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生活方式與健康血壓”,專家提醒,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防治高血壓應從改變健康觀念開始,如低鹽清淡飲食等,一點一滴生活細節長期堅持才會收獲健康。而一旦發現患有高血壓,就應該堅持長期、正規用藥,保持平穩血壓。
本期專家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張云書
□本報記者 梁蕾
健康生活
不能因過節而停頓
今年的“雙節”長假老張過得很累。中秋節堵在回老家的路上,甚是著急上火;到家后走親訪友,少不了又是吃吃喝喝。幾天后老張起床照鏡子發現眼睛紅了,到醫院一查才知道是血壓過高導致血管破裂所致,幸虧就醫及時,醫生給他用藥控制了血壓。
高鹽高脂飲食、吸煙酗酒、精神過度緊張等都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許多高血壓患者平時能夠做到避免這些危險因素,但遇到節日假期則往往會“放松警惕”,導致血壓波動,甚至引起腦卒中等嚴重后果。醫生提示,高血壓是生活方式病,只有大家將這種堅持變為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時才能有效預防并控制高血壓的發生,這種習慣絕不會因為節日而有所停頓。建議高血壓患者保持低鹽低脂清淡飲食,戒煙限酒,保持心理平衡,老年人避免劇烈運動,并保證休息,這都有利于血壓穩定。
高血壓年輕化
定期體檢是關鍵
王白領應酬眾多,但他自恃年輕力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頗為豪爽。可近來感到頭痛劇烈,實在撐不住了才到醫院看病,結果一測血壓高壓竟到了160。王白領想不通了:我媽媽五十多歲才得高血壓,我這么年輕就離不開藥了?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已經呈現年輕化。除了飲酒、飲食油膩等飲食因素,久坐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增大等也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年輕人,必須改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并經常測血壓以早發現、早治療。另外,氣候因素對血壓也有一定的影響,如秋冬季節、冬春交替時節都是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期,故在這樣的季節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老年人避免在寒冷天氣戶外活動,并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血管超聲等指標。
血壓穩定需長期用藥
擅自停藥后果嚴重
躺在病床上的劉老師真后悔和菜販吵那一架。劉老師早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但他害怕老吃藥對身體有副作用,反正也沒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就隨它去了。結果前天買菜時拌了幾句嘴,回去就感覺頭暈,過了一晚就昏迷了,被家人送到醫院一查是腦出血,經治療好轉,卻落下了偏癱。
高血壓若不治療可導致腦出血、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嚴重后果,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然而與之不相符的卻是民眾對此的低知曉率,很多吃藥不規律,隨意換藥、停藥。醫生指出,目前高血壓的治療離不開長期、正規的用藥,而且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們越來越提倡使用長效、平穩并同時可保護血管的降壓藥物。因此建議患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結合血壓監測,讓醫生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長期堅持。此外,如果高血壓患者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肢體麻木、嘴歪、口齒不清、神志不清等情況時,要考慮到腦卒中的危險,應及時送醫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