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2 08:06:46 來源: (北京)
(有關資料:
佛教自印度東傳中國以來,衍傳至
北魏、北齊時期,佛像
雕刻藝術趨于巔峰極致之境界。北魏佛像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微笑,佛的微笑給人一種深邃之感,于寧靜中透出百般的慈愛,平靜中帶有種種的關愛和人性美。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這時期的佛雕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造像大多趨向活潑、清秀、溫和。佛像大多褒衣博帶,衣下擺褶皺重疊,線條流暢細膩。
北齊造像多為面型豐腴,衣紋簡潔,服薄貼體,整體平潤光潔,與面部寧靜安祥的表情和諧一致。這類疏簡淳潤的佛像造像,無論從光潔的肌體或平滑衣物里,似乎都能感覺到內部筋肉的輕微變化。潤澤的體面與舒緩下垂的線條,使形象在疏簡平淡中流露出內在的氣質。
中國佛像藝術雕刻在北齊達到一個『形神兼備』清雅凈謐的藝術高峰,到唐代則以形體飽滿原潤之美創造了中國佛像雕刻史的另一個高峰。)
中國歷代佛教造像,最喜東魏北齊的,欣賞她。北齊是不怎么讓人喜歡的一個王朝。歷代皇帝都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殺人成性。高洋皇帝,不殺人就喝不好酒,聽慘叫比聽歌舞受用。很奇怪的是任何一個皇帝都崇拜佛陀。北齊很血腥,雖然比五胡亂華好些,藝術卻很發達。這是讓人想不到的,可能和帝王的窮奢極欲有關系吧。鄴城發覺了一座塔基,那塔基就有1500平方米!
北齊佛像的取勝在于她的線條的柔和美。臉部的微笑變得更加含蓄,北魏的佛像可以叫做微笑,東魏和北齊的佛像那叫做笑意。那種微笑是超過了西洋的蒙娜麗莎的。蒙娜麗莎的笑更像是北魏的那種。東魏北齊的呢,有種說不出的深藏著的內涵,無法來表達。
北齊的佛像動作單一,但是從不讓你感覺枯燥。因為他的動感在于他整體的富于動感的流線。有人說北齊的造像缺點是缺乏動感,心里會罵他——那是你不懂,因之無法與其交流。
縱觀佛教造像史,一提藝術,所有的人都會說——唐代的
最美。事實不然。看著那臃腫的臉,就不想再看其他部位。一直想說服自己“唐朝的
最美”。一直也沒成功過,也就不附庸了。
佛教藝術的時代性極其明顯,100年就會有一種更替,且更替顯著。也許每個時代就有著每個時代的性格,表現在藝術上。或者說每個時代有著每個時代的藝術的“意”在里面。
北齊造像的“意”是什么?為什么那笑意如此的沉靜?不清楚,就像不清楚為什么殺人如麻的北齊皇帝都喜愛佛教一樣。留著過些日子做個課題給自己吧。
北齊佛像的美,不是說他表達的有多么的真實,甚至是虛幻而籠統。他表達的是一種性格,佛教的性格——柔和而安靜。佛教徒應該具備的平和舒緩和遇變不驚的威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