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小學
教師隊伍建設計劃
一、指導思想:
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繼續嚴格執行省教育廳頒布的《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和《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依據吳中區教育局2008年工作思路和學校2006~2010發展規劃,把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作為學校的首要任務來抓,大力弘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質量意識,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東山鎮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把培養一支師德高尚肯奉獻、教藝精湛勤探索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把學校確立的“鑄師魂、練內功、壓擔子、送溫暖”育師方針賦予新的內涵。
二、現狀分析:
經過“九五”《關于培養合格的跨世紀教師隊伍的個案研究》、“十五”《新世紀優秀教師群體形成機制及培養模式的研究》學校教科研主課題十多年的摸索,我們形成了一定的“育師”經驗,相繼形成了跨世紀的合格教師隊伍建設和優秀教師群體機制的形成,鑄就了一筆豐富的辦學財富和育人資源,開創了具有東山實驗小學特色的“育師”之路,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并在省內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繼承優良傳統,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育師”內涵,逐步形成一定的“育師”理論,
但隨著一批教學中的佼佼者相繼調離學校以及近幾年大量新教師的到來,尤其是輔導區重新劃分以后,師資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村完小中很多教師轉入到實驗小學本部。因而現有教師隊伍中很大一部分無論是從教育觀念,還是學歷層次、教學業務能力、教育科學研究意識、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情況都不是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教育的要求。
三、培養目標:
通過實施“1、3、5、7”工程,以學校“十一五”江蘇省立項課題《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型教師群體形成的策略研究》的實驗研究為載體,加大教師隊伍培養的力度,尤其是切實抓好青年教師兩個轉化期的工作,培養一支能適應21世紀現代教育要求,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高尚的師德修養、深厚的專業修養、廣博的文化素養和扎實的業務真功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構建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個性健全、團結向上的并具有反思和自主探究研究型教師隊伍。不斷開創師資培養的新方法、新局面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也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
四、具體措施:
1. 加強學習 轉變理念
要進一步認真組織學習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工作報告精神、《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的內涵,確立“科學發展觀”的意識,使全體教師進一步堅定政治信念,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全校形成“敬業、愛崗、奉獻”的氛圍;形成團結奮進、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服務的氛圍;形成明辯是非、弘揚正氣、樹立良好師表形象、構建教師完美人格的氛圍;促進學校的兩個文明建設,從而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五年多,但是我們依然將組織教師進行新一輪的《新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學習,領會“新課標”的內涵,確立嶄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教師是學生發展促進者的觀念,落實“新課標”在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廣大教師能于新課程同行、同成長。隨著《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的出臺,學校教師必將進一步投身到素質教育實施的新浪潮中。
2. 注重磨練 夯實內功
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高層次的培訓、學歷進修和外出聽課、參觀學習。繼續開展“常回家看看”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學者來校作專題講座,開展各類征文競賽,強化學習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理論素養。
積極抓好校本培訓。要繼續抓好繼續教育工程,扎扎實實地辦好中青年教師素質培訓班,加強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基本功培訓,夯實教師的內功,促進教師的發展。
3.青藍工程 孕育新秀
努力加強教師隊伍梯隊建設。繼續充分發揮我校領導班子成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作用,采用“師徒結對”的形式,積極營造成“互助幫教”氛圍;立足崗位培養,積極開展青年教師“新苗杯”、“育苗杯”課堂教學比武活動和教齡“一、二、三、五、七”教師的達標競賽活動以及其它業務競賽活動,增長教師才干,努力培養優秀教師。
引入人才流動機制。實小本部和渡橋完小的優秀中青年教師要實行經常性的流動,使中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得以充分發揮,使東山實小的教師隊伍成為“源頭活水”。
積極實施名師工程。推出校級學科帶頭人評估激勵機制,對優秀青年教師實施重點培養,為他們創造發揮才能、展現魅力、嶄露頭角提供實踐平臺。
4.建章立制 增強意識
進一步完善與實施教科研積分制,將此項工作的積分范圍擴大至教育、教學;施行《東山實驗小學校級學科帶頭人評選制度》,激發教師的現代競爭意識,為教壇新秀的脫穎而出提供舞臺;執行《教師待聘學習制度》,根據教師一學期來的教育教學成果積分情況和教學人員編制情況,實施末位待聘學習制度,進一步引進教師優聘、緩聘、待聘、落聘機制,不斷增強教師的工作的責任心,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大專本科等專業學科的學習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以適應新世紀對教師的需要。
5.課題研究 探索新路
在圓滿完成“十五”學校主課題研究后,教師隊伍素質的構建和培養模式初步構建。面對新世紀的教育及現有教師隊伍現狀,繼續深入“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在“十五”課題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型教師群體形成的策略研究》的探索,全力推進《東山實驗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研究積分制度》,把學校確定的“鑄師魂、練內功、壓擔子、送溫暖”培養教師方針賦予新的內涵。
以“目標啟動、骨干帶動、活動促進、科研推動、機制驅動、關懷感動”的“六動方略”為途徑;以“學習、研討、競賽、評價、考核”為舉措;積極地為青年教師創設脫穎而出、早日成才的平臺,激發教師完善自身素質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使全體教師能高興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為學校的教育事業貢獻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五.工作安排: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
通過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學習《新課程標準》修訂稿、《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以及學習型組織的讀書系列活動等,進一步促使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行為;根據《東山實驗小學學科帶頭人評選條例》繼續評選各學科帶頭人,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奠定豐厚的基石;同時,也在教師中形成在教育上下苦功、在才能上比水平的良好氛圍;不斷完善《教師教科研成果積分制》,提高廣大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科研的積極性;依托校本培訓班,進行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繼續實施《東山實驗小學優秀學員評選條例》;對照
“十一五”學校主課題的課題研究規劃,繼續全面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與資料積累收集工作。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小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