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
石家莊新聞網淘米別太勤:米、面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最容易受到損失。做米飯淘米時,隨淘米次數、浸泡時間的增加,米的營養素的損失就會增加。做泡飯時,可使大量維生素、礦物質溶于米湯中,如果丟棄米湯不吃,就會造成損失。煮粥、蒸饅頭加堿,可使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受破壞。
蔬菜多切塊少切片:一般來說,食物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因性質比較穩定,在烹調過程中損失較少,而所含的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水解,如烹調加工方式不當,很容易被破壞而損失。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C。把嫩黃瓜切成薄片涼拌,放置2小時,維生素損失33%~35%;放置3小時,損失41%~49%。所以,黃瓜等嬌嫩的蔬菜,切成小塊更有利于維生素的保存。炒青菜時若加水過多,大量的維生素溶于水里,如吃菜棄湯,維生素也會隨之丟失。
肉類最好快炒:烹調肉類食品,常用紅燒、清燉、蒸、炸、快炒等方法。其中以紅燒、清燉,維生素B1損失最多,達到60%~65%;蒸和油炸損失為45%;快炒損失13%。所以,肉類還是快炒為好。
升明/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