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到了感冒頻發的季節。這時候,許多家長是不是已經準備好小藥箱未雨綢繆了呢?
且慢!!!就在不久前,藥監局發布了公告,宣布注銷 8 種小兒感冒藥,如果你家的小藥箱里還有這些藥的話,就趕緊丟掉吧!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被注銷的感冒藥吧!
什么是復方藥?
復方藥,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制劑,它可以是中藥、西藥,也可以是中西藥混合。
比如「復方甘草片」就是在甘草這個單方的藥材基礎上再加上兩種以上的輔助藥材混合而成的。所以只要是提到了「復方」的,都是多種藥材聯合用藥。
那么,這次注銷的復方感冒藥都有哪些成分呢?
復方感冒藥的名字都這么一長串,念起來就像念咒語一樣。其實啊,這些名字不是指單一成分,而是由各種成分的簡稱組合而成的。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注銷通告中的這些藥品名,大多數都包括了以下這幾種成分當中的三四種:
氨:氨基比林
小兒酚氨咖敏顆粒、氨非咖片、復方氨基比林茶堿片、氨林酚咖膠囊、氨咖敏片、氨非咖敏片
當然,氨基比林可以說臭名昭著,由于危害很大,有致死風險,已經被踢出 FDA 的藥物目錄了。因為,雖然它曾被視作解熱鎮痛的利器,但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它也會引起白細胞大大減少。
而白細胞相當于人體內部的警備系統,是人體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白細胞的減少,將會使孩子的免疫系統遭受重創。
除了會減少白細胞,氨基比林還會形成亞硝胺致癌物質,對胃、腎、肝都有一定的損害,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而我國也早在 1982 年的時候就廢除了以氨基比林為單方的針劑,本次,則是徹徹底底的全面注銷。
非:非那西丁
代表藥物:維C銀翹片、氨非咖片、氨非咖敏片
維C銀翹片可能也是很多家長非常熟悉的藥品了。然而,香港衛生署早在2013年的通報中就呼吁市民不應購買或服用維C銀翹片,因為該產品可能含有已被禁用的西藥成分「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咱們前面已經介紹過了,而「非那西丁」呢,也是由來已久。它早在在 1887 年就被發明出來,作為止痛、退燒藥使用。
當時處于工業社會的歐洲人長期為精細化加工帶來的頭痛和疲勞困擾,由于發現非那西丁非常好用,所以經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來一點。結果這些習慣加劇了鎮痛藥的濫用,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起先,科學家們發現,人們腎炎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以為這就是一種疾病而已。后來直到 1957 年,人們才發現長期服用非那西丁可損害腎臟,甚至誘發癌癥。
還有一些人因此患上了紫紺反應及溶血性貧血,由此一片嘩然,人們開始警惕鎮痛藥對腎臟的巨大危害。后來,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禁售非那西丁。
酚:對乙酰氨基酚
代表藥物:感冒靈顆粒、氨林酚咖膠囊、氨咖黃敏、復方氨酚烷胺片、氨麻美敏、氨金黃敏、小兒氨酚烷胺、小兒氨酚黃那敏等
也許有的家長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非常耳熟,畢竟,前幾年它的廣告還鋪天蓋地。沒想到吧,這個明星感冒藥居然也含有致癌物。
對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的代謝產物,一般用于治療因感冒而引起的頭痛、周身疼痛、發熱等癥狀。我們人體恒溫度數為37℃,對乙酰氨基酚通過抑制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減少前列腺素,把恒溫度數下調,這樣身體的溫度感受器會容易覺得熱,然后就會通過神經調節,讓血管擴張,促使人體出汗,最終達到解熱退燒的作用。
雖然對乙酰氨基酚效果很好,經常被加入各種小兒復方感冒藥中,但是不同的復方感冒藥同時使用時,會增加對乙酰氨基酚過量風險,進而導致肝臟損害。
敏: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
代表藥物:氨咖黃敏、氨金黃敏、酚氨咖敏、氯芬黃敏、氨麻美敏、小兒氨酚黃那敏等
馬來酸氯苯那敏作為抗過敏藥物,主要用于緩解感冒所引起的減輕流涕、鼻塞、打噴嚏等癥狀。雖然這種藥非常便宜,幾十粒也就大概一兩毛錢。但是作為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它有諸多危險。
首先,它會通過血腦屏障,抑制寶寶的中樞神經,進而導致嗜睡。其次,如果同時服用了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和撲爾敏,就有可能導致昏睡,甚至出現意識喪失等嚴重后果……
再者,有一些寶寶在過量服用后也會表現出煩躁不安、排尿困難等問題。
不過,好在現在已經有更安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可供選擇,所以現在臨床上基本也不咋開撲爾敏了。
為什么不建議用復方藥?
1.用藥風險:
傷肝傷腦,甚至死亡
根據上面幾種常見成分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復方感冒藥還是蠻危險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也建議,避免給任何4歲以下的寶寶服用非處方感冒藥,因為感冒藥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如呼吸減慢,這對幼兒和嬰兒尤其危險。
同時,甚至看到一些家長會讓孩子同時吃好幾種復方藥,有的還想再搭配退燒藥一起吃,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藥物過量,對孩子的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巨大危害。
2.治療收益:
感冒不靠吃藥痊愈,吃藥也沒法改變感冒
事實上,感冒藥既不能縮短病程,也不能預防感冒。
這是因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感染都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說,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通常都可以自己戰勝與感冒相關的病毒。而且,除了流感外,目前還沒有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
從緩解癥狀的層面來說,目前也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表明,感冒藥可以幫助6歲以下的兒童緩解癥狀。所以,任何聲稱有抗病毒作用的感冒藥都是騙人的。
3.不吃感冒藥,
會增加患有并發癥的風險嗎?
很遺憾,感冒藥也無法阻止并發癥的發生。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感冒藥的幾種主要類型:解熱鎮痛類、抗過敏類、中樞神經興奮類。這些藥只能緩解病毒造成的癥狀,而無法消滅病毒本身。而由于并發癥也是由感冒相關的病毒引發的,所以感冒藥對感冒的并發癥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
就普通感冒的并發癥來說,最常見的是中耳炎,其次是鼻竇炎、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則相對很少。并發癥與孩子的器官條件、免疫情況、生活環境等因素有關,和是否使用感冒藥并沒有太大關系。
還有的時候,我們會把一些疾病的早期癥狀誤以為是感冒,等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則誤認為這是由感冒帶來的并發癥,比如病毒性肺炎。
總的來說,給孩子吃感冒藥并不是很劃算,因為感冒藥的用藥風險遠遠大于治療收益。它既沒法改變孩子的感冒病程,又可能把孩子的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搞砸。
所以,家長們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感冒藥身上啦,在醫院診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護理,才是王道。
如何識別復方感冒藥?看藥名就知道。
1.藥名中直接寫明了「復方」二字
這種是最好識別的,比如「小兒復方阿司匹林片」、「復方小兒退熱栓」、「復方小兒感冒靈顆粒」等,所以看到「復方」這兩個字的感冒藥,可以果斷棄了!
2.藥名是一串復雜的化學成分縮寫
不是所有的復方藥都會在藥名中寫「復方」二字,比如「小兒酚氨咖敏顆粒」、「氨林酚咖膠囊」,嘰里呱啦一大串。這些名字之所以這么復雜,是因為它們分別選取了所含藥物的一個字,并把這些單字合并起來進行命名。
比如「小兒酚氨咖敏顆粒」,就包含了對乙酰氨基酚(酚)、氨基比林(氨)、馬來酸氯苯那敏(敏)這四種藥物成分。
所以,如果看到藥名是一串復雜的化學成分縮寫,也可以馬上丟掉了。如果你在選購時不確定的話,也可以看包裝上或者說明書上的成分表進行核實。
剛才我們說了,感冒一般具有自限性,無需特殊治療。家長要做的,也只是做好以下的護理工作:
孩子感冒了怎么辦?
??保持居家環境整潔
??休息、適量飲水,清淡飲食,保持鼻、口腔、手衛生;
??可使用生理鹽水滴鼻,6歲以后可以用洗鼻器疏通鼻腔;
??發熱:物理降溫,體溫≥38.5℃,伴明顯不適,可口服退燒藥;
除了基本的護理,我們還需要注意動態追蹤孩子的病情變化,必要時就診。
那么,什么時候需要去醫院呢?
雖然我們在前面提到很多次,感冒時一種「自限性疾病」,即便你不去看醫生,你也會自己好。但若孩子在感冒時出現以下癥狀,仍然是需要立刻就醫的:
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
出現呼吸急促,每次呼吸的時候鼻孔張開,肋骨和胸骨之間皮膚凹陷
嘴唇或者手指甲發青
出現劇烈的咳嗽、咳痰,并且持續1周以上的時間
體溫超過38.9℃
精神狀態下降,甚至出現嗜睡等表現
不過,再說句「廢話」,即便出現以上癥狀前往醫院就診,我們似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進行十分有針對性的治療。
之所以去醫院,是因為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癥狀進行簡單的對癥處理,比如出現高熱的時候用一些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樣的退燒藥;比如對嚴重鼻塞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一點生理性鹽水噴霧,或者干脆用一個鼻腔沖洗器。
當然,送到醫院有一個好處就是,在病情不明、或者有加重風險的時候,有足夠的專業人員、設備來進行保障。
但是,作為一個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感冒,最后的康復仍然是自愈。所以在這時候,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仍然是足夠的休息,和充足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