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人生
2007-07-24 08:54:44 摘自:
書法創作是技法、情感、個性的混合體,是書法家思想、意趣、學養等方面的彰顯。偏工易就,盡善難求,一個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無思想的人斷不能進行書法創作。書法在我們民族數千年的文化遺產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并賦予追求她的人虛靜、篤恭、至思、養性,可謂:藝術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
人類的祖先群聚而居,在共同的勞動中,為了交流思想產生了語言,由于語言受到時間和距離的限制,不能流傳,于是人們就利用“繩結”和“楔木”來記事。隨著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采,靠用“繩結”和“楔木”記事已難以勝任,于是就產生了最初的文字。字要寫的迅速、正確,而且字型美觀、漂亮,個性鮮明,有觀賞價值,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即透過文字本身能夠凸現出書法語言和書法內涵,于是,這就涉及到了書法。
創作一幅書法作品,看似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其實,這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淀,古人云,山積而高,澤積而長。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或者說,“得鳥者,羅之一目;羅之一目,不可得鳥者”,也是這個道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章法是切入點,結構是突破口、線條是落腳點,有的恣肆勁健,波濤洶涌;有的飽蘸激情,浪花四濺;有的氣
運通達,別有真趣;有的清新俊逸,淡雅樸實,風格上的不同皆因創作者不同。閱歷的厚薄、涵養的高低、功底的深淺以及對書寫技法掌握和理解的多少等諸多要素都將決定創作者的水平和靈感,決定著作品的價值和地位。創作,痛苦并幸福著,正所謂“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并非有了好墨、好筆、好紙就能創作,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些條件又是不可或缺的。
虛實相生,無出處皆成妙境,有墨是字,無墨亦是字,做人也如此,云止水中,動寂適宜。過分的修飾,可能有損自然,顯得做作;過分的雕琢,可能有損個性,顯得俗氣;過分的夸張,可能有損和諧,顯得不倫不類。不可濃艷,不可枯寂。居鮮花、掌聲、美譽中能嘉言懿行,敏事慎言,既為有“墨”之處,實也;居挫折、失意、迷茫時,能見賢思齊,氣若幽蘭,既為無“墨”之處,虛也。如此,方能漸入佳境,高情遠志。作書做到“揮毫列錦綃,落紙布云煙”,乃上品;做人做到養浩然正氣,八風吹不動,乃真人。書也,“無往不收,無垂不縮”,人也,“格超梅上,品在竹間”。
德高才厚性謙和,見博識廣味自淳。做人求人品,寫字說書品,君子以德為鄰,崇德尚賢,其實,這無疑是在滌凈情懷,練就字外功。書法中的“法”人人都可以從勤奮學習中來獲得,但一個人的“德”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得到的,它需要長期修煉。所以從某種角度講,“德”比“法”更重要,“德”是“法”的立足之本,有如這方面的事例亦不勝枚舉,享譽古今的精品均是“德”與“法”有機融合,辨證統一的結果,學書與做人一樣,應先立“德”, “德”好“法”備則人品、書品自然為人所稱道。凡學書法的人都在不斷追求字的用筆,結構,線條和布局等方面與“法”緊密相關的內容時更不能忘記與人為善、以德為鄰、樂于助人、積極奉獻等德行方面的修養,也只有如此,學習書法的路子才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活,其所能達到的意境也會越來越高。為人謙和儒雅,誠實厚道,敬業樂群的人,其作品才會端莊樸厚,俊逸豪邁,給人以真摯而又蘊涵深刻的感覺。高尚的人格,寧靜的心境,不凡的談吐等綜合素養方面的真實流露,來自于作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交八方友的結果,只有不圖名利,靜守淡泊,在學習書法的自我怡悅和陶冶性靈當中,處處體現和時時品著人們內心深處所深藏的那種“真態”,再現了“道法自然”為歸旨的本意,當然那些沽名釣譽,矯揉造作,盛氣凌人,惟我獨尊的人是不可企及的。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們寫的字應該美觀大方,能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人民警察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我們既要握好槍,又要拿好筆,用槍去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用筆去書寫公正,書寫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離不了槍,也缺少不了筆,只有槍和筆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我們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立即行動起來,不要在等待,現在我們就從“人”字寫起!
一生清風明月,四壁名硯法書。書法藝術能使你“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使你在藝術的海洋里盡情地徜徉、放懷,你也會因此感知,人生更加細膩和快樂的一面。
作者簡介: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東方書畫家協會會員、高級書畫師。1999年河南省硬筆書法段位賽獲二等獎, “2000年香港回歸三周年暨澳門回歸一周年全國書法大賽”行書(毛筆)作品獲金獎,信陽市政法系統書法比賽(毛筆)獲一等獎,全省政法系統書法比賽(毛筆小楷)獲三等獎,作品入展河南省第13屆書法展。作品曾刊登在“老年書畫家報”“ 硬筆書法家”“藝術家”等報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