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茶與書法

“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茶能觸發文人創作激情,提高創作效果。但是,茶與書法的聯系,更本質的是在于兩者有著共同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藝術特性,兩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將兩者永遠地聯結了起來。
  中國書法藝術,講究的是在簡單的線條中求得豐富的思想內涵,就象茶與水那樣在簡明的色調對比中求得五彩繽紛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麗,而注重內在的生命感,從樸實中表現出韻味。對書家來說,要以靜寂的心態進入創作,去除一切雜念,意守胸中之氣。書法對人的品格要求也極為重要的,如柳公權就以“心正則筆正”來進諫皇上。宋代蘇東坡最愛茶與書法,司馬光便問他: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 ”東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這里,蘇東坡是將茶與書法兩者上升到一種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來加以認識的。此外,如陸游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些詞句,都是對茶與書法關系的一種認識,也體現了茶與書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書法藝術盛行時期,也是茶葉生產的發展時期。書法中有關茶的記載也逐漸增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書家懷素和尚的《苦筍貼》。
  宋代,在中國茶業和書法史上,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可謂茶人迭出,書家群起。茶葉飲用由實用走向藝術化,書法從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葉專家同時也是書法名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
  唐宋以后,茶與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有茶葉內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傳至今的佳品有蘇東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詩》、鄭燮的《竹枝詞》、汪巢林的《幼孚齋中試涇縣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際創作出來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則更多了。
  
(一)古代茶書法賞析


《苦筍帖》唐 懷素

  絹本 長25.1厘米,寬12厘米 上海博物館收藏
  唐代僧人懷素所書。懷素(725—785),字藏真,湖南長沙人,他的俗家姓錢,幼年出家做了和尚。懷素是以書法而聞名的,特別是狂草,在中國書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苦筍帖》,絹本,長25.1厘米,寬12厘米,字徑約3.3厘米左右,清時曾珍藏于內府, 現藏上海博物館。


《茶錄》[北宋]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 福建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北宋著名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龍團茶和撰寫《茶錄》一書而聞名于世。而《茶錄》本身就是一件書法杰作。
  《茶錄》問世后,抄本,拓本很多。見諸記載的有:
  “宋蔡襄書《茶錄》帖并序……小楷。在滬見孫伯淵藏本,后有吳榮光跋,宋拓本,摹勒甚精,拓墨稍淡。 此拓本現或藏上海博物館”。(《善本碑帖錄》)
  “宋蔡襄《茶錄》一卷。素箋烏絲欄本,楷書,今上下篇,前后俱有自序,款識云: 治平元年三司使給事中臣蔡襄謹記。引首有李東陽篆書‘君謨茶錄’四大字,……后附文征明隸書《龍茶錄考》,有文彭、久震孟二跋”。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也藏有一卷《楷書蔡襄茶錄》,規格為高34.5厘米,長128厘米紙本,無款。
  其他還有《絹本茶錄》。《絹本茶錄》原件已軼。在明代宋玨《古香齋寶藏蔡帖》的《茶錄》刻本,就是按絹本茶錄刻的,其中或見其端倪。


蔡襄 《精茶貼》

  《精茶帖》也稱《暑熱帖》、《致公謹帖》,藏于故宮博物院,該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

蔡襄《思詠帖》

  宋皇祐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后,于1051年初夏,繼續北上汴京。臨行之際,他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當世)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
信札全文如下:
  “襄得足下書,極思詠之懷。在杭留兩月,今方得出關,歷賞劇醉,不可勝計,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與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樂。唐侯言: “王白今歲為游閏所勝,大可怪也。初夏時景清和,愿君侯自壽為佳。襄頓首。通理當世足下。大餅極珍物,青甌微粗。臨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信中所載“唐侯”,即唐詢(彥猷),為福建路轉運使。“唐侯言: 王白今歲為游閏所勝。大可怪也”一句,是指當時的斗茶活動。蔡襄對此事的評語,雖只有“大可怪也”的寥寥四字,卻形象地表現了王白作為一個常勝將軍,而今失手于游閏,令一代茶藝權威驚呼“大可怪也”,并鄭重其事地與好友通報,足以證明了斗茶一藝在宋代士大夫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思詠帖》尾后兩行所書“大餅極珍物,青甌微粗,臨行匆匆致意,不周悉。”其中的“大餅”,當指當時的貢茶大龍團;青甌,則當是浙江龍泉青瓷茶碗。在這一茶友間的禮尚往來中,我們還能感覺到,在茶具的使用上,除斗茶所必用的兔毫盞外,日常品茶,恐怕還是多取青瓷的。
  《思詠帖》書體屬草書,共十行,字字獨立而筆意暗連,用筆虛靈生動,精妙雅妍。通篇雖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蘊含的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戲茗事的清韻,則真是呼之欲出,裊裊不絕。
 


《啜茶帖》 北宋 蘇軾

  紙本 縱23.4厘米,橫18.1厘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的文學家、書法家,“宋四家”之一。  
  《啜茶帖》,也稱《致道源帖》,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寫給道源的一則便札,22字,縱分4行。《墨緣匯觀》、《三希堂法帖》著錄。其書用墨豐贍而骨力洞達,所謂“無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見一斑。


《一夜帖》 蘇軾

  紙本,行書 縱27.6厘米,橫45.2厘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
  北宋文人陳慥,字季常,與蘇軾友善,兩人書信來往甚頻,《一夜帖》即為其中之一。
《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牘》。《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其文曰: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才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新歲展慶帖》 蘇軾

  紙本,行書 縱34.4厘米,橫48.69厘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帖亦稱《新歲未獲展慶帖》,是蘇東坡寫給好友陳(季常)的一通手札。共十九行,247字。《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墨緣匯觀》著錄,該貼用筆精良,章法上也多過人之處,正如岳珂所評: “如繁星麗天,照映千古”。據其內容來說,該帖不僅是蘇軾書跡中的一件杰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珍貴資料。
  他得知季常家有一副茶臼時,便趕快修書去借來,讓工匠依樣制造,以飽眼福。《新歲展慶帖》中就記錄了這樣的一件事:
  “……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出。乞暫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
  《新歲展慶帖》里,東坡欲請銅匠鑄茶臼,大概是因為建州茶臼的形狀很好,而仿造以便欣賞的,當然,仿造的畢竟不如真的好,所以,蘇東坡在信中又說,假使有人到福建去,還是要請人去買一副木質的來。
  為了借一副茶臼,東坡在大年初二寫了這封信,并派專人去取。如此在意,其癖好可見一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搞書法不但要喝酒還要能喝茶
歷代茶書法欣賞|歷代,茶,書法,欣賞|
宋代四大書法家寫茶葉
別有情韻 當書法遇上茶
與茶有關的書法
書銘心,茶禪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奇台县| 松阳县| 济南市| 郎溪县| 什邡市| 辰溪县| 北流市| 攀枝花市| 牙克石市| 秀山| 平利县| 定结县| 鲁甸县| 平南县| 四平市| 化德县| 凯里市| 涿鹿县| 玛沁县| 获嘉县| 新河县| 南投市| 上蔡县| 临夏县| 自贡市| 嘉荫县| 柯坪县| 高要市| 邮箱| 凤阳县| 沙田区| 濉溪县| 合水县| 景德镇市| 肥城市| 简阳市| 抚松县| 和龙市| 昭平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