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舊帝國深厚的感懷之情也在1947年黯然失色。英國國王已經不是帝國的皇帝了。印度,這塊帝國皇冠上的寶石,早在戰前就開始朝獨立的方向邁進。甘地明智地預見到使用非暴力手段將英國人排擠出印度遠比舞刀弄槍更為有效。他的構想在兩次大戰的間期收獲了豐厚的回報。盡管丘吉爾與其他一干人等從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末極力阻撓破壞,英國政府還是坐到了談判桌前。戰爭拖延了獨立的進程,但是也給了次大陸足夠的時間來顯示自己的誠意,只要英國人足夠明智,愿意和平地離開,那什么都好說。大約二百萬印度人在戰爭期間曾加入英軍服役或為英軍提供服務。他們在北非打擊意大利人的戰場上貢獻突出,還參與過推翻伊拉克的親德政權。甘地本人對英國一向抱有好感,倫敦空襲令他十分難過。尼赫魯坐牢的時候也曾將母校哈羅公學的照片掛在墻上。
但是無休止的拖延與敷衍使得許多渴望更大自治權的印度人十分惱火。群眾領袖剛出監獄就組織起了聲勢浩大的戰時抗議活動,焚燒警察局、毆打英國居民、切斷電話線、炸毀鐵路,等等。英國對印度的控制岌岌可危,盡管報紙向英國本土的民眾封鎖了真實的消息。相比之下危險性較小而影響力更大的是由蘇巴斯·錢德拉·鮑斯(1)領導、日本人武裝支援的反英印度國民軍(2)。這些印度士兵受命看守被俘的英軍,這是日本人有意設計的羞辱手段,意在宣傳這場戰爭的本質是亞洲人民與西方殖民者之間的對抗。日本戰敗后這些親日印度人返回印度,英國當局試圖以叛國罪審判他們,但是甘地的國大黨卻給予了他們英雄般的歡迎。
艾德禮剛上臺就開始安排與印度就英方撤離進行會談。由于工黨的人員組成,反帝主義對工黨的思路有著十分真切的影響,但是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視。人們感激印度在帝國最困難的時候施加援手,也害怕拖延獨立進程會引起大規模的暴亂,后者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了。艾德禮希望看到一個統一而獨立的印度,一個穆斯林與印度教徒所共有的印度,一個通過貿易與軍事協定與英國緊密相連的印度。就算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樣的印度至少可以成為的亞洲反共堡壘,阻擋俄國南下的勢頭并制衡正處在革命當中的中國。
艾德禮的想法有一部分可以成真,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斯塔福·克里普斯率領著戰后第一個工黨代表團前往印度,但是實際進行談判的并不是社會主義政客們。承擔這一職責的是陸軍元帥韋維爾,他是布爾戰爭與一戰時期的老兵,先和沙皇俄國作戰,又在北非沙漠中打過意大利人(大獲全勝)與隆美爾(差強人意)。他在日軍發動最關鍵的幾場進軍之前趕赴印度擔任總指揮之職,后來又就任總督,期間從監獄中釋放了多名國大黨領袖。但是這位喜好詩歌、輕度悲觀的軍人沒能成功調解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的矛盾。教派暴徒開始火并,這點暴力的火星很快就將在印度形成燎原之勢。早在1946年皇家印度海軍就爆發了一次大規模嘩變。當時駐守在孟買、加爾各答與馬德拉的軍艦有四分之
艾德禮把商談工作轉交給了路易斯·蒙巴頓勛爵(3),他曾是東南亞地區最高指揮官,一手籌劃了收復緬甸的戰役。這是意味深長的一招。蒙巴頓是皇室成員,他的侄子,海軍軍官,希臘王子菲利普,即將與年輕的伊麗莎白公主成婚。因此國內的帝國主義者們很難說他的不是。此人作風高調傲慢,和艾德禮一樣有決心在穆斯林與印度教領袖之間迅速達成協議。這意味著撮合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的穆斯林聯盟(4)與尼赫魯的國大黨。真納一直令英國人難于應付,而且此刻已經命不久長。但是尼赫魯很好打交道。他與蒙巴頓的妻子私交十分密切。現在分割次大陸已經成為了必然的選擇。穆斯林不會接受印度教的全盤統治,但是印度教徒或者錫克教徒占了人口的多數。因此英屬印度就一分為二,一邊是穆斯林控制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一詞是其境內主要省份名稱首字母的組合)以及印度教徒控制的印度。一位名叫西里爾·拉德克利夫(5)的英國律師為兩國劃定了邊界,直到正式權力移交之前具體細節都嚴格保密。
令所有人都大驚失色的是,蒙巴頓宣布具體的獨立事件將比原計劃提前10個月,確定在
英國人一直都在說英國的去殖民化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像戰后的法國被阿爾及利亞問題鬧得焦頭爛額,也不像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潭。這話未免說得太輕松了一些。比方說,數目如此駭人的印度死者——遠比眼下伊拉克的傷亡人數要多——究竟是誰的責任?英國戰后的虛弱無力意味著當殖民地獨立真正到來時無法促成一個單獨國家。但是穆斯林聯盟與國大黨早在戰前就接觸頻繁,差一點就達成成熟的協定。如果丘吉爾等人在三十年代沒有存心不良地扶持半獨立的印度王公借以阻撓真正的獨立,那么后來的慘劇完全可能得到避免,而二戰的進程也將大不相同。今天的印度通過英語與英國相連,這個不斷增強的民主大國已經成為了舊殖民地當中最成功的一個。印度獨立給一部分人造成了創傷,也為更多人帶來了解放。
相比之下,工黨大臣們對于處置非洲的帝國遺產不太熱衷。地方官員寫給艾德禮政府的公文認為非洲殖民地還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真正獨立。工黨代理黨魁赫伯特·莫里森對此表示同意。他認為讓非洲獨立就好比“將房門鑰匙、銀行存折與上膛的手槍一并交給一個十歲的孩子”。艾德禮曾考慮過組建一支英國非洲軍隊,以此取代業已失去的印度軍隊協助英國在世界范圍內投放力量。殖民辦公室稱非洲是英國國際新地位的核心,英國可以從非洲汲取軍事及經濟方面的力量。五十年代早期,殖民辦公室的規模不斷膨脹,甚至還想在議會廣場對面申請一個更大的辦公中心,丘吉爾就此特意發過話。政府曾考慮過在坦噶尼喀(7)大面積種植花生從而為英國提供廉價植物油——這一計劃遭遇了尷尬的失敗。就當時情況看來,似乎真的可以將印度一片一片地移植到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