,只不過它們是從智力內部來揭示這些因素,并仍然將這些因素看作是智力內部的構成物;而加德納則把智力內部的多種因素看作是種種獨立而平列的智能,并將它們從智力內部搬到外部,使其不再是完整智力的構成因素。現僅略舉數例如下:

    眾所周知,因素論認為智力由多種因素所構成,即使是特殊因素說、二因素說或三因素說都是如此。就是說,特殊因素說并不是單一因素,而按桑代克的說法,它包括填句、算術推理、詞匯與領會指示等四個因素;二因素說也并非兩個因素,按照斯皮爾曼的意見,有多少種智力活動,就有多少項特殊因素(s);而參與一切智力活動的一般因素(G)也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三因素說有好幾種不同的觀點,但都認為智力由三個因素組成,且各因素還包含有某些小因素。至于群因素說則更是如此:有的主張智力由五個因素組成,即空問關系的操作能力、計數的速度、運用語詞的速度、記憶能力、應用速度計算的能力;有的認為智力包括七種基本能力,即語文理解、語句流暢、數字運算、空間關系、聯想記憶、知覺速度和一般推理。

加德納所說的八種智能,有一些在因素說所列舉的智力因素中就可以找到。

    結構說實際上也是因素說,,只是它認為各項智力因素緊密聯系,使智力成為一完整結構。二維結構說認為,其第一個維度包含三項:計數能力、言語能力、圖形和空間能力;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說,認為內容、操作和產物這三個維度,依次由566個因素組成,于是智力便包含有5×6×6180種因素。至于層次結構說,無論是四層次結構還是五層次結構,都認為智力是由不同層次的若干因素組成的。前者提出:第一個層次為某些一般因素(G);第二個層次為兩個大因素群,即言語與教育的能力傾向、操作與機械的能力傾向;第三個層次是在上個層次的兩大因素群中再分為若干小因素群;第四個層次為各種特殊因素(S)。后者認為,最高層為人類心理,第二層是一個一般因素和一個實際因素,第三層為聯想,第四層是知覺,第五層為感覺。加德納所謂的八種智能,在結構說所提出的智力因素中幾乎都可以找到。

    三、多元智能說東方古已有之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不僅在西方現代智力心理學中可以找到,而且在東方自古也有類似思想。明白了這一點,則該理論也就不值得那么推崇了。現僅就古代東方的兩種多元智力說作點介紹。

    古代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與中國古代的唯識宗提出八種心法,是謂“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與阿那耶識。這“八識”就是人們認識的八種途徑或多種智力。比如,眼觀八面、耳聽四方,所以眼識、耳識即相當于“空間智能”;前兩“識”又表示視、聽兩種感知覺都有“識”(猶今之意識)參與,是自覺的有目的心理活動,與“觀察智能”相當;身識包括各種膚覺和身體運動,顯然是“身體運動智能”;舌識含有味覺與言語機能,它可以表現為語言智能;第六識為“意”識,它是以“心”統合各“識”的高級智力,顯然是一種“邏輯智能”;第七識末那識在梵語的意義為思量、判斷,它實際上即今之自我意識,含有自我智能之意;第八識阿那耶識又稱為“藏識”,以為人的一切外部表現都是這“藏識”的變化,它實際上就是今之潛意識,含有潛在能力(潛能)的內容。

    三國魏思想家劉劭繼承我國古代智力與能力相對獨立論的傳統,對二者的類型分別作了考察。他認為天地自然、人類社會的具體規律即“理”可以一分為四:道理、事理、義理和情理。因為“理有四部”,所以“明有四家”,即“明理”的智力也就有四種類型:道理之家——主要的認識對象是自然;事理之家——政事;義理之家——社會;情理之家——心理。他又認為,“人材不同,能各有異”(《人物志·材能》),從而又把能力劃分為八種類型:自任之能——善于自我修養;立法之能——善于創立法制;計策之能——善于出謀劃策;人事之能——精通人情事理;行理之能——能夠督責辦事;權奇之能——慣于運用奇計;司察之能——善于考察辨別;威猛之能——表現威嚴勇猛。按四種智力加上八種能力,共有十二種智能(包含智力和能力),比加德納所說的八種智能還多四種智能。

    四、綜合智能與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以尊重個體的社會思想為基礎的,其指導思想是實證主義的元素分析論。很明顯,如果只強調多元智能的價值,就必然會忽視綜合智能的作用。而事實表明,只有把這兩類智能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智能來。

    那么,有沒有綜合智能呢?其回答是肯定的。智能同任何事物一樣,既有其多元的一面,又有其綜合多元的另一面。而這種能夠融會貫通、發揮整體功效的大智能,就叫做綜合智能。古代東方即十分重視綜合智能,古代印度佛教稱它為“般若”(梵文音譯),古代中國稱之為“智慧”。正因為如此,便用智慧對譯般若。“般若”可以意譯為“智度”、“明度”(無極)等。佛教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均為因緣所生,沒有固定不變之“自性”。而世俗認識及其對象虛幻不實,無法認識與把握,只有“般若”能夠超越世俗認識,把握諸法真如實際。這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般若”智慧不同于普通的智慧,它可以把多種智能融為一體,從而把握事物整體、洞察事物一切。

    應當強調指出,從心理學角度看,傳統的“分科課程”以多元智能為基礎,正因為智能是多元的,所以課程也就多種多樣。如中國先秦時期,就開設了禮、樂、射、御、書、數等所謂“六藝”的課程;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后,課程的分科便日益增多。而20世紀后期以來,美國在教育改革中,率先設置了“綜合課程”,這種課程就是以綜合智能為依據的。正由于有綜合智能的存在,所以就把某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各自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以培養與發展人們的綜合智能。可見,只強調多元智能,忽視綜合智能,對中國現階段的課程改革是不利的。

    五、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理論

    國內外教育界幾乎都認為,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因材施教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似乎以往的因材施教是沒有什么理論依據的。這也就是該理論在國內外特別受到青睞的緣故。其實,在我看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這方面的作用卻是有限的。

    眾所周知,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依據,明確地提出了因材施教,對當時與后代的教育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要指出的是,所謂因材施教的“材”包含智能與人格,其“教”也包含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與教學。據此,一般地說,教學上的因材施教是以智能的個別差異為依據的;而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則以人格的個別差異為依據。我以為,對因材施教作如此的理解,可能古今中外都是基本一致的。在西方,差異心理學所考察的就是智力與人格兩個方面的差異,而一般地說,西方研究教學問題的心理學家多考察智力的個別差異,如認知學派的奧蘇貝爾便是;而研究德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則多考察人格的個別差異,如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埃里克森便是。中國的情況也不例外。如果說這種理論與實踐濫觴于孔子,那么,朱熹則是這種思想與實踐的集大成者。如朱熹曾說:“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孟子集注·盡心上》)這三句話十二個字將因材施教兩個方面的涵義作了高度概括,也把因材施教的價值推到了最高點。我認為,即使將表述朱熹因材施教思想與實踐的這三句話,放在國內外的任何一本討論教育理論問題的著作中,都不會失去其先進性與科學性的光輝。

    由上可見,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放在因材施教面前是難以光彩奪目的。因為它只是為教學上的因材施教提供理論依據,而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德育上的因材施教問題。雖然有學者曾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到德育工作中,并且還取得了某些成果。但這絕不是該理論的強項,所以不要過分地夸大該理論的價值。

六、 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智能本身就是多元的,而且傳統智力理論早已把它們揭示出來,只不過是沒有將其從智力內部移至外部、并為其一一命名而已。

    2.元智能理論不是加德納的新發現,而是東方古已有之。如佛教的所謂“八識”、中國古代的智能獨立論等,就是一種多元智能說。

  3.多元智能理論只能為“分科課程”提供心理學依據,難以為“綜合課程”說話,而后者的心理學基礎是綜合智能。因此,不能片面地強調多

元智能理論的價值。

    4.多元智能理論又只能為教學上的因材施教提供理論說明,難以作為德育方面的理論依據,而后者的心理學基礎不是智力的個別差異,乃是人格的個別差異。所以也不要過分地夸大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作用。

    5.古今中外有多種多樣的多元智能理論存在,我們不必拘守于某一種,而是可以且應當采用其它的某種多元智能理論,甚至自己也提出某一相應的多元智能理論而予以運用。

    參考文獻:

[1]加德納.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柏原.人物志(譯注)[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

[3]白學軍.智力心理學的研究進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燕國材.中國教育心理學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5]郭昌福,王長沛.多元智能在中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原文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7年第3期,第1-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教育碩士考試資料《心理學》——第十一章 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多元智能理論內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宁县| 报价| 大新县| 凌海市| 沾化县| 长丰县| 铁岭市| 家居| 慈利县| 昌邑市| 湘潭县| 饶河县| 赞皇县| 台江县| 海阳市| 平果县| 辽宁省| 宜兰市| 瑞丽市| 开化县| 乌恰县| 江西省| 金塔县| 巴彦淖尔市| 灵璧县| 宜兴市| 稻城县| 卢龙县| 曲麻莱县| 泰来县| 东丰县| 车致| 丰镇市| 安达市| 芦溪县| 翼城县| 合肥市| 扬中市| 南汇区| 富裕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