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簡介
張慎霞(1967-),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yè)于大連理工大學原社科系,獲法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科社理論、思政課教學與研究。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人民論壇》《經(jīng)濟縱橫》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10余篇,主編教材3部;主持省部級教研、科研項目4項;以第一完成人獲淄博市社科成果獎6項,獲學校教學成果獎2項;獲山東理工大學第五屆、第八屆、第九屆教學優(yōu)秀獎,山東理工大學奧琦偉優(yōu)秀教師獎。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研究
摘要:在科學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nèi)涵的基礎上, 以“大思政”理念為指導, 以課程建設為導向, 山東理工大學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建設成為一門獨立設置的、覆蓋所有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課。優(yōu)化整合實踐教學資源, 形成了合力育人的“大實踐”格局;制訂了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建立起實踐教學運行的一系列保障制度。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實踐教學全覆蓋的得失與取舍問題;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和專業(yè)實踐相結(jié)合, 如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問題;學生實踐成績評定的科學性問題。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968(2019)06-0064-04
一、理念與思路
1. 堅持“大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
2. 科學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nèi)涵。
3. 選擇課程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二、實踐方案及實施情況
1. 明確教學目標。
2. 構(gòu)建教學內(nèi)容。
3. 規(guī)范教學過程。
4. 制定教學評價標準。
5. 建立教學保障。
三、探索成果與不足
1. 優(yōu)化整合實踐教學資源, 形成了合力育人的思政課“大實踐”格局。
2. 制定了作為獨立設置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
3. 建立起思政課實踐教學運行的系列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周德昌.簡明教育辭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Z].教社科〔2008〕5號, 2008.
[3]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Z].教社科〔2015〕2號, 2015.
[4]教育部.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 (2017年本) [Z].教社科〔2017〕1號, 2017.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丨來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總第 6 0 2 期
丨作者:張慎霞 穆文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